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创新:面向科创投资的价值释放工程

2021-08-02 12:07孙金辉
科学决策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商业模式成果

孙金辉 李 东

1 引 言

伴随国家创新战略的深入贯彻,我国的科技成果产出也出现了大幅提升。据统计,我国正式登记的科技成果从2010年的42108项增长到2019年的68562项,增长62.8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编纂,2020[1])。实际上,这里的统计只是我国的科技成果的部分情况而不是全部,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我国科技成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科技服务经济提供了日益坚实的基础。为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自201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主要有:2015年2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制度等;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2019年教育部公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政府一系列“组合拳”旨在鼓励刺激科技成果转化,其刺激力度之大、密集程度之高为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

和传统意义的提倡科技成果转化不同,我国政府这一对轮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有其特殊的战略考量和目标指向:首先,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措施。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

升级,不仅需要坚决贯彻“去产能”措施调整存量,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市场创新和产业创新,即实现增量创新,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宏观战略目标。其次,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等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当我们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转化创新性科技成果,则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竞争主动,反之则有可能在很长时间中(甚至永远)被挤在微笑曲线中间的价值凹地,被剥夺价值。互联网强化了市场竞争“非赢即负”的两元格局,而赢者通吃这样的博弈结局发生的可能性将随着互联网热潮的趋稳而降低直至消失,即机会窗口关闭。

在有关政策法律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探索落实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多数高校的主要措施都集中在落实有关的激励措施(如将发明者个人所获得的转化收入从以前的30-40%大幅提高)、探索为科技工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研究环境等方面。

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在转化形式还是转化支撑系统的结构效率上均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与转化的严重不平衡。迄今为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还是科技服务、专利交易、与企业联合研究即所谓产学研合作。由股权投资推动的科技成果转化几乎可以忽略,这就导致高校等机构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被抑制在十分狭窄的传统渠道内,转化效率和规模均十分低下。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846.6亿元(国家统计局等,2014[2]),同年全国1025个科研机构和685家高校转让技术合同的成交合计为830.5亿,仅占当年研发投入金额7.01%。经过近10年努力到2020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低于30%,而发达国家的科技转化率则高达60-70%,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急缺针对科技成果的资本投资(李毅中,2020[3])。

资本投资推动的科技成果转化之所以受到阻碍,主要原因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价值无法在现有的转化支撑体系中得到展现。具体讲,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无法对各种科技成果提出创新性应用定位,并勾画创新性商业模式,其内在的产业化价值无法体现,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被严重压抑。

因此,如何以应用问题为突破口,优化、创新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便把位于起点的日益增长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经济发展成就,而不是限制甚至扼杀这些成果的内在价值,就具有特别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定位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有关商业模式的设计、创新问题,这一点也在我国决策层思维中得到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门提及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并强调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资本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13[4])。然而,如何将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应用定位、商业模式创新导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如何突破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通过职能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释放以便吸引资本投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些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未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是在有关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一个系统性探索。

2 理论研究综述

2.1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

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市场创新和企业经营在国内外叫法不完全相同,国内一直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欧美等国一般称之为科技商业化(Commercializing Innovative New Technology)。国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题相对聚焦,主要集中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绩效测评方法等问题上。马银波(2020)[5]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冯锋等(2020)[6]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问题;姚俊兰等(2018)[7]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优化问题;邓小朱和陈梦成等(2016)[8]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企业协同度;戚湧等(2015)[9]探讨了我国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与效率评价方法问题。霍国庆,2016[10]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他提出了三大转化症结“平行线症结、沉陷症结和短路症结”均涉及本文提出的应用研究缺失问题。

国外的科技成果商业化研究则主题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多元化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Mindruta(2013)[11]应用匹配研究方法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对科技成果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问题; Datta等(2015)[12]则对创新型技术转化的过程(commercial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进行细致的划分分解,这对创新相应的支撑体系、革命性提升该过程的效率提供重要基础;Nelson(2014)[13]探讨高新技术成果在从大学象牙塔(ivory tower)走向科技创业的过程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情境和流程环节; Lehoux等(2014)[14]研究了商业模式与健康技术研发的互动机制问题;Marx等(2015)[15]探讨了应用技术应用载体的动态调整战略以便更好地创造价值问题。Weckowska(2015)[16]做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他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TTOs))在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能力和聚焦模式进行了分类和研究,提出了有关的概念,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出有关平台优化与转化促进策略。

