【导语】
相对于城市的喧嚣、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古老的传统。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因此变得更加稀缺而珍贵,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这里的山会歌唱
◎原上秋
每一个过来欣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唱。
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
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阔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砸在了上海。山娃从上海回来,少了一条腿,他再也走不出大山。
山娃每天看着门口的桃树发呆,桃树上一群一群的小鸟和他说话。他像树一样安静,像山一样沉默。
那一年我扶贫到了桃花源,想不到这个诗一样的名字却和贫困联系在一起。春天里,漫天的桃花盖住大山,整个世界灿烂一片。这里的风景能写出很多诗,却打不出多少粮食。他们靠山吃山,有时候山也吃人。每年都有生命消陨在开山的工地,像树叶一样沤在泥土里。
老人所编的柳筐,就是开山运石的器具。他们换回微薄的报酬,有时候换来亲人的尸体。
老人们知道,生活不能只有眼泪,还应该有欢乐。德顺老汉说,我们唱歌吧。歌声随即而起,歌声从盛满柳条的小棚,飘满桃花源。快乐被风带着,塞满死寂的大山皱褶。
山娃来了。山娃唱一个,十几个老人给山娃喝彩。山娃不唱,山娃埋头编筐。山娃在上海,听了很多最流行的歌曲。一个人的时候,山娃把右手握成麦克,能把天地唱暗。今天他唱不出来,他空空的裤管里,掩藏着他的忧伤。
桃花源不止有桃树,旮旯缝道里野生着柳条。桃花解决不了人的饥饿,柳条能。桃花源的老人都是魔术师,他们能将手中的柳条变成各色家庭用具。
山娃从一天编1个到一天编4个,老人再鼓动山娃唱一个的时候,山娃唱了。山娃唱的是从上海学到的歌曲,既新潮又好听。老人们用脚板拍打着地面,荡起的尘埃迷离了眼睛,好像这里是上海滩大舞台。
德顺老汉86岁了,他的手竟然灵活得像一个小伙子。十几个老人中他编得最快,也最好。他的歌大家也爱听。他是这里名副其实的领袖。他的很多歌曲都是自编自创,腔调里满含大山的沧桑。他的牙齿早已不知去向,他的歌有一种含混不清的美感。听着他的歌,有人会指着他的表情说,看,多像山里的桃花。当然不是指颜面,是那种凛冽里怒放的燦烂。
山娃一天编6个筐,赶上了德顺老汉。山娃唱歌也不再羞羞答答,他渐渐成了大棚里欢乐的主角。无论是谁一曲终了,山娃都会嗨、嗨、嗨……像一个出征归来的将军,敲起得胜的战鼓。
上级进行扶贫成果验收,我把山娃、德顺老人和他的伙伴请到了舞台上。他们干着编筐的活儿,唱着快乐的歌,一下子把领导们震住了。领导看惯了阳春白雪,山里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吃惊。领导听罢,挨个握着他们的手说,桃花源虽说经济不富裕,但你们的精神世界最富有。
为了青山绿水,那些在山上打洞的人都撤下来了。
山娃和德顺老人的编筐没有停止,我把他们的柳筐送到一个水果产区,平常的水果因精美的柳编衣裳价格翻倍。水果商踏着山水过来,他在大棚里学会了歌唱。水果商和山娃他们一起合唱,南腔北调地把山里的桃花都唱红了。水果商学会了快乐,他一路背着柳筐,嘴里哼着歌,在行人眼里就是一副山里人走南闯北的模样。他说他卖的是柳编手艺,水果只是点缀。
山娃一天编8个筐,超过了德顺老汉。那一年,德顺老汉彻底退休了。他一头栽进他正在编织的筐里,再也没有醒来。
德顺老汉是一个人。他的老伴早年得病,因没钱医治死在了山上,儿子和孙子先后死在了打石头的洞里。
山娃和十几个老人用柳条编织了一副棺材,德顺老人很舒服地睡在了里面。他被埋在山上一棵大桃花树下,山坳里的风来到这里,会有桃花伴舞,有枝头和鸣。
每一个过来欣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4期)
●一读一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桃花源的老人们一边忙着编筐一边不停地唱歌,诗意地再现了山里人的生活风貌,表现了桃花源人的勤劳和乐观。
B.山娃受伤刚回乡同老人一起编筐时,众人喝彩他也不唱歌,主要原因是他悔恨自己失去了现代都市生活,怕老人们瞧不起他。
C.编筐给山娃的生活带来了信心,他不仅渐渐成了大棚里欢乐的主角,而且编筐技能也日益精进,一天编8个,超过了德顺老汉。
D.小说充满时代气息,从常有游人欣赏桃花、扶贫干部坚守山村、水果商购买柳筐等事件的叙写中,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扶贫政策的温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是桃花源的扶贫者,是故事的参与人、见证人。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着重写的是十几个老人和残疾人山娃等编筐人的故事,这样安排更能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桃花源乡民的整体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C.小说对桃花源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景美人更美,侧面衬托了桃花源人的精神富足。
D.“快乐被风带着”“尘埃迷离了眼睛”“怒放的灿烂”等诗化的语言,既再现了山里人淳朴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语言艺术感染力。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德顺老汉”的个性特征。
答:
4.小说中反复写唱歌,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
庄稼人
◎秋 实
庄稼和庄稼人一样
喜欢串门
打一声招呼
就从墙头上探过身
那轮太阳在脊背上滚久了
磨成了圆
棱角
滑进犁沟里
就长出季节和梦想
挥一挥镰刀农谚后退
握一握黄土就知收成肥瘦
掌心打开
小院堆满金黄
坐在田埂上
你也是黄土
皱纹里飘溢着泥土的芳香
诗人觅香而来
深诵浅唱
(选自《诗刊》2019年第1492期)
●一读一练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写庄稼和庄稼人一样“喜欢串门”“打招呼”“探过身”,充满意趣,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庄稼的勃勃生机。
B.第二节作者写太阳因在庄稼人脊背上磨去棱角而变圆,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庄稼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
C.第三节写出庄稼人对农时的准确把握和对土地的深入了解,借此对劳动者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由衷地赞美。
D.“你也是黄土”中的“你”,既指作者真心对待、深情讴歌的庄稼人,也指作者在想象中与之进行感情交流、心靈对话的读者。
2.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极富画面感的情景设置,将“庄稼人”“庄稼”“太阳”“黄土”等几个意象紧密联结,融为一体,并使其成为劳动者精神的象征。
B.本诗炼字精妙,动词使用尤为出神入化,“串门”“打招呼”“滚”“滑进”“长出”等词均赋予事物极具特色的情态和动感,显得生动活泼。
C.第三节用“掌心打开”直接引出了“小院堆满金黄”,看似突兀、出人意料,实则隐含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
D.本诗清新自然,疏落有致,形象鲜明,意境深远,乡村气息浓郁,在结尾处写“诗人觅香而来/深诵浅唱”,彰显了庄稼人自身的精神魅力。
3.请简要梳理本诗的行文思路。
答:
4.请简要说明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