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税三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2021-07-30 17:33丁晓燕
今日财富 2021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部门管理

丁晓燕

随着国家稅收体制改革的加深、加速,“金税三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企业不仅要面对迅速转换的税务环境,更要面对与“金税三期”衔接的众多内部控制问题。企业需积极面对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证企业经营风险最低化。本文通过“金税三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企业的税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税三期”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税收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对企业纳税管理有一定影响,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求。

一、“金税三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一)影响

“金税三期”实施前,企业不仅要到多个部门相关机构进行税务事项的申报,并且需到税务局大厅办理,提交的资料繁杂,稍有不慎缺失部分资料就需要重新申办。而“金税三期”上线后,优化了财务组织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必须在实际的运营状况上,以税收法律为基础,考量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企业纳税风险防控体系,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风险防控机制。

“金税三期”的设计理念及组织构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机制。使企业的经营范畴、资产管理与纳税有效结合起来,将企业运营的各个节点、整个业务链以及企业内部操作规程串联起来。合理合法的纳税行为是企业健康运营的保障,“金税三期”的推行实施,将企业经营中与纳税相关的经济信息汇总在一起,这就是风险点产生的源头,必须设定税收预警点。它就像一个警报器,一旦纳税过程中出现漏洞就拉响警报引线。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点时企业必须要使用强硬的手段,并采用风险管控的方式,降低企业纳税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而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可通过业务链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来增强。

(二)作用

“金税三期”实行,给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增强,是稳定自身发展地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中就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结构方面合理优化,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使人员思想、能力等均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各位工作人员都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与其他工作人员积极交流,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同时,因新形势、新背景影响,企业自身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目的就是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依据性、目的性,各项业务发展均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约束等,并把发展现状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评估范围内,能积极影响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实施效果。此外,企业还能具备较强的自主意识与能力,针对“金税三期”总体设计,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基础条件,突出企业资产管理与税收之间的密切关系,自身也会对各项工作进行整体性的管控,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完善、效果突出。借助“金税三期”,对自身内部控制全程化、动态化的监管,引起各部门及工作人员重视,可在内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充分发挥出“金税三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性,再合理化地调整内控方式、模式等,从而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当然,“金税三期”属于一项长久的工程,运作项目量较大,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地扩大影响范围,也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及各方面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结合目前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模块操作流程、连接、业务监控等。一方面,各项工作都能有序进行,企业能对各项工作动态化监管,实时掌握企业内控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各项工作流程被不断完善,有效降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难度,还是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真正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再加上“金税三期”APP系统,能有目的性地为企业税务相关业务、行政业务等科学管理,注重内部控制工作统一化、集中化管理,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的职能范围往往仅限于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情况及运营内容,不包括企业运行的业务,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现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部门一般是企业内部体制内的平行部门居多,内部控制执行独立性差。前文提到有些企业将内部控制这项工作交给会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兼任负责,财务部不仅要进行财务管理,还要管理资金,内部控制部与财务部结合管理看似是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这样反而会导致擅长管理财务的财务部缺乏了专和精,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去学习企业运营,又需要对企业运行风险反应灵敏,往往基本的工作没有做好,内部控制监督也做不好。这样的内部控制部也缺乏了专和精,很难保证内部控制条款的执行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在非健康的运营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往往会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因此企业的人才很难在这个部门留下。在企业的基础岗位注重的是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这个岗位是很容易晋升的;而企业启用的人才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的,专业技能、素质高低都是提干的关键因素。而内部控制管理职能部门往往在业绩上很难和其他部门作比较,因为制定规章制度文件容易,执行起来效果差,决策者不能恰当有效的执行,就更不用说其他部门领导的执行力了,内部控制管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较高的企业内部控制成本和较为烦琐的手续,造成了企业设置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趋于形式化。

(三)企业对内部控制未引起高度重视

大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因工作重心偏移、各項工作目标不明确等,导致整体效果不理想,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过于重视创新与经济效益,而忽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既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发挥,又会对企业创新发展造成阻碍。此外,也有部分企业单一地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益,只是对各项业务积极开展,并在开展业务方面加大力度,甚至过大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各项资源分配不合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基础条件不充足,整体效果不理想,作用也无法充分地发挥,企业越来越忽视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施,不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内部管理工作失去实施意义,内部发展问题严重化,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实力、自身优势等均受到不利影响,最终各项工作实施效果均未达到预期标准。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部门管理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管理的另一半
年终总结
大部门体制改革周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