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的第一要义是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和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教育的核心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紧要时期,开展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远大的理想、良好的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课堂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但是由于无法独立生存,导致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对于外界诱惑抵抗力偏弱,在一些“垃圾”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偏激的情绪,恶劣的心态,下列数据来自于机构的调查:
(一)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后发现,由精神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症)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疾病负担。部分地方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当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二)近两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而日本为65%,英国为44%。
(三)通过在北京10所重点中学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毅力和勇气,有半数的学生表示经不起失败。
(四)对1800名大学生的调查,有42%的大学生表示难以承受挫败和失恋。
(五)《人民教育》发表了我国对3000名中学生的调查情况:48%的学生“过分容易紧张”;56%的学生“在不顺心时找不到倾诉对象”;49%的学生“对考试容易紧张,有时无法面对”。
上述数字让人触目惊心,那就是当前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都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从我区来看,近年来随着家庭离婚率的越来越高,煤矿关闭产业工人外出转移就业等因素,导致留守儿童,问题青年,青少年自杀、自残、伤人、盗窃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因此打造外部环境、造就多方联动、积极预防干预、关注重点对象等工作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调研,全区各校均按标准共建有27个心理咨询室,专兼职教师33人,也落实了每兩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同时也发现,各学校虽然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也通过专题课堂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但依然存在走形式、填鸭式的现象,课程也有被挤占情况。各校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硬件条件也很不错,但利用率较低,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对心理疏导老师不了解,不信任,有的属于陈旧的“面子”观念,觉得只有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这也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缺失。
(二)专业力量薄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业务能力也急需提升。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只是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进行兼任。少数学生心理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教师心理疏导的能力边界,需要专业力量介入,但学校基本上都缺乏与专业机构联系的方式和对接的经验,一般都得不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万盛也缺少相关的专业机构,发现有问题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区分。
(三)家庭教育忽略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目前,许多家长在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下,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不太关心。大多数家长由于处于中年这个压力期,工作繁忙,和子女经常问起成绩和身体健康,却很少关注心理健康,而很多孩子由于功课繁忙,和家长的深入交流也没有时间。长期以往,当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的挫折时,心理上极易产生苦恼,经常想不通乃至心态“崩”了。民政系统资料显示:现在离婚率比过去增高,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攀升。这些现象对学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如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61%来自离婚家庭就是佐证。
(四)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网络化高,学习压力又大,使一部分青少年封闭自我,态度消极、容易“躺平”,与同龄人交流不充分,过度依赖“抖音”等网络媒体来平衡自己的内心,但是对于上面光怪陆离的各种信息无法有效区分,特别是效仿那些乱七八糟的,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
(五)自身的因素。青少年因个人性格、学业压力、校园暴力、家庭环境、社会恶习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性格偏执、不受约束等现象,稍有不慎就容易发展成心理不稳定、行为失调,严重的会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初中生心理有问题的比例10~20%左右,高中生约为18%。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课堂探索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这里我只是针对心理健康成长课堂进行一些建议。目前我区团委、图书馆、教育局、关工委、民政等部门都开展或即将开展青少年心里健康有关的项目,但存在项目受众有限,项目完成后没有后续的支持,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基本操作模式都是通过购买重庆主城区的专业服务组织来区开展一段时间服务活动,同时目标对象主要是学生,可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只定位本人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教师都理应参与其中。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持续且曲折的过程,一两次的教育就达成目标只会是痴人说梦。当前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对本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培养,切实提升我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水平。
第一,明确一个部门为牵头单位,教育、团委、宣传、文化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共同负责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课堂的实施。
第二,对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状开展摸底调查。了解目前我区心理健康方面的现有资源情况,建立信息档案,为后续活动提供专业力量保障。据调研,目前我区有10名具备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除此之外塔山医院有一定数量的从事心理咨询的医师。
第三,培育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组织。充分依托已成立的万盛经开区学生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现有资源,登记注册心理健康类社会服务组织。该组织将全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才和区内志愿者、社工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
第四,整合区各部门的项目资源,优先利用本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开展活动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本地社会组织的实践能力。
第五,先期选址一所学校的一个年级进行试点。由成立的本地社会组织承担试点学校的心理健康成长课堂教育,课堂对象为学生、家长、普通教师,社会组织从认知自我、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生命教育等几个方面制定完整的课程,课程可外聘专业人员对本地项目组织的成员进行培训和督导。课程讲师全部由本地社会组织有资质的工作人员承担,目的是让家长、教师、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准确的认识,懂得一些心理问题的甄别和自我调整。
第六,丰富成长课堂的形式。课堂形式分为四类:一是在试点学校集中场所宣讲心理健康成长课程。二是在试点学校定期开展交流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为学生授课,通过他们成长的经历来拓宽學生的视野,达到共鸣,帮助学生人格成长。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类似于《变形记》的流程,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人生,锻炼学生的抗压心理。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交流特点,如隐蔽性、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通过QQ、微信、钉钉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青少年进行实时心理辅导。五是对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初步筛查出的部分心理存在问题或需要预防的学生集中进行个案或团体心理疏导和干预。
第七,提升普通教师心理咨询工作的业务能力。通过“上挂下靠”等方式,让普通兼职心理教师进入各种培训班继续充电,同时可聘请985高校的心理专家,手把手进行一段时间的“传帮带”,一步步培养学校的自身力量,待成长后独当一面。
第八,在试点工作摸索出一条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成熟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链接各方资源,聚焦问题解决。在适当时候进行推广应用。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把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成亮点。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社会和学校都必须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抓早抓实。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生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方法,摒弃形式主义,重视实际效果,用潜移默化、娓娓道来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度及广度,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和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纾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代表之声);人民日报;2019.05
[2]黄洁文;论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作者简介:周耷(1981.03—),汉族,男,重庆垫江人,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党校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