2.2 商业模式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理论界就开始明确了这样的观点: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不仅受到科技成果本身性质的影响,更取决于该进程所采用的商业模式(Chesbrough等,2002[17])。Johnsonh和Christensen(2008)[18]在总结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近20年的经验时指出,当人们过于追求高技术本身时,创新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当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效时,成功可能性则显著增加。

商业模式之所以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是因为转化后面临的竞争状况将影响成果转化后的价值瓜分。Teece,(1986[19];2006[20]) 发现,由于竞争因素的存在,创新所导致的总体顾客价值不可能全部转换为创新者的价值获取,追逐这个市场价值的还有模仿者、互补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新市场蛋糕的分割中,创新者并不总是赢家,也就是说单纯的技术创新未必一定能获取市场利益。

2.3 商业模式的结构与实验创新研究

主流理论(Johnson,2008[18]; Magretta,2006[21]; Zott,2009[22])均认为,商业模式是兼顾顾客价值创造与企业价值获取的特殊机制和活动式样。李东等(2010)[23];李东(2016)[24]进一步提出,这两大基础任务又各自派生出两项和三项具有内在逻辑的专项任务,据此可归纳出商业模式的五个功能板块,分别是由顾客价值主张板块、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板块、盈利来源板块、内部流程方案以及合作资源板块。这五个板块各自担负特定的功能,同时又依次联系,共同作用,最终共同决定价值交集。商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关系可通过一个“容器模型”来加以揭示(如图1所示)。商业模式的优劣决定了容器大小,也就是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潜力空间,后者将对资本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产生决定性影响。

图1 由5个功能板块组成的商业模式容器构造及其构建路径:先由A到B,再由B分别构建C、D、E

通过实验(experimentation)逐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研究最新问题之一。Teece(2009)[25]认为,由于商业模式结构的复杂性,借助“设计”、“预测”等工具推动其创新的前提难以成立,因此,实验方式是唯一选择。Sosna等(2010)[26]提出了由两大阶段组成的商业模式实验创新过程模型,而试错-学习(Trial-and-Error Learning)则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内容。该过程的起点,是决策者持有的一个“初始理论”,这个理论来源于该决策者此前的经历、认知特征、野心等要素。

3 两种成果转化支撑系统的构成与特征比较

3.1 面向企业买方的现实转化服务系统

我国高校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对以专利为主要形式的成果整理、展示与推介、交易与交割等。这个转化服务系统的载体即执行机构通常是高校的“成果转化办公室”。成果交易的对象是需要该成果X的企业。显然,X转化成功的前提是它正好满足买方企业X改进自己的产品或工艺的需要。除非成果X是校企合作研发的成果,否则,高校科技成果X可直接为某个企业C所需的概率是较低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的科技研发定位与企业经营具有不同的取向目标和绩效标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断裂。这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现有的转化服务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图2 两种成果转化服务系统的职能

3.2 面向科创投资者的转化服务系统:股权投资意愿与成果转化潜力

科技成果X除了转化给某个已有企业被其应用于产品升级或工艺改进之外,还可转化为科技创业企业的投入要素。这个过程的核心的是科创投资者以股权投资方式收购技术成果X。为此我们定义技术成果X的价值潜力(PV)概念:X技术的价值潜力是指未来的科创企业应用X技术后的业务运营所具有的盈利潜力。价值潜力PV可以用这个盈利潜力的贴现值EPV衡量。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其主要的投资收益来自股权增值,而PV越高则其持有的股权增值幅度就越高,其投资意愿和对技术成果X的估值也越高,技术转化可能性就越高。

参照弗鲁姆(Victor H.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站在投资收益角度看,其股权投资收益相当于“效价”,产生这种收益的可能性发挥着“期望值”的作用,因此有:

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这里的“投资收益预期”就是股权增值预期。由于股权增值幅度主要去决定于企业的盈利幅度,因此,上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这里的“盈利潜力”是指应用新技术成果的企业开展有关业务经营可能产生的盈利,取决于目标市场的规模等因素,可以表示为:

将(3)带入(2)可得:

(4)式中,市场规模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市场有关,这里的目标市场也就是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服务什么样的目标顾客群体并为其创造何种性质的顾客价值。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溢价水平取决于企业选择的商业模式,因此,股权投资者对新技术成果的投资意愿可表示为:

当股权投资者对科技成果X的投资意愿显著增加时,不仅该成果的转化可能性就大幅增加,而且技术出让方的回报也将显著增加,其实质是技术成果X的价值潜力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由(5)可见,这种价值释放的充要条件就是勾画出关于新技术X的应用方向选择亦即目标市场定位以及基于该技术的商业模式设计。

3.3 两种转化服务体系的比较

为克服现实转化系统PT的价值抑制效应,需要扩展其功能。技术X的价值释放工程(Value Release Engineering,VRE)就是针对PT缺陷而提出的一个创新性解决方案。

VRE的目的就在于突破现有企业C对X技术的应用模式,探索X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和相应的新型商业模式,使得成果X的产业化价值得到充分释放。VRE的关键内容是通过应用场景、顾客价值主张与应用载体的设计规划,由此开辟或扩展X技术的价值潜力空间,通过针对性的推介路演,使这个潜在空间显性化,进而最大程度释放待转化技术的内在价值。VRE工程的基本成果,是体现X技术创新型应用的商业计划书(而不是专利信息),这样的商业计划书(BP)包含了基于X技术应用的经营中商业模式的全部信息。通过商业计划等VRE加工信息,可以从本质上改变潜在资本投资人对X技术应用的认知,达到强化其投资意愿的效果,由此促进转化实现。

表1 两种成果转化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比较

4 价值释放工程的三类应用定位

以既定的技术成果X为起点,本文归纳出价值释放工程的三类应用扩展,分别是水平扩展、斜向扩展和垂直扩展。

4.1 水平扩展

水平扩展是指X技术的应用方向、领域没有改变,仍沿用企业C的市场定位,因此也称为维持性应用。但和现实转化系统中现有企业(如图1上部所示)购买X技术后进行的维持性创新不同,水平扩展针对新的目标顾客,推出基于X技术的扩展型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产品更新或升级。在新的顾客问题解决方案基础上,科创企业可以突破原有的盈利模式而探索盈利点创新,这就为该企业的价值获取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科创企业自身价值获取能力的显著提升,不仅更大程度释放了X技术的转化价值,而且X发明人的利益也同步增长,由此为X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例如有制度保障的物质基础。

以某种基于热交换控制技术的干燥机为例,该技术在现实转化系统中以专利形式一次性销售给某企业C,后者将新型干燥机销售给基于热电厂余热的污泥处理中心。水平扩展就是以某个新建的科创企业为载体,从向污泥处理中心销售干燥机,扩展为提供基于干燥机的运营解决方案,包括核心设备定制(包括参数设计与优化、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配件供应等)、运营指导、远程监控等。新的顾客问题解决方案实质上改变了顾客即污泥处理中心的工作情景,实现顾客价值创新,而科创企业自身则可据此调整盈利模式:从简单销售干燥机设备(每台300~500万)转变为参与对污泥处置业务的分账,盈利潜力从十亿级扩展为百亿甚至千亿级。X技术的转化价值获得了数十、成百倍的放大。

4.2 斜向扩展

VRE斜向扩展是指X技术的应用领域从现有的主流领域调整到一个新的领域,也就是将基于X技术特殊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应用于新的目标群体,由此摆脱在原有领域内与其他在位企业进行“你追我赶”式的市场竞争。斜向扩展由于要实现市场创新,必然要求商业模式的全维度创新,因此,通常是由有别于在位企业的新科创企业来贯彻实施的。斜向扩展往往意味着避开了在现有市场上存在的残酷竞争而挖掘了新的、消费潜力更加巨大价值领域,因而其业务运营的边际收益会比维持性运营以及水平扩展运营有着巨大的提升。

以某种铅酸电池的循环再生产技术为例。该技术应用全新的化学工艺可实现铅酸电池的低成本、无泄漏循环再生产。由于铅酸电池的供给竞争较为剧烈且受政策限制,因此,虽然铅酸电池的终端需求十分巨大,且该技术实现了关键性创新,但其价值无法仍在现有的应用主体---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那里得到认同和实现。斜向扩展战略则放弃了在位生产企业这个应用群体,转而寻求开辟新的应用主体---依托于汽车4S点、汽摩维修点(厂)、电池销售点等的连锁化的微型废旧电池循环生产站SMCR(Stations of Micro-Cell Reproduction)。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帮助SMCR低成本获取终端市场(铅酸电池使用者群体),通过支持SMCR的发展壮大而实现自身价值。

