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春风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
惠山泥人相传产生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到了明清时期,惠山泥人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买泥人,鬼脸子、搏土作人形,工且肖,唯梁溪,虞山人多造之……”[1]是《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常州武进县元旦风俗场景的记录,也是有关惠山泥人最早的文字记载。梁溪即无锡,虞山即常熟,由此看出,明代无锡人和常熟人已开始将泥人作为专门营生,无锡泥人在明代已有较大名气。明末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记录:“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酒泉、水坛……泥人等。”[2]由此看出,泥人已作为成熟商品在店铺出售,可见当时泥人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 到了清代,惠山泥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惠山上河塘出现好几家季节性生产的小作坊,并且逐步壮大起来。乾隆年间,王春林的作品受到皇帝赞誉。咸丰年间已出现多家规模较大的作坊。相传,慈禧太后五十寿庆时(1885年),无锡的地方官特意到惠山定购了一套精致的八仙上寿,惠山泥人再次传入宫廷。随着制作技艺的不断成熟,惠山周边逐步形成泥人制作人才和物料的积聚,加工厂、展示馆和博物馆纷纷建立。惠山泥人逐步成为无锡标志性的工艺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几十年间,社会动荡,惠山泥人产业渐渐萎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惠山泥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稳步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惠山泥人曾出现过一段兴盛时期,惠山古镇高峰时段曾拥有近50家惠山泥人销售店铺,无锡惠山泥人厂年产销量甚至高达200余万件,远销国内外市场。随着现代化生活逐步推进,植根于传统社会生活的惠山泥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渐行渐远,产销量持续低迷和萎缩。
尽管惠山泥人早在2006年就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从国家到省市都非常重视传统非遗的保护,但是惠山泥人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根据无锡惠山泥人工艺大师喻湘涟的口述,惠山泥人有许多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无锡博物院等各级博物馆收藏保存,并定期展览,老一辈的手艺人也经常参加一些海内外定制项目。结合几位大师的讲述以及对市面上无锡泥人的调研,现在的惠山泥人制作工艺并没有较多创新,绝大部分创作者仍维持着传统制作手法,产品本身并没有新的重大突破,只是偶尔在题材上做出一些变化,并未进行较大程度的产业升级变革。惠山泥人山寨产品以次充好,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信息化背景下的产品更新与品牌营销及传播并未与时俱进,宣传手段单一,销售模式落后,传播受阻,无锡惠山泥人传承的现状不容乐观,甚至面临失传的窘境。
“活化”原本是一个化学或物理范畴内的专用词,是指某些粒子从外界获得足够能量后,其电子由较低的基态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的过程。活化方式有碰撞传能活化及光活化等多种方式。另外,活化也常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活化”则非理化范畴内的概念,是指将原先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优秀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当代人从当今新观念、新材料、新科技等角度做出一番全新的改造后,使之继承传统精髓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并被当代人重新所用。简言之,“活化”就是赋予传统非遗以新用途,以期使其获得新生命,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发展。此概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即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传统非遗也跟随时代变迁被加入新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传统非遗惠山泥人传承好、发展好、传播好。
根据活化程度,可以分离出存在方式的不同阶段,即继承阶段、传承阶段、活化阶段、活化高级阶段,详见表1。
表1 惠山泥人活化方式表
任何类型文化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媒介和受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恰到好处地把这两者结合在了一起。21世纪以来,数字和网络通信技术高度融合、蓬勃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高科技智能设备的极高普及率为传统非遗惠山泥人在新时代的传播提供了强劲的内驱力。惠山泥人应该借助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普及,加强数字IP传播、现实虚拟场景再现、交互游戏化设计等数字化“活化”全新形式的呈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新生活方式的需求。为此,笔者所在的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专门开设传统文化创新设计课程,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惠山泥人“活化”主题设计,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下文将一一例证。
