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
我第一次捧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在夏夜,那时暑假即将开始,外地同学蠢蠢欲动,谋划着即将到来的逍遥时光。来自西南一隅的同舍室友祁同学却一脸沮丧,从本科苦恋到研究生的女友毫无征兆地投入他人(听说那人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工)怀抱,导致他大夏天薄被子闷头在宿舍昏睡。
而我正为暴富归来的盖茨比意欲再次征服深恋已久,但早已嫁作商人妇的前女友黛西读得起劲。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我闲翻文学类作品多少显得有些“另类”。当我看到这么一个细节,穷小子出身的盖茨比把前女友黛西邀请到如今位于长岛西卵区的豪宅,“他拿出一堆衬衫,开始一件一件扔在我们面前……那个柔软贵重的衬衣堆越来越高——条子衬衫、花纹衬衫、方格衬衫,珊瑚色的、苹果绿的、浅紫色的、淡橘色的、上面绣着深蓝色的他的姓名的交织字母。突然之间,黛西发出了很不自然的声音,一下把头埋进衬衫堆里,号啕大哭起来……‘这些衬衫这么美,她呜咽地说,她的声音在厚厚的衣堆里闷哑了,‘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我惊叫起来,直接把祁同学从床上拉起来,兴奋地、一字一句地读给满面倦容的他听。听了不够过瘾,他一把抢过我的书,只花了小半天时间把这本书迅速看完,然后沉默许久,狠狠地说了一句话:虽然结局不好,但就是解恨!
这些柔软贵重的衬衣不仅代表着盖茨比的财富,同样也代表着盖茨比对黛西的爱,这一切让黛西感到难过、悔恨。她的泪水,是掩盖她对盖茨比财富的渴望,也是感伤自己纯真少女时代以及那段青葱爱情。
那时我们阴暗但雄心勃勃,达成共识:要么用金钱砸在她的脸上,要么……用非暴力的力量震慑她,让她一辈子后悔。
研究生毕业后,祁同学回到了西南考上公务员。我在读研之前在京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毕业后继续厮混京城。不过,盖茨比对我的影响已经在潜意识中产生:虽未想过一夜暴富、一夜暴名,但创富的野心日益膨胀。得益于我们赶上黄金时代,财经记者、创业、投资——竭尽全力靠近“金钱”领域,自我热血着、超燃着,一路跌跌撞撞着。
这应该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的最初影响。我读文学类书少,读的经典更少。但这部写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炙手可热的长篇小说,以及作者菲茨杰拉德,却在一步一步拖着我“下水”,沉湎于俗世,终于有一天激活了我的作家梦。
回想起来美国“爵士时代”多么像百年后的中国。1921年,25岁的青年菲茨杰拉德从圣保罗走向纽约街头,四周喧嚣着流行歌曲排行榜、橄榄球明星、当红的社交名媛、流行的游戏和特定年份的俚语……他一路走来,周遭也在一路剧变:乡村城镇化、城市扩大、国家发展、世界财富和智慧明显增长、迈向和平、农业丰收、铁路纵横——新消费主义盛行,人们热衷社交,城市急剧扩张,人人幸福感和焦虑感爆棚。
他停下脚步,冷眼旁观,旁逸斜出,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生活在百万富翁中的乞丐、英格兰人中的凯尔特人、贵族中满脸愠怒的农夫……他拿起笔,写起时代的繁华和精神焦虑,批判金钱至上、消费至上,以文字倡导时代新精神,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年代,他试图以小说拯救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沉沦。
此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读他的《人间天堂》《夜色温柔》《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搜集所能找到的有关菲茨杰拉德的所有作品、评论甚至书信……浸淫日久,当我也拿起笔,准确地说,我梦想着像菲茨杰拉德一样,也来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金钱罗曼史”。
当我写下属于文学的第一个字,已距第一次捧读《了不起的盖茨比》隔着十多年的光阴。
“穷小子求婚富家小姐遭背叛,穷尽一切暴富后追寻又无辜的被害的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窥视一个“时代的传奇”。新泽西州长岛“东卵区”是固化的富人阶层,“西卵区”则是暴发户,财富如水随时可能断流——西卵的人以盖茨比为悲剧性代表,他们即使倾尽一生也到不了“东卵”;顶多也只能坐在水边,眺望海湾另一面布坎南家船坞尽头闪闪烁烁、充满期许的灯光——这种传奇色彩,着笔于社会财富的人和事,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新的观察和创作领域,也就是说新的赛道。受此影响,身处投融资和创业圈,我进而有意识地、便利地观察这个阶层的“秘密”和“传奇”。
都说文无章法,实有规律可循。一个作家的成长,创作能力无非来自三个方面:阅读、体验和想象力。在商场的摸爬滚打留下一身伤痕,确实是我一份丰厚的人生体验,而阅读经典却提供了创作技法的滋养,至少《了不起的盖茨比》和菲茨杰拉德于我就是如此。
1919年,菲茨杰拉德赚得了879美金稿酬,1920年赚了18850美金,那时一个优秀的广告人月薪90美金,年收入1万美金则是令人垂涎的高薪。即便如此,他到年底却负债,少年得志却挥金如土,既是美国“爵士时代”,也是“迷惘一代”代言人。他在真实地描写自己的梦想、意外遭遇和新发现,读者也从中感同身受——优质的文学作品需要这种“共情”能力。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们各开各的车:尼克是一辆保守的老道奇;布坎南家太有钱以至于不用招摇,有一辆“随和的蓝色敞篷车”;盖茨比的车是“华贵的淡黄色”——它是车轮上的西卵。当黛西开着盖茨比的车穿过灰谷时,它撞倒、杀死了默特尔·威尔逊;然后,黛西为掩饰她的罪行,导致了盖茨比的死亡——把汽车用作道具并非故弄玄虚,是用来代表不同人物和人物的命运。好的小说,需要本能地发掘出属于人物独有的道具,赋予象征价值。
故事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这是小说的铁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打开书中任何一页,照亮故事的鲜活细节比比皆是,像石头般硬朗结实。
菲茨杰拉德与歌德一样,他们分别在24岁就写出了《人间天堂》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他们风流倜傥,一夜成名。菲茨杰拉德最了不起的,是勇于書写金钱罗曼史,触及了他个人的现实,触及了他心目中美国时代的核心现实——观照你我,关照现实和未来,这是作家的责任和义务。
庚子年秋天,毕业后几乎在人群中走散的祁同学,早已为人夫、为人父,已是西南地区比较年轻的某县县长,在某机场买了我的长篇小说《黑金时代》。看完小说后专门给我打了一个时长不短的电话。他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你写小说了,没想到你如此穷追“盖茨比”,没想到如此钟情金钱罗曼史。
对于最初的那位姑娘,那份“阴暗和雄心勃勃”,于他已是云淡风轻。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