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國兩制” 必須牢固樹立全局觀

2021-07-30 16:59長江
澳门月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華歷史問題

長江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跟我們澳門應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最主要的就是共產黨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在1999年12月20日讓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國家對澳門恢復行使了主權,為澳門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掀開了篇章。

“一國兩制”促澳門繁榮發展

實行“一國兩制”,為澳門的長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帶來了非常積極的、正面的作用和影響。

“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反映了共產黨從它成立的那天起,就立志要解決自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地半封建社會,雖然一百多年來,很多人想了各種辦法嘗試解決改變這一現狀,但都沒有成功。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歷史的使命進行全新的嘗試,其初心就是兩個,一個怎麼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解決中國落後挨打局面,救亡圖存,設法建立一個新中國,使得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它一個終極使命。第二個就是要推翻當時外國在中國的占領,結束外國在中國領土上的統治,解決這個歷史問題,直接面對的就是香港、澳門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在大陸領土範圍內實現國家的總體統一,但留下了香港、澳門兩塊被英國、葡萄牙殖民占領的地方,共產黨在處理這個問題時依然沒有忘記其初心,採取了兩個方面的結合,一是首先堅持國家統一的原則不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按照主权國家成立的原則,宣佈不承認一切外國強加於中國人民頭上的不平等條約,無論是英國占領香港的《南京條約》,還是葡萄牙占領澳門的《中葡澳門通商條約》都不予承認,這是國家一定要實現統一的原則,是它初心在港澳問題上的具體體現。二是共產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使命,除了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還有一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港澳同胞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也是中國人民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所以還要考慮到如何在解決國家統一的過程中,能夠兼顧到港澳同胞的利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共產黨就採取了靈活處理的辦法,決定暫緩解決港澳問題,保留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這個政策延續了非常長的一個時期,即從1949年到1982年鄧小平正式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這個政策既有利於我們國家打破西方的封鎖,也有利於充分利用港澳窗口橋梁作用,為我們國家多跟世界交往創造有利的條件。

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改革開放時期,又面臨了解決港澳的問題。結合當時已具備的條件,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就是堅持一個國家,港澳必須實現統一回到祖國懷抱,同時要照顧港澳的歷史和現實條件,實行兩種不同的制度,允許港澳的制度可以跟內地的不同。

“一國兩制”方針提出實現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結束了自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來中國被外國占領的歷史,這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非常重要的歷史實踐。回過頭來看,“一國兩制”方針實行20多年來,它既符合國家利益,又符合港澳利益,所以“一國兩制”在澳門得到了基本的成功。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一是從國家的角度來講,有利於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國家的發展。

從國家主權來講,我們不僅領土完整,中央政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管治權能夠得到真正落實,特區政府不僅接受和維護中央政府的領導,而且能夠對中央政府負責。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講,澳門特別行政區制定了國家安全法,始終把國家安全作為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憲制責任,澳門同胞也支持維護國家的安全,反對一切內外的分裂或者顛覆的行為。

從國家發展的利益來講,澳門特別行政區盡自己所能,主動参與和配合融入國家發展,包括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大灣區的合作等。

從另一個層面講,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是我們實行“一國兩制”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在澳門回歸之前,澳門社會治安曾經一度惡化,經常發生一些惡性的社會事件,搞得人心惶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加上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身的努力,很快地解決了社會的治安問題,“一國兩制”確保了澳門的社會穩定,到目前為止,澳門的社會治安水準都處在世界的前列。另外,澳門的經濟發展,有統計顯示,澳門在回歸前,連續三年負增長,失業率高企,人均收入停滯不前,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一國兩制”下,由於國家的支持,國家是澳門的後盾,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上澳門特別行政區用“一國兩制”賦予的高度自治權,制定了適合澳門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實行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澳門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均GDP一躍成為世界前列,澳門的人均收入也極大的提高。所以無論是從社會穩定還是從經濟發展這兩個具體的指標講,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在澳門得到了成功實踐,人民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共產黨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並且領導和組織“一國兩制”的實施,給澳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澳門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共產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進程中不僅分享到國家發展的成果,同時也積極投入了國家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是支持澳門發展的一個保障。

