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
在过去,肺栓塞是一种罕见病、疑难病。但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肺栓塞的广泛研究,肺栓塞治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临床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肺栓塞致死的突发事件仍在不断增长,为了明确急性肺栓塞的发病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究,并归纳诱发急性肺栓塞的主要因素,为大众日常预防提出了一些措施,使得患者对肺栓塞的有正确的认识。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需要从根源上降低人群患急性肺栓塞的概率。急性肺栓塞是以各栓子堵塞肺部组织为病因的一种疾病,其类型分为血栓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血栓栓塞是最常见的,因为一旦引起肺动脉栓塞,会导致肺血管的血流量急剧下降,而肺血管阻力的增高,随之右心室负荷会突然加重,右心射血量降低,以及左心室排血量锐减,导致血压骤降等一系列的改变,造成缺氧、晕厥甚至猝死等现象。为了在早期防止肺栓塞致死、致残事件的发生,本文总结肺栓塞的常见诱发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案进行探讨。
1了解肺栓塞,从预防做起
1.1 预防发生
古人很早就提出了“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防重于治的观念。肺栓塞虽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也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疾病。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而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以及不同阶段有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所以,若想做到阻止肺栓塞的发生,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特别是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对于肺栓塞高危人群来说,术后发生的肺栓塞在临床上已是很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猝死,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肺栓塞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隐性的,可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由血栓发展为肺栓塞,这就需要人们定期关注并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
1.2 预防人群
大多数医院内发生术后静脉血栓概率高于院外,尤其是骨科、妇产科、外科、泌尿科等科室的患者。常见诱因及病因有以下几点:
(1)术后病人离床步行、排便时的蹲起动作,床上体位变动和床位变更时搬运时刻而发病。因此,在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晕厥、胸痛时要注意肺栓塞的发生。
(2)长期操作电脑的人群,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火车等交通工具者(时间超过6 h),以及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
(3)孕产妇年龄40岁以上、肥胖或有血脂异常的患者。
(4)恶性肿瘤、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血液病患者。
(5)先天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和某些使用抗凝抗纤溶、杭血小板等多种血液类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的患者。
2认知危险因素,从生活中改变
早期危险因素的辨别和早期预防都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
(1)在普通人群中需加强健康教育,以及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的认知。
(2)对危险人群来说,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3)在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注意多饮水。其目的在于水可稀释血液,还可借上廁所的空隙缓解下肢僵硬,有条件时也可做旅行休闲操缓解。
(4)对特殊人群,特别是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的人群,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5)孕产妇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不可久卧床。对于长期服避孕药的妇女,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 h,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
(6)若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人,如腿疼、下肢无力、压痛、皮肤发维及皮下静脉曲张、双下肢出现不对称肿胀,建议定期接受检查。
另外,还可以采取机械辅助和药物预防。尤其是对先天缺乏某些抗凝因子的易栓症的患者,则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来起到预防的作用。
3及时就诊,降低病死率
肺栓塞属于一种常见急症,会在极短时间内使人丧生。它是可以预防治疗的疾病,只要诊断治疗及时。据调查显示,未及时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为25%~30%,若及时接受诊断与治疗,则病死率可降至2%~8%。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等现象,应尽快医院治疗。
肺栓塞是一个突发性疾病,患者的病症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任何疾病都会出现预警,若是人们对出现的这些先兆提起警惕,就能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降低肺栓塞的致死率。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首选手段。若出现肺栓塞类似症状的就诊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检查,尽早确诊。肺栓塞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综合疾病,自有一套系统的治疗体系。首先医生(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急诊影像学检查的常识和意识,需掌握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及操作,且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针对患者情况,参考具体条件,根据不同的治疗要求,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案,尽可能避免出现慢诊、误诊的现象,又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以及及时识别并救治大量的肺栓塞患者。只有做到尽早辨别,并且展开专业规范的治疗,才能及时挽救肺栓塞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