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浩宏 李节平
引言
微课亦称微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精心制作的5~8分钟的微视频、在线视频。它是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也是一个服务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供教师在某个教学环节具体使用,具有目标明确,内容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等特点,深受广大学习者和教师的喜爱。
问题导向其实质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核心,借助问题所发挥的作用来促进教学活动。问题导向教学法着眼于师生的双向活动,既涵盖了教师教的活动也包含了学生学习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索主动性,发现问题、认识(表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获得知识建构并提高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微课+问题导向”教学的意义
随着“微课热”的兴起,广大教师纷纷投入到微课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是存在重理论设计,轻实践应用的现象。据笔者对广东省梅州市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微课应用情况的调查:大部分教师选择把微课运用在课堂中的重难点讲解环节。微课能填补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表达某些知识的短板,但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是停留在20世纪的“积件”思路上,只是成为代替教师口头讲授的一种辅助资源,教学能效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基于微课的信息化教学思维,处在课堂的简单还原模式,应用场合单一,应用层次浅表化,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缺乏独立自主思考的情境,难于激發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微课作为学习资源新形态的出现,促使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升思维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简单地传输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信息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意义建构的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借助外界的信息资源,理解所学知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微课通常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展开知识技能的探究,是一种教与学紧密结合的信息资源。同时问题导向教学将学生置于复杂的、非良构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运用相关的信息资源,沿着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假设——探讨方法——验证假设——反思纠正——重新验证——解决问题的学习路径,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揭露最终的真相。在“微课+问题导向”教学中,微课不是孤立的资源堆砌,而是在问题引导下的知识点的串联,既是学习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是学习方法的实践载体。同样,问题导向也不再是虚浮的空中楼阁,在微课资源的强有力支持下,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坚实的依托。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建构知识体系的合理体现。
二、“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用原则
学习的目的在于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秉持“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进行教学,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经验。“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坚持实用原则,将微课教学内容联系到日常的生活场景、工作任务,创设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为总目标,设定学生以角色代入,激发探究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驱动力。课后将所学的知识经验运用到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2.以学生为本,符合“够用”理念
问题导向教学核心在于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能否顺利解决?怎么解决的?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探究过程到问题的解决结果等一系列问题主线,须紧紧跟随学生现阶段思维水平及预计能达到的思维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学生所能获取的学习资源范围。教师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设置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相符合的问题,合理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唤醒学习潜能,满足其探索真相的欲望,进而完成探究的全过程。
3.强调教师引导性,突出学习自主性
(1)强调问题引导为主线。问题导向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积极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基本框架,将学习的主动性始终交由给学生。在遇到知识理解偏差时,在技能操作环节、讨论阶段,或在应用新的知识上,当学生陷入思考,似乎初有所悟但离解决问题还差一步之际,适时由教师介入引导,以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假设,主动去查找相关的微课资源,提取关键信息,经过反复求证,得出明确的学习结论,由此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引导小组合作,策划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思维角度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含有交流、分享、合作等意义。教师搭建课堂交流平台,坚持鼓励学生就自己所掌握的微课信息,转换成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通过师生、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团队的实践合作,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知识是动态变化的,思维也不再是单向性的,而是在活动中呈现多元化、交织型的特征。
(二)模式的构建
笔者采用“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如图1),该模式重新定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将常规的课中学向课前学、课后学两端延伸,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学生找疑,教师引导,共同探索,而且课堂的最终结果不再以成绩为单一评价,而是结合过程与结果,知识、技能、情感等多种元素并重的综合评价。
三、“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以梅州农业学校《机械制图——“滑块”零件测绘》教学为例,阐述“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背景
本课选择“手摇冲床”机构中的“滑块”零件为案例,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强调“实用性”、“够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选题内容难度适中,零件看似简单,一旦画起来感觉到似乎还差点什么?如:视图表达方式、尺寸标注、技术参数等,需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层层梳理,认真思考并给出答案。学生具备初步识读零件图的能力,进行过相关零件的加工制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机械制图的综合运用充满期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水平及学习能力,确定学习主题,设置问题情境:对某企业生产的机构进行仿制,测绘“滑块零件”,提出总要求:制图符合规范,设计符合使用要求。
2.微课预习:提供微课视频网络资源及相关学习路径,搭建好交流平台,方便师生即时交流。积极导学,制订学习任务单,指明学习主线,提出思考:滑块零件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3.零件分析:通过微课视频分析问题:(1)该机构有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运动情况?(2)滑块零件基本功能及基本构造?
4.草图方案制定及甄选:提出草图方案要求:(1)主视图如何选择?(2)内部结构如何表达?带着问题进行小组探讨,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方法与其他成员互相分享、探讨,并记录整个思路过程,教师则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对小组提出的疑问进行个别指导,如共性的问题则进行统一分析、讲解。各学习小组确定解决方案后,派代表上台展示和阐释,教师则指导各小组进行方案对比、甄别、筛选、更正,最后教师提供如图2所示参考方案。
5.任务实施:以参考图形为例提示基本画法,强调重难点;巡查学生作图情况、细节完整性等,进一步考虑:(1)尺寸该如何测量?(2)形状公差如何设置?(3)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如何保证?学生通过反思解决方案的不足,并就实际情况产生新的解决对策,充分释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手脑并用,完整经过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方案——实践验证——改进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全过程。
6.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课堂成果,指导小组成员自评互评,点评优秀作品;总结教学过程包括:成果质量、思路生成及解决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学习素养品质等,让学生了解知识、技能、情感三者的体验过程。
7.巩固拓展:作业:(1)滑块零件8+0.060、数据是如何确定的?(2)请尝试绘制该机构中的冲杆固定座
零件图。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布置作业,通过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完成知识复习,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巩固内化的效果。
四、“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应用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发现,“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满足教学需求。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教学问题。
(一)优质的微课视频
优质的微课视频是微课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在制作过程中应满足以下几个要点:选题要恰当,内容要精短,设计要合理,讲解要生动,视频质量好,配套资源丰富等。同时,微课还应体现思考性和交互性原则,结合学习主线和要点进行梳理,设置一些问答、练习检查,或结合内容加入讨论环节,进行阶段性总结等,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自主探究,那么在问题导向下的微课教学将变成学习有脉络,探究有路径,效果有反馈的课堂。
(二)优质的问题设计
问题导向教学企图用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开知识的枷锁,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问题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问题应具有引领性的作用,由问题串联起的学习主线始终强调问题的一致性,即目标要明确,围绕本节课将解决什么问题,辅以清晰的流程,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主线深入探索,少走弯路。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需站在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来尝试思考解决方法,使得学生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继续往下探究。
(三)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仍然是关键
“微课+问题导向”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论,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懂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意义建构原理,了解微课的应用内涵,在研判学生的基本学情基础上,对新的学习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流程等进行重构。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们集体研讨,可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境,对选题、问题设计精心编排,同时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对重难点、易错点等的呈现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共同探讨。
问题导向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学,强化教师如何教的双向效应,凸显课后反思总结的重要性,尤其注意问题的引导方式和时机、问答的效果等,都需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提高课堂综合驾驭能力。
结语
本文基于自身实践角度,阐述了“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为中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还需广大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具体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梅州市教育系统第十届科研课题《梅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课程的微课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Z1002-SZ501)。]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