總結經驗促

“一國兩制”深入發展

澳門“一國兩制”有一些成功的經驗,一方面它始終堅持“一國”的原則根本不動搖,首先體現在國家領土的完整性。搞“一國兩制”不能破壞國家領土的完整,澳門社會不允許也不容忍任何主張所謂獨立的傾向。曾經澳門有一個社會團體要搞自己選舉政府的公投活動,游離於國家管制之外,很快被特區政府依法制止。

第二,堅持“一國”就是堅持中央政府的管制,要服從中央的領導,對中央政府負責。在這個問題上也要表現出具體的行為,比如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一些發展的重大事項做出決定,澳門特區政府、立法會就會根據人大的決定,做出相應的法律或者有關的行政法規加以落實。因為它能接受中央的管制,所以中央政府跟特區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互相信任的關系,中央政府對澳門更放心,給予更大的支持,這也是澳門得到發展的另外一個原因。

第三,堅持“一國”之本,這個本就是尊重國家的制度,我們經常講這個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憲制基礎,雖然我們在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保留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是這兩種制度在一個國家範圍內是互相尊重的,國內不會因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就來消滅港澳的資本主義制度,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也不能以此為理由去排斥國內的社會主義制度。澳門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比較好,所以沒有造成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和對抗,而是充分利用兩種制度的優勢互相合作。

第四,堅持“一國兩制”就是要維護國家的安全。無論是澳門特區內部可能會引起的動亂還是外部政治勢力的干預,它在澳門都沒有市場,這就是我們堅持“一國”之本在實施“一國兩制”的過程中非常成功的經驗。

另外一方面,搞“一國兩制”也要發揮“兩制”所長,兩種制度的優勢。在這方面澳門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澳門所長表現在實行自由港政策,及跟它相適應的一些制度,而這些制度恰恰有利於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在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澳門可以建立中葡經濟貿易的平臺,參與國家的“一帶一路”,有助於國家在葡語國家建立更好的關係,讓國內的企業走進葡語國家發展,這是澳門的優勢。

澳門還是中西文化交流很重要的城市,所以定位是以中華文明為主的中西文化結合的一個基地,這個基地為我們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可以促進文化的融合。在民心想通方面澳門有它特殊的優勢。另外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到現在為止,澳門的工商業者大量投資內地,也推動了國家的改革開放。

發挥“兩制”所长

推進深入合作

既然一國有一國的優勢,兩制有兩制的所長,我們就要把“一國兩制”堅定不移地實施下去,做好二者的結合。如何結合、為什麼要談結合呢?就是因為兩種制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個差異需要我們隨著“一國兩制”實施的深化、深入,尋找解決的辦法。

“一國兩制”實施到今天,已進入到港澳怎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實施階段。具體而言,澳門現在最關心的議題,就是澳門跟珠海橫琴深度合作區怎麼進一步發展。這中間遇到一些挑戰,我們必須本著“一國兩制”的原則,尋找辦法盡量解决“兩制”差异产生的障碍。

跟珠海或內地合作,大家經常講人流、物流、資金流問題,這是融入國家發展過程必然的要求。講到人流時,就會涉及到雙方在法律、在出入境管理上的不一樣。講到資金流,澳門是實行外匯不管制的自由流動,但內地現階段外匯還是管制的,資金進出管理是不同的。講到物流,澳門完全是自由港,所以它的物進來要麼免稅要麼低稅率,但內地根據國情需要暫時做不到。過去二十年因為澳門與內地沒有開展深度合作,所以這個問題不迫切,但現在要深度合作時,這個問題就迫切了,這是在深化“一國兩制”實踐中要考慮解決的實際問題。

在解決上述“三流”等問題時,必然涉及到雙方的行政管理的不同,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源是兩地法律規定的不同,這同樣是我們面臨實實在在要克服的挑戰。在“一國兩制”下開展兩地合作,只要不涉及到一個國家主權原則、安全原則,我們就要開展兩種制度的互相借鑒,哪一個制度是長項,我們就借鑒,這就是制度創新。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是按照地域的行政管理實行管制的,內地有地方政府來管理,澳門有特區政府來管理,但是今天的橫琴深度合作區如何管理,按照傳統完全珠海管理,但這很難發揮澳門的長項。如果完全用澳門的辦法管理,跟內地的這種歷史形成的行政管理模式又不完全符合,所以我們一定要創造一個新的機制。現在國家基本定了一個方向,日前廣東省委書記、省長到珠海來考察,基本同意將來在深度合作區建立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這是對我們現有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看到過一個地方有這種制度,這就是“一國兩制”的突破,這個突破相信會帶來很多變化。

