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1-08-01 07:43胡建洪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

胡建洪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推动水利管理能力提升,进而为节水灌溉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资料,提高灌溉工作效率。因此,文章利用一个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剖析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希望可以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管理;灌区

前言: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化程度也成为各地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同时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水利事业的未来生产与发展空间。因此,为了打破我国相对落后的水利管理格局,探究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项目

某水利项目为泵站灌区,兴建于1960年,1962年上水受益。灌区东西长度为49.00km,南北宽度为36.00km。现有泵站装机42台,扬程68km,提水能力22.60m3/s,灌区面积2.86x104hm2。在灌区改革持续开展进程中,灌区用水保证率有效提升,周边民众用水积极性空前高涨。从灌区灌溉用水销售方式上来看,其是一种具有不可存储性的特殊商品。为了促使2.86x104hm2灌区达成连续化、一体化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已成为必然[1]。现拟开发灌区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了干渠管理、通信网络管理、泵站管理、农户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多个相互独立且可实现共享的功能模块,为实现水及时、高效、准确的管理大目标服务。

二、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需求分析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水利管理过程就是水利工程内部与其所处社会经济体系、自然环境之间无差别传递、处理相关信息的过程。由于水利管理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服务对象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特征,涉及了工程管理信息网上查询、水利建设资料库管理等交错复杂需求[2]。因此,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管理前,管理者需要对内部需求进行进一步分析。

水利管理涉及了水利规划计划、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科技教育等诸多业务,各业务参与者对水利管理的需求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具体包括水利电子政务与信息发布、数据远程申报与统计汇总、地理信息网上查询、水利资料库管理等。

2、框架建设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水利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立足数字水利战略模式的数字水利运作,其是水利工程发展进步的标志。因此,在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水利管理者应从技术视角入手,依据软件能力成熟、跨平台、版本控制、异地开发、备份/恢复、图形化用户界面、高效率、客户端与服务器兼容、高度安全、高度伸缩的原则,进行涵盖网络平台层、系统结构层、信息处理层、业务管理层四个层次的技术架构基本模式构建(如图1)。

如图1所示:信息传递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首要因素,而网络平台层是保障水利信息无壁垒传输的硬件基础。网络平台层主要以Intranet(内部网)为内部信息传递通道,以Internet(因特网)/Extranet(外部网)为信息传递外延渠道[3]。其中内部网模式在水利管理中适用于将水利管理部门跨地域联系起来,实现水利业务的快速处理;因特网模式在水利管理中适用于面对社会公众、组织结构进行面对面信息交互,或者传递水利管理设备设施、原材料等信息;外部网模式在水利管理中适用于联系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合作群体,实现水利管理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系统结构层包括HESCM(供应链管理)、HEIERP(企业资源计划)、HECRM(客户关系管理)三种模式,三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时,可以先进行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随后逐步实現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及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

信息处理层包括HE3S(空间数据采集管理)、HEMIS(资源环境及经济数据处理)、HEDSS(知识发现、挖掘)。根据水利管理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

业务处理层主要是以实现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水利监测数字化,包括资源利用、资源管理、资源监测几个模块。

3、功能设计与实现

在系统物理框架建设完毕后,可以根据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若干个一级功能模块设计。比如干渠管理、试验站管理、泵站管理、人事管理、通信网络管理、综合管理、农户管理、水政管理等[4]。同时从计算机网络层入手,面向灌区业务、泵站业务、农户查询业务,进行灌区局域网建设,促使整个灌区形成水生产→销售的一体化、连续化、自动化“车间”。

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1、农民增收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产生显著的灌区农户减负增收效应。信息化技术应用前水价为每立方米0.30元,信息化技术应用后调整为每平方米0.36元(粮食)、0.40元(经济作物),以往农户水价低、水费高,而当前水价高而水费低,用水量由1152.00m3/(hm2·次)降为当前980.00m3/(hm2·次),平均水费也由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的382.00元/(hm2·次)下降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365.20元/(hm2·次),按每月平均灌溉10次计算,全灌区农户每年少支出用水费用在3.47x105元左右。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灌区农户年平均纯收入由以往的0.85x104元增加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1.56x104元,纯收入实现了近两倍的增长,农户增收效果显著。

2、管理者受益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水利管理工作的量化、细化提供新的思路,在保证水利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者负担[5]。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各部门工作者职责较为明确,从管理源头到农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格局,经济效益出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水费收入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景象,由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的8.95x107元增加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1.59x107元,水利管理者人均年收入也由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的0.35x104元提升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0.74x104元。

3、水利事业发展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为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支持[6]。信息化技术应用前,水利固定资产为5.20x107元,信息化技术应用后,水利固定资产为1.88x108元。与此同时,水利灌溉面积由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的2.86x104hm2增加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3.25x104hm2,而灌溉周期较之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缩短了近48天,灌区节水也由信息化技术应用前的1.86x105m3增加至信息化技术应用后的1.56x106m3,节水效果显著。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农户增收,而且可以助推水利事业发展,促使管理者受益。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管理者应根据“及时、高效、准确”这一水管理大目标,进行水利信息化管理方案的设置、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得龙. 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J]. 现代农村科技,2018(04):105-105.

[2]王爱梅. 加快引大灌区农田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江西农业,2019(08):59-59.

[3]张琪梅.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 办公室业务,2018(006):84-84.

[4]赵会平. 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18(03):36-37.

[5]郭磊,崔争,李慧敏,等.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9(001):106-111.

[6]余俊.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思考[J]. 建材与装饰,2018(027):288-289.

猜你喜欢
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
水利设计的创新对水利管理方面的作用及分析
基层水管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现状与健康发现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