1.表情包为惠山泥人数字化传播建立基础
数字时代网络艺术的发展壮大对传统艺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影响到艺术领域的各个层面,包括惠山泥人等传统民间工艺。伴随移动互联网和实时通信软件的快速发展,表情包作为青年一代网络互动中的非语言形态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以传统民间工艺惠山泥人为基本原型的惠山泥人表情包设计,为传统手工艺在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可能性。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团队开发了一套《阿福小可爱》惠山泥人系列表情包,现已成功录入微信平台表情包,深受用户喜爱,传播率较高。
(1)微信等实时通信软件为惠山泥人表情包传播提供了线上平台
目前,国内社交平台最为活跃的软件为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得益于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持续投入,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微信快速成长为国民应用。2020年5月14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腾讯微信团队共同发布的《2019—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显示:自2011年在广州诞生,微信在全球范围内支持20多种语言,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025亿。众多的活跃用户为惠山泥人表情包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支持。人们在微信等通信软件的网络线上交流其实并不顺畅。线下口语交流可以借助语气音调、声音频率和强度等语言要素进行酣畅淋漓的情感表达,也可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对声音语言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补充,精准地传递信息。但是微信等即时交流缺少上述因素,使得沟通变得“异常艰难”。尽管网友独创性地开发了一系列网络用语等助力线上交流,然而线上网络交流与线下面对面交流对比仍显苍白无力。表情包的使用一定程度缓解了线上交流的“囧态”,表情包展示出来的动态趣味性视觉语言能够有效改善对话氛围,抽象滑稽的表情和有趣夸张的动作可以调节和弥补交流对象面对屏幕的“尴尬”。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融入表情包的创意中,不但改善了线上交流的文化艺术氛围,更是很好地“活化”传承了传统民间工艺。
(2)民间情怀为惠山泥人表情包传播提供了情感基础
惠山泥人题材类型全都来源于民间,具有较强的民间情怀。初期的惠山泥人作品,素材基本来自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中经典的情节,充分体现出当时的市井文化。著名作品《飞天》表达的主题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经典惠山泥人大阿福造型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无锡惠山一带常有巨兽出没,搞得附近的居民都人心惶惶。之后“沙孩儿”出现了,他打败了巨兽,恢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地取惠山黏土捏出“沙孩儿”样子的泥人用来守护家园。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的设计创意,成就了现在“大阿福”的形象,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山泥人题材另一个主要来源便是戏曲故事。在无锡本地较为流行的昆曲已经成为惠山泥人的主要题材,昆曲以行腔优美流畅的“水磨腔”著称于世,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动飘逸,舞台置景逼真。
惠山泥人的题材也源于老百姓的情感需求。喻湘莲大师曾谈道:“因为无锡惠山泥人是根植于人民之中的,所以它的思想感情也是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的。”喻湘莲做的“蚕猫”挺有名,“蚕猫”有什么用呢?就是一年一度养蚕的时候要打扫蚕室,养蚕工作室打扫之后,在四个角落安放“蚕猫”,起到镇鼠作用,这样老鼠就不敢来吃蚕宝宝,保证丰收。
图1 惠山泥人系列表情包(一)
惠山泥人的题材还来源于吉祥祈福。一般传统民间手工艺品都是用在传统节日和一些特定仪式上,这种特定的用途决定了作品必须是反映吉祥如意的。如祈求财源的“刘海戏蟾”,希望长寿的老寿星、“八仙庆寿”和“麻姑献寿”,祈子的“张仙送子”,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连年有余”。
大阿福是惠山泥人中最具民间地域特色和江南风情内涵的泥塑作品,“大阿福”圆润饱满,它的吉祥寓意不仅体现在称呼上,也能从它的造型上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和谐、完满的感觉,这种感觉寄托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其圆润饱满、可爱活泼的形象深入人心,浓郁的民间情怀奠定了惠山泥人表情包传播的情感基础。
(3)惠山泥人表情包适合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传播
静态图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能够传递超越文字描绘而需要脑补的画面感受,起到文字无法精确定位的信息传递作用。以静态图片为主制作的动画表情包,在即时通信中能够弥补线上人际交流中非语言要素带来的一些缺憾。惠山泥人的视觉形象来自民间,具有非常高的辨识性,亲和力强,民间基础较为广泛;从整体造型识别性来看,惠山泥人表情包整体结构关系呈大头小身Q版造型特征,呈现出可爱小孩的造型特征。惠山泥人表情包面部五官基本是按照儿童五官比例打造,矮短的四肢源于婴儿爬行期,圆乎乎的身体源自“婴儿肥”。头大身小的造型特点和辟邪驱魔、迎祥纳福的寓意浑然一体,护佑着世代百姓的健康成长,因此惠山泥人表情包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传播具有普适性。
2.惠山泥人表情包数字化概念设计