關於“共管”模式其實已經有過前鋪墊,比如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只能是在澳门範圍內行使高度自治,但在回歸二十年來,實際上有過五次變化,第一次是澳門向珠海租地,現在關閘的邊檢大樓已在特別行政區外了,國家為了支持搞好“一國兩制”,中央授權由澳門使用管理,這個在法律上已經比以前突破了;第二次,澳門和珠海合作建跨境工業區,澳門一側授權由澳門管理;第三次是澳門大學遷至橫琴,這完全不在特別行政區範圍之內了,但中央政府授權特別行政區管理;第四次,過去澳門沒有水域,後來中央政府授權它85平方海裏;第五次是澳門的蓮花口岸現在搬到了橫琴口岸,橫琴口岸也不在特別行政區範圍,也是中央政府授權。

所以地方管理,在“一國兩制”的實踐過程中也在不斷探索。從原則上講,這是我們一國的好處,堅持一國從政治上確保了國家領土主權、安全,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為我們制度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下一步按照中央關於大灣區領導小組的這個決策,加上廣東省透露出來的資訊,我相信在橫琴會有歷史性的突破。當這個問題突破了以後,其他更底層的問題,比如說兩地關於一些法律制度、一些行政管理制度,相信都會在共商共建共管的機構領導下,得到具體研究和解決。

改革需要雙方互動

現在珠海按照中央的要求,非常願意與澳門在制度上進行銜接。比如珠海主動在服務領域做了很多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我們澳門建築師、律師、醫師、導游等專業人士只要考取國內的專業資格,就可以到橫琴去執業。為了支持澳門,橫琴還搞了一個澳門新街坊,還允許澳門居民可以參加珠海的社保醫保,可以去就業。這些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這些都是“一國兩制”的創新,是国家“一國兩制”平臺支持澳門發展做出的努力。

當然未來還有很多挑戰,如涉及到澳門未來四大領域的發展,比如大健康領域藥品的註冊問題;特色金融發展必須研究資金流動的問題;科技方面,澳門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來研發在橫琴如何轉化為產品會有很多對接;文化會展教育產業,也都需要克服很多問題。雖然我們現在覺得它有一定難度,但相信只要大家堅守“一國兩制”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克服雙方之間的一些不同,找到雙方趨同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一國兩制”就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最終能夠實現国家主席习近平講的,讓我們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承擔責任,實現雙贏、共贏的局面。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現在有些聲音,稱粵澳深度合作爭誰主導的問題,看待這個問題視野應放開,首先如何認識“一國兩制”,國家為何要搞“一國兩制”,就如同香港的一些人缺乏大的格局,他們總站在香港的角度來認識“一國兩制”,就如同你站在半山腰怎麼能夠看清全貌呢!你一定要站在這個山巔才能看清全貌,這個山巔就是國家的高度、國家的戰略。“一國兩制”不是港澳的戰略,“一國兩制”是國家的戰略,國家把港澳問題放在全國大的戰略裏里通盤考慮,才能把“一國兩制”看清楚。

80年代初期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是有一個邏輯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國家發展的重心調整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就是現代化。過去叫四個現代化,現在改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總而言之就是要實現現代化,這是國家的戰略!我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之際,一定要講這段歷史,共產黨是全中國的政黨,是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承擔歷史責任的。

鄧小平提出實現現代化一定要改革,中國不改革原有的制度不利於現代化、不利於生產力發展;要改革,還要搞開放,不開放也搞不了現代化,改革開放是實現現代化的一個手段。我國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現在中央政府仍然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現代化強國一天沒建成就要繼續改革開放,相信就是建成了以後還要改革開放。今天不管西方怎麼封鎖,怎麼脫鉤,我們依然要走自己的路。

