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婧可
5月,北京大学热爱话剧的同学又盼来了一年一度的大型话剧表演比赛:北京大学剧星风采大赛。在经历了多轮竞争激烈的排票后,我很幸运地领到了总决赛的入场券。
坐在百年纪念讲堂观众席中,望向舞台上热情表演的同学们,我不由得想起了在《北大英烈》这本书上记载的另一批燕园历史上的莘莘学子,他们因“剧”结缘,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表演话剧,唤醒国人。
1945年,纪念五四运动26周年的营火晚会上,燕大学子演出了著名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其中,有个女孩表演得格外认真和动情,她就是燕大海燕剧团的学生骨干黄辉容。
1925年5月11日,黄辉容出生在北平一个大家族中。抗战以前,黄家生活比较稳定,可抗战爆发后,随着北平沦入敌手,物价飞涨,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困难。家中的困窘以及看到、听到的沦陷区人民所遭受的种种折磨和苦难,促使年幼的辉容开始了对社会的思考。读高中时,她常常以诗来抒发对时局的愤慨。那时,黄家前院住进来一位20多岁的青年李金钟,他是黄家保姆的儿子,也是当时北平地下党负责人之一,他向辉容介绍了高尔基的《母亲》《海燕》,以及鲁迅的《野草》、茅盾的《子夜》等作品,在黄辉容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1944年,黄辉容考进成都燕京大学外文系。当时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但斗争仍然尖锐复杂。燕京大学和金陵大学、金陵女大华西大学、齐鲁大学等学校里,成立了进步组织“成都民主青年协会”,简称“民协”。地下党员是民协的骨干,民协组织起了进步的读书会、文学研究会、时事座谈会等,并创办了墙报《燕京生活》,成立了“海燕剧团”和“大家唱歌唱团”等。同时,民协利用教会学校里有基督教“团契”的特点,把进步师生组成一些小“团契”。黄辉容就是参加了“启明”团契以后被吸收加入民協的。一入民协,辉容便投身海燕剧团的演出,她参演了话剧《岁寒图》,饰演一位医生的女儿。这个医生清贫自守,一心为病人,这是对当时守志不移的科学、文教工作者的礼赞,也是对那个狐鼠横行、豺狼当道的世界愤怒的控诉。黄辉容经常与同学谈心,讨论该走什么样的路,带动了不少同学走向革命。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但没过多久,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内战。党中央号召国民党统治区(主要是四川、云南等地)的知识青年到解放区去,黄辉容毅然踏上征程。临行前,黄辉容给她的同学吴秉真写了一封遗信,原信是用当时“大后方”的质量很差的纸写的,这封信现在已模糊斑驳,在还能辨识的字句里可以看出,她对此去万里征途的危险早有思想准备,但她并不悲观。信中一开始就说:“明后天就要下乡”(即“去解放区”之意),若不幸,就永远地回家啦。”信中,她对真同学娓娓而谈,劝她看些理论书籍,这“理论书籍”指的是什么,自然彼此都能领会。她说:“我们除了感情上的(字迹模糊)活泼,想象力的训练及美的陶冶外,也需要些面对现实的知识”她还说:“我觉得这一年中最大的抱歉是没有尽朋友应尽的责任,好多事,总是要从嘴吐出,又隐了回去。”最后她说:“当会知道我怀着怎样的心情说的,愿你寻求景星,不问路长。”
进入解放区后,黄辉容改名黄琪,1946年,她被调到部队军分区司令部任秘书,并利用自身话剧功底,积极为群众表演街头剧。1947年1月,黄琪随部队突围到山上,不幸被炮弹炸伤了,她当时没有持枪,却临危不惧,空手与敌搏斗,不幸壮烈牺牲。万恶的敌人竟割下了她的头颅去领赏,当时她还不到22岁。
“寻求景星,不问路长”,是她留给亲友最后的嘱托。相传,景星是一种吉祥之星,不经常出现,景星出现等同于天地重生,社会清明、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