惠山泥人表情包设计综合参照了惠山泥人的造型、纹样、色彩等要素。我们将以上这些元素进行提取,计划在外在形象、内在质感和设计限制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概念设计。
图2 惠山泥人系列表情包(二)
(1)拟人化造型风格设计使表情包易于传递情感
在惠山泥人造型塑造中采用拟人手法,主要利用动态、表情、神态、性情等使其富含人的特点,通过惠山泥人经典配色等视觉信息传递发送者的心境,让接收方通过视觉获得感知和理解,获得较为美妙的审美感受。如拟人化设计一款惠山泥人卖萌时的动态表情。这类表情眼睛眯成一条线,眼角上扬;在手势动作上加入“飞吻”动作,并加入大量红色爱心飞出,以示“卖萌”。
(2)夸张变形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惠山泥人相传是由“沙孩儿”经过一代代手艺人创造出来的经典的憨态可掬的“大阿福”形象,惠山泥人表情包在设计上可采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法是对某个造型某一局部特征加以强调,弱化或删除其他某些附属的次要特征,以便给新造型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惠山泥人表情包设计采用这一艺术手法,表情包的基本造型与动作神态也必须采用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变形夸张,才会给人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如为了精确表达“犯花痴”的表情内涵,在设计处理时必须将嘴巴进行夸张处理,流着口水,眼睛睁得大大的,眼冒火红爱心,把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热爱达到疯狂地步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将传统民间文化融入惠山泥人表情包的设计中
惠山泥人造型设计浸透着民间文化和民俗心理。老百姓用惠山泥人“阿福、阿喜”传递着彼此的祝福与愿望,圆润饱满的“大阿福”传递出浓郁的民俗意味,这些都可以作为惠山泥人表情包的动作设计来源。惠山泥人表情包作为艺术符号存在,与一般符号相同的是由能指和所指这两层概念构成:一种有预示的、视觉化的能指,又可起到一般所指的效用,也就是说既能符合观者审美又能表达符号化载体承担的信息,即隐喻性符号内涵。“吉祥如意”造型与含义的加入,可以丰富表情包动态场景,凸显出惠山泥人隐喻性的符号特征,惠山泥人与吉祥寓意之间的互动在传统民间造型基础上融入了传统文化情结,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进一步尝试。表情包在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其中也包含民俗文化、方言、行为方式等。
(4)设计符号在即时通信软件中传播的惠山泥人造型
我校师生团队在设计开发《阿福小可爱》系列表情包时,就充分考虑了微信平台的限制条件,主要包括尺寸、颜色和场景设计等。
尺寸的限制。惠山泥人的视觉元素丰富且多样,不同的选配能组合出千差万别的惠山泥人表情包角色。寻找五官之间的组合联系以及要传达的视觉语言的诉求是设计五官的基础。由于这是在即时通信工具中进行传播的动态表情,显示尺寸要求严格。如何在大约200×200像素且文件不大于100KB的情况下清晰而完整地展现整个动态表情也是需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正是由于尺寸的限制,这就要求惠山泥人造型元素必须非常精练,高度抽象概括,布局合理,表情自然生动。这对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创新。如果能从纷繁复杂的传统造型中成功分离出简洁明了的造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设计。综合五官来看,眼睛无疑是最能传达感情的器官,所以眼睛在脸上占据较大的面积,这也直接导致了其他的器官要非常概括。嘴巴是第二个能展现动态的器官,所以我们将眼睛与嘴巴作为面来展现,脸部的其他器官与装饰以线来表现,融入眼睛与嘴巴的团块之中。团块状体型更能表现惠山泥人的憨态。
颜色的选择。惠山泥人表情包的色调选用要活泼明快,与即时通信软件的底色有较大的区分。传统的惠山泥人的色彩是泥土、线和颜料的颜色。而在即时通信工具中传播的表情包的色彩是显示屏的色彩,基于三色视觉理论,显示器还原的画面中一些物体的光谱与这些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光谱有显著差异。所以在电脑软件制成造型后,还要通过查看移动设备的图像不断调色,以达到最理想的色彩。
场景的考虑。在即时通信的动态场景中,动态表情设置为循环播放,且每次循环的时间不超过3 秒。在3秒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一个具有情感的动作,无疑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动态瞬间,同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聊天场景,设计出适合在不同会话场景中使用的表情。例如,与长辈聊天时使用的表情应不同于同辈,应相对稳重含蓄,与同辈使用的表情比较夸张丰富,与陌生人的聊天相对内敛等,促进表情包在即时通信工具中的交流使用。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三维交互展示手段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应用,如数字博物馆、数字化文物修复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三维文物展示系统等应用形式,这些技术形态都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大量实物遗存无法长期保存和移动,很多非物质文化需要展示的是其独特的技艺和流程,因而运用三维交互展示就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虚拟展示平台。