中央現在有三個決定非常重要,第一個決定海南自由港,這遠遠比我們這麼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措施更徹底,也是更高的臺階;第二個浦東。浦東雖然不搞自由港,但人大授權可以根據浦東自貿區的發展情況,搞地方立法,這就可以打破現有不太適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的條條框框,這是更大的改革;接下來相信國家要宣佈一個政策,就是橫琴如何開展粵澳深度合作,共建一個機構來管,這更是改革開放政策邁出的一大步。

鄧小平講,中國要建設現代化的強國一定要實現國家統一,“一國兩制”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並結束了100多年來中國被外國佔領的歷史。當時包括部分港澳同胞認識不清,今天你回過頭來看,現在臺灣問題,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阻礙、延緩、干擾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棋子,難道西方還真會為你臺灣人好?那是夢想!香港為什麼有黑暴搗亂,就是西方勢力希望把香港變成一個反對中國的橋頭堡。

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認識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目的是服務於國家現代化,不是國家的現代化遷就港澳。有人問,為什麼你們規定“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那五十年以後怎麼辦,鄧小平講過,五十年就是根據國家戰略來確定。我們剛改革開放時,確定經濟的目標是翻兩番,然後到小康,小康之後要到中等發達國家,最終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是國家戰略。鄧小平講五十年不變,是根據國家發展不能一蹴而就,至少要經過這個階段,將來國家的發展水平跟港澳沒有多大差別時再來談港澳問題,如果說五十年好的,我們可以繼續,如果五十年不好的,那為什麼還要搞這個政策,那當然要改變!香港現在應該好好把握“一國兩制”的機會,把事情做好,也許五十年後也不用變了。

鄧小平講過,要維護世界和平,有了和平中國才能發展。我們現在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在原來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礎上的升華。改革開放、國家統一、世界和平都是服務於一個目的——中華民族的復興!我們的目標是建立現代化強國,所以考慮一切問題,無論是“一國兩制”還是兩地制度的合作都不能離開了這個戰略。

將來在港澳跟內地合作過程中,不會完全照搬港澳的制度,它不符合我們國家的戰略,不符合現在我們講的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宗旨。國家近年推出先行區、示範區,目的是探索一條將來在全國都可以推廣復制之路,移植西方資本主義不是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更不是我們的方向。粵澳深度合作區也不會完全按照內地制度,應該是兩者的結合,兩種制度優勢的完全發揮。

中央政府在探索“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有些原則是不會變的,制度不會變,共產黨的領導不能變。過去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對港澳也不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現在要強調這一點,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要求必須是愛國者治港治澳。要融入國家,國家才是堅強後盾。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一國兩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掌握它的規律,兩種制度是在融入國家發展這個大背景下,找到有利於“一國兩制”、有利於國家發展標準去互相變化。

珠海橫琴主動配合粵澳深度合作做了一些法律的修改,我們澳門的法律也要改,比如澳門享受十五年免費教育,如果澳門學生選擇了到大灣區讀書,享受不享受這個待遇?你只有相應修改了法律,才能鼓勵澳門學生融入大灣區教育。我們澳門現在為了支持青年創業,有一個青年創業基金,向政府貸款30萬是免息的,但是現在你到橫琴去就沒有了,如果不改怎麼鼓勵澳門青年到內地去創業。

現在建立共商共建共管機制,粵澳的改革就要步調一致,光一方改另一方沒跟上是沒有效果的。融入國家發展必須要有全局觀,不能光想著等、靠、要。香港出這麼多問題就是缺乏全局觀,澳門比香港情況好,但是不是有全局觀,也未必,所以必須充實自己,提升認識。只有合作才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合的過程出現不同,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找到了辦法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是雙方在原有的基礎上共同上了一個新臺階,這就使“一國兩制”進入一個更深的階段。

我們要清楚,澳門這麼多年的發展,是充分享受“一國兩制”的優勢得到的,很大程度是國家政策的紅利。澳門要增強自身競爭力,必須依靠國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找到可持續性發展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澳門“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富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中華歷史問題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中華文明的“高潮”
张文华
中华
中华谣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敦煌文書P.2704“一七”、“二七”之釋讀及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