几乎所有的“热点技术”应用转化都存在进行斜向扩展的必要与可能。如前所述,由于是热点技术,其应用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创投资本的“扎堆投入”会使得某个应用市场迅速趋于饱和,因此尽管该技术本身仍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并不断出现升级版成果,但这些成果的转化价值并不因为技术的升级完善而能够获得更大的转化价值,恰恰相反,这些新技术的价值会由于盲目挤入同质化业务模式而受到极大的压抑。

以位置信息服务技术(LBS)为例,自这一技术产生以来,被迅速应用于无人机、机器人(机械臂)等产品,而后者又主要应用于检测、摄影(像)、救灾、医疗服务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新出现的LBS技术转化就不易简单挤入这些已经有饱和迹象的应用市场,也不大可能在这些转化应用中充分释放其内在价值。而根据斜向扩展的转化战略,新的LBS技术X可以考虑在诸如微小机器人(蜘蛛)控制上应用,以解决建筑物新风管道检测清洁、下水道疏通等物业运营问题。同样,我们还对纳米纤维技术应用进行了斜向扩展,从目前占多数的检测应用转化为O2O型的家庭定制化健康环境维护解决方案a这里的“家庭”应用还可以延伸到学校、办公场合以及医护疗养等场合。这一斜向扩展不仅意味着市场创新,而且还可以挖掘大量的创新性盈利点,由此释放出技术X的内在价值。

表2 VRE三类扩展应用的关键属性

4.3 垂直扩展

垂直扩展是指将一种技术的功能(通常为突破性技术成果)开创性应用于从未出现过的工作,创造出从未出现过的需要。这对应于P Thiel提出的从0到1的所谓垂直创新。例如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自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等。适合垂直扩展的技术通常是一些“匪夷所思”的技术。这些技术通过垂直扩展开辟了革命性的消费领域,因而具有十分开阔的盈利点选择,但价值的过程环节如图3所示。

图3 VRE实现的三类扩展对充分释放X技 值的作用过程

5 基于商业模式逻辑的VRE工程:总体路线与方法探讨

根据对相关科技成果所进行的VRE实践,我们总结出VRE工程的五大环节,即:

5.1 应用方向选择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对X技术的应用方向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将对X技术的转化价值产生根本性影响。任何一项科技成果X都具有一个以上的应用方向,应用方向选择的基础是X技术的自身属性,但决定因素则是需求端状况,也就是不同应用领域的潜在顾客痛点分布状况。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市场端与技术端的密集交互过程。图5是VRE工程对X技术三类应用的属性说明。

图4 VRE定义的三类X技术扩展应用

X技术应用方向选择是一个需要跨领域知识和密集的消费行为信息的迭代设计过程,未来的问题处理应建立在专业数据库与开放型知识集聚平台的基础上,后者是一个面向分类公众(机构)的知识(观点与判断)集聚平台,以便就某个X技术的最佳应用方向进行海量知识与信息收集、处理,以便支持关于X技术应用方向的定位。作为过渡性和辅助性手段,我们应用爬虫技术选择性对有关媒体平台进行中间信息抓取,以支持VRE团队完成应用方向选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2 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规划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提出明确的顾客价值主张与创新性设计出顾客问题解决方案。顾客价值主张是顾客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并发挥着设计指引的功能。顾客问题解决方案则将决定企业未来可以创造的顾客价值的性质与规模。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还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前设计、论证、优化未来的

服务独特性和反模仿方案。持续的独特性将为盈利点的溢价提供必要条件,这也是传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未能系统解决的问题。

创新性顾客价值主张的形成是一个企业与市场间不断对话交流、互动作用、迭代形成的过程。而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顾客工作分析与工作情景设计。工作情景设计的总体原则可以表述为:新的顾客工作情景要给目标顾客在开展有关工作时提供最大程度的差异化体验。VRE强调事先对各种情景设计方案的体验感进行模拟测试以便选优。在这方面,经济学的风洞实验方法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当存在竞争为时,了向目标顾客提供差异化体验,往往需要顾客问题解决方案中吸收互补产品与服务,即进行跨界合作,这时,应用载体作为核心企业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平台以吸引互补企业参与,形成商业生态以便目标顾客获得独特体验并对供方企业产生粘性。