无锡惠山泥人数字化“活化”课题中,三维影像采集的数据通过三维模型的后期处理,模型的拓扑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模型的可编辑性以及在交互引擎中的显示效率大幅提升。这一结果为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三维的增强现实交互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图3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章立教授团队制作的三维影像采集直接还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图4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章立教授团队优化和精减过的三维模型,保留了模型表面的细节特征。在历史遗存的展示中,借助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使文物立体造型的展示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及构想性。在惠山泥人的保护研究中,运用了 Unity3D交互引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增强现实的交互展示,带来非常自然的用户体验。用户手持平板或手机,通过移动和旋转的自然动作全方位地观看泥人模型,主动参与性很强。三维虚拟交互的展示方式改变了传统展示方式中视频、音频线性播放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用户以自然的交流方式与展示系统互动,并实时地获得系统的反馈。这是一种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交互展示模式,且信息的组织以三维模型为核心,配合图形、文字、视频及语音,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都比传统手段有本质上的改善。图5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章立教授团队制作的三维虚拟交互展示系统中的增强现实展示界面。惠山泥人的制作融合了塑型和彩绘技巧,制作程序复杂,数字化的手段能对手工技艺进行准确和全面的记录,且将时间和空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本课题中,三维交互展示系统的内容策划侧重工艺流程的展示和文化内涵的挖掘,重点设置了工艺展示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触摸屏的操作直观地体验到惠山泥人的制作流程。图6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章立教授团队制作的三维虚拟交互展示系统中的泥人工艺流程展示界面。
图3 惠山泥人高精度模型
图4 惠山泥人优化模型
图5 惠山泥人增强现实展示界面
图6 惠山泥人交互展示系统展示界面
在惠山泥人“活化”课题研究中,对于交互展示系统的发布及传播渠道,需兼顾到个人电脑及智能移动终端这两大类型的硬件平台。基于Unity3D 交互引擎跨平台发布的特性,针对个人电脑平台发布了网页版的三维交互展示,针对智能移动终端则发布了Android 和 IOS 两个版本的 App。以上交互展示系统的发布还需要在互联网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才能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因此,通过微信、微博及 QQ 等主流的社交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叙事法,运用交互的方式讲述一个关于惠山泥人的小故事。用户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调整叙事的流程和方向,并不断开启新的挑战,颇具趣味性。例如,以无锡民间传说“阿福、阿喜”的故事为主线,讲述阿福、阿喜为人民除害并保卫家园的故事。其中会有很多关卡,赢得一个关卡的胜利就会解锁一条关于惠山泥人的小知识,可以是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制作步骤,也可以是品种、寓意等,让用户在欢乐中将惠山泥人文化根植于脑中,寓教于乐。惠山泥人小游戏《泥娃娃》(如图7),为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师生原创。
图7 惠山泥人小游戏 《泥娃娃》
图8 惠山泥人App平台
此外,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团队还开发了惠山泥人App。App是英文Application 的简称,现在通常指智能手机在应用市场里下载的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用,App的普及与流行可以预见。年轻人非常热衷下载App小应用,因此将惠山泥人融入App元素,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既传统又时尚。通过App这个平台,用户可以了解惠山泥人的文化、制作工艺等。App平台的运用图示见图8。例如设计一款惠山泥人知识竞答App,回答一个关于泥人文化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小问题即可获得积分,可以与第三方商家合作,积分兑换奖品、优惠券等,用户甚至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惠山泥人对话。自己可以亲手在手机上设计制作泥人,并能通过网络出售自己的泥人,体验手工艺人的快乐。
本研究报告探讨了传统非遗惠山泥人在数字网络时代“活化”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分析指出惠山泥人亲民、夸张的特点在即时通信工具中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惠山泥人造型与神态元素的分析与提取,客观地分析了惠山泥人的组成元素和造型神态,推演出了一套适宜的惠山泥人表情包概念设计,展示了增强现实技术介入传统非遗后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惊喜,分析了交互设计在惠山泥人“活化”课题中的创新应用。惠山泥人非遗文化与社交网络文化的良好融合不仅是前者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后者提升文化品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对于传统非遗文化如何在拥有全新技术、交流方式和传播平台的数字媒体时代更好地传承发展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启示。希冀将这条道路作为一个小小的突破口,为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多向传承提供多一点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