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岩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5岁随父母移民英国,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五十余种语言。石黑一雄从小生活并成长于英国,受到了英国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熏陶。从表面看他的文字平淡无奇,而实际上他的很多的情感都被刻意地压制和掩饰。他运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事的并置,多重空间共存的方法不着痕迹地缓解了读者焦虑的推理,以中世纪古老简洁的叙述语言营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意蕴。
作品介绍:这是一部非常传统的人文主义小说,全书以主人公机器人克拉拉为第一人称叙述。这是一部很个人化的作品,不同的人在这部作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迸发点,获取的感悟也大不相同。书中有年轻的恋人,也有已至中年的人;有那种一心要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并且要让子女取得成功的人;也有完全摒弃这个世界,一心只想追寻自我的人。当然,还有克拉拉,一个能够非常冷静、客观、不加任何评判地看待每个人,观察人内心的机器人。她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她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它借用人工智能的角度探讨了独一无二的人性和個性究竟是否存在。
片段摘录
1. 是的,直到方才,我才认识到人类是可以选择孤独的,认识到有些力量有时会比逃避孤独的愿望更强大。
2. 我问你: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我们就先假定这样东西存在吧。
3.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的,不管我们在哪里。
素材延伸
张桂梅两幅照片刷屏:岁月催人老,却不负有心人
近日,社交网站上被两幅笑脸对比照片刷屏,照片上的人正是被称为“燃灯校长”的张桂梅。两张照片中,一张她正值青春,靓丽年轻美如花;一张满目沧桑,历经风雨仍笑颜。张桂梅,17岁时便跟随姐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黑龙江,赴云南支援边疆建设,于2008年创办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如今疾病缠身却依然坚守教学管理一线。张桂梅用爱心、智慧、坚毅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书写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人们在感慨岁月无情的同时也对她表示由衷的敬意,正如新华社所评:岁月催人老,却不负有心人。
化用例段: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时,我们所肩负的正是新的责任与使命。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往往让我们感到压力,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感到孤独。正如新电影《少年的你》大火的同时,影片中王尔德的那句经典名句也被再次广泛流传——“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他给我们的不只是激励,更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已经在星空中各自闪耀时,虽然孤独,但也不要忘记那些依旧身陷在阴沟里的人们,因为他们正等着我们去照耀、去拯救。你看,“燃灯校长”张桂梅背井离乡数十年,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因担负责任、肩负使命,她从未抱怨独自奋战的艰辛、身缠数病的痛苦,一直抱有一腔热血奋力前行,坚守在扶贫前线;你看,身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石黑一雄在英国寻觅了一生的归属感,最终在他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中大彻大悟:“人类是可以选择孤独的,有些力量有时会比逃避孤独的愿望更强大。”正因如此,青年们需要去找到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那力量足以打败孤独,足以激励青年们走出忐忑,足以让我们勇敢地去传递、去担当、去照耀!
伍绮诗:《无声告白》
伍绮诗是美籍华裔作家,出生于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2014年,处女作《无声告白》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获奖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伍绮诗的横空出世,填补了华裔作家在欧美主流文学界的空白。
作品介绍:小说讲述了一名过度承载了父母期望的女孩儿最终走向了不归路的故事。作者匠心独具,先交代了死亡的结局,再倒叙追踪原因。一个中国男人与一个白人女孩儿组成了一个家庭,相继生下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和小女儿汉娜。二女儿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皆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她身上,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因为惧怕家庭、父母的分离,怕自己被遗弃,女孩儿拼尽一切去努力迎合父母的兴趣,被迫放弃了自我,使她内心深处无比痛苦。她的所有生活都被父母用放大镜检阅着,父母各不相同的两个梦想不断撕扯着属于她自己的快乐。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去逃避,选择了死亡。作者结合时代背景,运用种种矛盾与冲突,将完整的悲伤故事尽现我们面前。
片段摘录
1.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2. 你永远得不到想要的,你只是学会了如何得过且过而已。
3. 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4. 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停止问问题,向前看,绝不向后看。
素材延伸
“态度娃娃”:在自我与他人的期待中迷失的一生
“态度娃娃”是来自日本的一则获奖短片,讲述了面具女孩儿艾利在自我与他人的期待中逐渐迷失的一生。都说爱笑的女孩儿运气都不会太差,于是爱笑的艾利颇受喜爱和称赞,甚至被星探挖掘成了人人效仿的偶像。而只有她知道真实自我的痛苦。短片的高潮在于,艾利在演唱会上亲手捣毁了自己那张微笑的面具。意外的是,她这一举动却让自己迎来了另一个事业高峰。
不过,她却陷入更深的困惑:接下来我该换哪种脸呢?短片以极具讽刺的手法,探讨了人际交往的普遍特征——掩藏真实的自我,去迎合所谓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个求同消异的社会中,那些带着面具生活的人,正过着随波逐流的一生。
化用例段:
当思维开始定式,当生活开始单一,当一切都为了迎合他人眼中的循规蹈矩,当忙忙碌碌过完别人眼中的“完美人生”后,却发现不曾活出自己,这是何等遗憾。人们被世俗的条条框框圈住,把自己关在一个仅供展览的玻璃屋子里。而伍绮诗借用自己的小说《无声告白》向大家发出呼吁:“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认清自我永远是一生的课题,有些人正如“态度娃娃”一般,在取悦他人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己;而也有人不畏他人目光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本不该被定义,我们应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愿每个人都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生长,无忧绽放。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