5.3 盈利点设计与创新

目标是发现、选择并优化未来业务的销售项目,由于这些销售项目可以获取企业收益因此也称其为盈利点或“收割点”。在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中,实物产品已经不再是销售物,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服务。不仅定价逻辑和现金流曲线截然不同于实物产品,这些新盈利点具有最大程度的反竞争壁垒,由此支撑企业构建一个巨大的“蓄利池”。VRE通过这一阶段工作将在新的层面上进一步释放X的价值。

优质的盈利点设计,有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一定要与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无缝对接”。顾客问题解决方案所支撑的顾客工作情景包含多个可进行交易的标的,在其中初步筛选出可作为出售标的盈利点集合。第二,根据“壁垒/成本”比最大原则选择最终盈利点。有时,初步盈利点集合中无满足此条件的盈利点,VRE工程可能会逆向在顾客问题解决方案中人为设置这样的交易要素,由此形成可确保企业价值持续获取的盈利点。

5.4 商业计划书整合及其推介

商业计划书是VAE工程的主要显性成果。其目的在于形成与创投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沟通手段,促成面向成果转化发展进程的战略合作关系体系的建立与巩固。本文提出的三类转化扩展都需要除企业C以外的战略合作者的参与。商业计划书(BP)则包含了吸引战略合作的主要信息。尤其是商业模式构建方面的信息,不仅将影响创投等投资方的介入决策,而且将决定其参与后除投资以外的其它合作行动计划。

为充分实现商业计划书的目标即吸引战略者而不是恶化他们对技术转化进程的预期从而拒绝合作,要特别关注两类问题:首先,要将提升创新型商业模式的合法性(Legitimacy)作为内容表述(特别是发展愿景定位、顾客工作情景设计、盈利点定位等)、信息组织以及发展依据归纳等方面的主要依据;第二,要充分重视将对话战略(Discourse Strategy)思想与方法导入商业计划书编制。由于VRE工程导入的三类转化扩展可能对应着颠覆性创新,不论是目标顾客还是战略合作人都需要“消化”成果转化包含的创新思想和具体方案,影响合作者的意识使其接受并支持创新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当存在竞争时,以更快速度做到这一点就极为重要。

6 结论与展望

6.1 VRE工程的特殊功能

VRE工程的目标十分明晰:使科技成果X的转化价值极大化。经过VRE工程扩展后,现实转化系统中的专利信息集合就转化为以商业计划书为基础的高价值项目信息库,相应的宣传推介等工作也将建立在这个新的基础之上。VRE工程的必要性在于:现实转化系统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开辟或扩充X技术的价值潜力,充分实现其转化价值方面基本上无能为力。虽然VRE工程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只是一个蓝图方案,但它将对X技术应用载体即科创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实验创新进程,协调创投者、政府、合作者以及内部管理层的行为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这种作用,VRE工程可大为缩短X技术应用载体商业模式构建成型的时间,系统性降低X技术商业化风险,在整体上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率。

6.2 下一步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6.2.1 关于VRE工程的实施主体及其运营模式问题

虽然政府、创投机构、在位企业家、孵化载体服务机构以及传统咨询机构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发挥各自作用,然而,这些机构组织在开展实施VRE工程方面均存在各自难以克服的缺陷。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是:以高校的商业模式专业研究团队,整合创投、企业家以及政府资源来推进工程进展。VRE工程的实施主体的定位及其运营模式将对创新我国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系统提供实质性依据,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尽快形成研究成果,以指导日趋迫切的实践活动。

6.2.2 其它相关的VRE支撑工程问题

VRE工程由于要解决新兴技术X的颠覆性应用方案和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完成跨界知识信息收集处理,相应的开放型平台构建、未来工作情景的体验感模拟分析等支撑性工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支撑性工程如何有机整合到VRE工程体系中来,发挥特有的支撑作用,系统性提升VRE工程的质量与效率,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6.2.3 反向孵化的合作机制与信任构建问题

三类扩展都要求对X技术反向孵化以进行迭代调整,这就提出了在VRE团队对发明人A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及信任构建问题。由于专业背景、职责任务、利益构成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导致双方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系统性提升反向孵化的效率就成为一个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商业模式成果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商业模式从0到N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