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主题解读与拓展

2021-07-30 10:51罗相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匠人宜兴紫砂

罗相和

名言素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苏轼《黠鼠赋》

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华罗庚

急功近利是成功的拦路虎,朝三暮四是理想的绊脚石。——成毅

经典素材

盾构机司机

每天有几百上千万人坐地铁,来来往往,从城市的这边,到城市的那边。这种穿梭在地下的交通工具,早就成了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这条黑暗里的通道,背后有一群人,是他们在地下暗无天日的坚守,才有了一条条穿梭不停的轨道——盾构机司机。盾构机,是一种重达400多吨的隧道掘进机,用于隧道开挖。

据说,会开盾构机的人,比会开飞机的人都少。这是一份没有光的工作,工作环境永远都照不进光亮。在黑暗的地下,盾构机会从河流下穿过,也会碰到岩石、溶洞,甚至沼泽。对盾构机司机来说,任何一种情况都是危险的。盾构机像一只巨大的“穿山甲”,在地下穿梭前行,这庞然大物不停地散热,让本就狭小、潮湿的工作环境,永远都是闷热的。司机哪怕穿着最散热的工作服,也要不停泡冰桶降温,灰头土脸是日常,眼前永远是土块和泥浆。

如今,中國有近50个城市开通地铁,线路总长6700多公里,人们已经习惯了地铁生活。但我想你应该知道,地铁开10分钟的路,盾构机司机可能在黑暗里摸索了10个月。

人物素材

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1924年,叶嘉莹生于北京。幼年时,叶嘉莹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时,心灵极受震撼。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灵”性存在,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从学语孩子到耄耋老人,一首首诗词连缀起了叶嘉莹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她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是诗词的力量让她始终保持着生命内在的完整,一生专注于丰沛的精神世界。

几十年来,她先后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为传播中国诗词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把投身诗词教育当成一种极大的乐趣。她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我觉得这真是我愿意去投入的一个工作。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火药雕刻师

火药雕刻师,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他们切割推动火箭发射的火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见心跳的声音。手稍微抖一下,磨出静电就能炸出蘑菇云。每一刀都要控制在3毫米之内,且误差不能超过0.5毫米,无疑就是在刀尖上起舞。火药微整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无法用机器操作。

徐立平,就是火药微整形绝顶高手,三十多年来切割零失误。他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 毫米,还没有两张A4 纸厚,远低于药面精度允许的0.5毫米最大误差。

时文链接

紫砂壶文化

在我国陶瓷业中,宜兴紫砂陶独树一帜,从明代中期至今,闻名遐迩。宜兴紫砂工艺以其精致、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被世人所推崇。宜兴紫砂工艺历史悠久,造型艺术无可比拟。宜兴紫砂工艺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宜兴紫砂有三大法宝:一是有非常纯正的最好的矿源;二是有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炼泥技术,好矿加好炼才能成为好泥;三是有上千年前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使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形体文化,还把紫砂泥做出了灵魂,成为中华陶器瑰宝。(选摘自凤凰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最新一期《国家宝藏》节目中,负责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走入大众视野,无数人即为之动容。他热爱给秦始皇帝陵拍照的工作,自豪地说:“拍摄秦俑就是在和祖先对话,我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23年拍摄时间,每天6到8个小时穿梭在俑坑里不停地在站起、蹲下、跪下的姿势间切换,为了一次合适的光线会等上一年,已完成862尊陶俑的拍摄……一连串数字勾绘出了一位文物“匠人”的信仰与热爱、坚守与初心。2020年《国家宝藏》中“我为兵马俑拍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带给全民感动,时间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匠心筑梦的故事,更是一种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砥砺传承的脉络延续。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例文

文物“匠人”,文化瑰宝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四中学 喻思思

时代需要这样的匠人,风霜雨雪、青灯黄卷,坚守、钻研、创新、传承,用起死回生的本领,让“废物、旧物”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新时代的宝物。

这些匠人,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诠释着文化古国的工匠精神。他们以器物之美、心灵之善、人性之真,向世人传递匠心沉静的力量。工匠精神,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不仅宣扬在口号里,更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共识,成为各行各业践行的价值标尺,进而成为精神的灯塔。

振兴华夏需要匠心精神。正是一代代文物匠人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躬身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工作中,那些早已尘封的国之重宝与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才能再现于世,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才能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见证了始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中华第一古物”乍原石鼓 ,品鉴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莲塘乳鸭图》,领略了“宋朝版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的浩荡图卷,欣赏了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在我们眼前渐次活了起来,铺陈着传奇,激荡着国魂,厚植着自信。人们纷纷感叹:“忍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信、骄傲”……

复兴文化照耀时代征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一代代大国工匠们用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守护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的根底与灵魂。他们让那些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拥有了生命,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唯有通过创新与修缮让缄默的国宝“说话”,叫历史“穿越”,才能传承文化底蕴,铸成精神长城!

华夏星河灿烂,历史长河奔流,中华文明独特。让我们保持对匠人的敬畏之心,对文化的自信力,对中国故事的热爱,这何尝不是我们对文明的坚守与对精神的传承呢?

猜你喜欢
匠人宜兴紫砂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