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题,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利用各种媒介高效获取资讯广受欢迎,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学习活动深受喜爱,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热点事件备受关注。
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種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学校开展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写作指导
材料及交流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辨,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时代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象,学会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并适当建言献策。
媒介和中学生息息相关,考生可条分缕析,从材料中提示的几大方面,如学习、生活、沟通、交流、传播等方面,谈如何熟练掌握各种媒介,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己所用。在写作中,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同时又要明确运用媒介的主体是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被外物所役使,人不能沦为媒介的“奴隶”,不能过分依赖于媒介,任何时候,媒介都代替不了人类的情感、思考和创造。
让大脑与电脑同行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交流发言
□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周文思
正如《南方周末》所说:“慢慢地,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 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是的,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
给我一部手机,就能撬动世界。媒介的作用,可见一斑。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获取知识信息、沟通交流方面,还是传播思想文化,我们无不看到媒介巨大便捷的力量。
利用媒介,我们轻松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古人皓首仅能穷其一经,而我们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足不出户,洞悉天下事;小小手机,也嵌套着一个人完整的社会关系。电话、微信、钉钉、QQ……拉近彼此了距离。朋友圈里,一个笑脸,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温馨的鼓励,善意的转发,涓滴的众筹,热心的砍价……久未谋面的挚友、故人,不在身边,却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
信息时代,借助媒介传播,草根瞬间逆袭。有无数的嘉言懿行、暖闻清流,从湮没无闻的市井里巷,抵达国人柔软的内心;也有微弱的呼声,经过媒介的传播发酵,汇聚成福祉民生的庙堂之音。
然而,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各种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无厘头疯传,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到最近的“民警凝视女子溺亡”的不实言论,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媒介素养的缺失,也不断地向新时代的青年发出叩问,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该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呢?
学会学习思考。“外事不决问百度,内事不决问百度”,利用媒介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但决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学会独立思考,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硬盘”。
遇事冷静理性。“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审慎取舍。人人可直播,但请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事事可播,但要切记雷池不可越、底线不能破。网络媒介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我们依然需要克己慎独,恪守公序良俗。
学会沟通交流。适当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和父母促膝长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他们,不能只是在朋友圈里、通讯录里。
方寸屏幕之间,言行举止应有分寸。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巨变的信息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
评点:文章标题富有创意,出语不凡,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揭示主题。主体部分,从信息时代的“双刃”两面展开,思路清晰,不蔓不枝。先写如何正确利用媒介,学会学习,沟通交流,传播思想。继而列举了信息时代下种种媒介素养缺失的现象,如钝化思考、传播谣言、盲目起哄等。最后在“破”的基础上“立”,建言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