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婷
笔者在幼儿园工作中感受到,随着二胎政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生活现状开始改变,许多家庭不再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幼儿们需要理解和适应,学会和他人分享。笔者经常可以目睹到,幼儿们因为争抢玩具发生争执。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幼儿的过度宠爱和迁就容易让幼儿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幼儿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分享意识与行为。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创造分享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树立分享意识,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分享行为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享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和睦相处,关心他人等。分享行为包含了许多幼儿在园内活动时可以进行的项目,比如,语言分享、物品分享,分享自己的心情、分享有趣的事情、分享听到有趣的故事等等。
一、理解分享的意义
在幼儿园活动中想要培养幼儿有良好的分享行为,可以从幼儿最喜欢的绘本阅读开始。在良好的故事情节中,幼儿可以理解分享的意义。
(一)通过绘本欣赏,了解故事情节
我园开展的分享阅读活动有《彩虹色的花》《礼物》等课程,在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彩虹色的花》讲述了一个温暖细腻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在寒冬中绽放,当它看到蚂蚁、蜥蜴、小老鼠等小动物遇到种种困难时,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们。故事的最后,彩虹色的花在希望和梦想中再次绽放。在进行这节绘本活动课时,幼儿们都被彩虹色的花感动。彩虹色的花每一次的分享都让小动物们渡过难关,它乐于奉献、无私分享的精神也打动着我们。幼儿们在绘本中感受彩虹色的花在小动物遇到困难时为他人着想的想法,体验了分享的乐趣。
(二)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分享的乐趣
在幼儿园的绘本剧表演中,幼儿们一起参加排练绘本故事《礼物》。绘本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在森林里得到了许多礼物,小猴子通过辨认礼物的特征分享给不同小动物的故事。幼儿在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亲身感受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快乐。幼儿们通过活动更加直观地感受分享的含义,通过表演,培养了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合作精神,幼儿们充分理解了小猴子的心理变化,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与绘本剧中角色产生共鸣。
二、树立分享意识
(一)班级环境
要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和环境。幼儿观察教师的行为,学习教师的正面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分享的意识,如,组织有趣的故事分享、心情分享、食物分享、玩具分享等活动。例如,水果餐时可以请幼儿轮流分发给其他小朋友、听到有趣的故事也可以讲述给大家来共同欣赏、到有趣的地点旅行,可以在旅程结束后将照片带回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等等。感受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行为体验。
(二)家庭环境
同样,分享行为在家庭的榜样力量也很重要。部分幼儿在家里容易有自私等行为出现,所以引导家长和幼儿分享也可以鼓励幼儿养成分享行为,如,可以请幼儿分餐、分担家务等,都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三、语言行为正面强化
在语言正面强化方面,在引导幼儿分享行为时可以多提醒幼儿的礼貌用语,并在幼儿正确分享行为时给予肯定。及时的赞赏和肯定会让幼儿得到满足。
在行为正面强化方面,幼儿园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分享玩具、食物等,也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经验等。幼儿相互间的分享可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培养彼此的人际关系等。
四、建立分享规则
在平等分享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分享行为时要充分尊重幼儿意愿,不强迫幼儿进行分享。在幼儿间发生不平等分享时,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情感换位,理解平等分享的含义。在共同分享中,幼儿在游戏时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分享行为,那么,教师要从中协调关系,帮助幼儿建立分享的规则,让幼儿在共同游戏时有自主选择权。在轮流分享中,教师要给幼儿们平等的机会,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分享活动。
在引导幼儿分享时,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例如,当幼儿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或食物时,成人需尊重幼儿意愿,不强迫幼儿。
五、總结
引导幼儿的分享行为,目的是希望幼儿得到快乐,也能带给别人快乐。而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曾英.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