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靖 戴子晨 朱友君 王进
摘 要: 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就业和生活,对外汉语的教育改革和教学任务也面临着国际化程度提高、学习需求多元化加大的新时期要求。不论是常态化教学,或是像2020年疫情重大影响下的教学,在线授课和线下实践相结合模式,将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必然趋势,而且,伴随5G、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的成熟,在线教学已逐渐成为留学生群体的主要授课载体和学习习惯。对留学生在线教学满意度的研究就越来越需要重视和创新。
关键词: 留学生; 在线教育; 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55-05
大力推广和发展多维度、学科融合的在线对外汉语教育,加强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多技能培养,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生“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他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嘱托,充分利用目的语国优势,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数字技术手段和最新的教育理念,做好对外汉语教学,有效解决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系列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线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一、研究对象简析
大数据、5G技术、云计算等带来的在线新业态,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考验,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创新的契机。
从客观上看,线上教学有技术、学习习惯等共性问题,但是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在线学习环境对留学生群体的影响和干扰较大。不是所有留学生都熟练掌握电脑与互联网技术,且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网络通讯设施和水平与中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影响在线课堂的整齐性。同时,留学生还表现出对在线学习环境潜在的关注点,如对外国人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的简易性、线上活动参与流畅度等。加之,国内高校使用的某些在线平台暂时只有中文版本,留学生较难独立完成下载安装,并熟练掌握其中的功能。无论是针对疫情期间留在浙江省内高校的留学生,还是针对目前留在国外而通过网络上课的留学生,这些问题对其在线学习的干扰都是显而易见的,值得细化研究。“为更好地提升在线教育质量,需要创造智慧家庭办公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在线教育模式,建设线上金课,善用直播教学经验和技巧,增强在线教学的交互性等”。
从主观上看,在线学习满意度是指远程学习者对提供的学习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和体验感受。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者个体差异、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课程资源与教师组织以及在线学习环境等。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各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直接用户,了解他们对各在线教学平台的体验感和感知满意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有针对性地为留学生选择用户友好的平台,创设更好的在线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再辅以优秀中华文化宣导、省内文商旅资源宣传等,逐步将课题单位高校设计的线上线下体系设计成留学生了解中国、喜爱浙江的实践场景之一。
二、调研分析
基于国家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本课题组通过疫情期间、疫情恢复期、疫情后三阶段留学生在线授课的场景应用,积极把握大数据、5G等新兴互联网科技对对外汉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导向,从在线学习平台完善角度切入,具体包括在线学习平台的导航设计、功能设置、资源管理、交互设计、支持服务等。
(一)调研路径及过程
通过“问卷星”App、微信群等线上问卷、个体联络、文献查询,和对其他有留学生的部分兄弟院校调研等方法,掌握留学生疫情阶段对线上教学环境满意度,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页面设计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学習资料的获得、师生和生生交互性、技术服务支持、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延续性等几部分内容。
同时,本课题组设计开展线下特色教学“工作坊”,与相关单位开展留学生实践方面的产学研战略合作等方法,丰富线上线下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文化传播力度。其中既涵盖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包含了从线上知识到线下针对留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转化,体现了留学生在华学习满意度的多维度和长周期。
(二)调研样本及问题分析
本课题组联系受访的留学生分布在不同学校和地区,都很认真地完成了问卷和意见填写,以及电话或微信交流。为保证线上教学满意度,各校采用多种线上教学工具,相互配合完成教学目标,并采取录播、分批上课等方式解决国际学生线上学习时差问题。但相关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标准化、精准化。目前,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较低的学习效率、功能不完善的线上教学平台等。虽线上教学效果存在不足,但大部分留学生仍表示愿意在疫情结束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也是本课题组单位在疫情缓和后进行线下配套教学创新实践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文本问卷数据的留学生样本数为103人。按照数据统计,在国内高校内,各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占比有所不同。其中第一阶段受访对象里,留学生来自韩国、泰国、贝宁、也门、乍得、喀麦隆、菲律宾等近二十个国家或地区,求学地大多分布在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浙江省内院校及四川、江西、福建等部分浙江省外高校,汉语学习时间人均分布在6-12小时。
(三)在线学习样本数据基本分析
1. 对于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使用,虽然存在留学生地域时差问题、设备网络问题,以及在国外不方便用我国部分App等等问题,留学生还是克服了很多困难,自主或者校方选择了学习平台来继续进行学习。根据数据来看,大多数在华留学生选择了钉钉。而在课程选择上,44.68%的留学生选择专业课,36.17%选择汉语课,20.21%同时选择汉语课和专业课。可对应分析出,专业课和汉语课更受留学生的欢迎。
2. 对于目前使用学习平台的功能认可,67.02%的留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线上课程学习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其学习需要,24.47%的留学生觉得不太满足,而有7.45%的留学生觉得完全不能满足。针对目前使用的学习平台,可以看出,大部分留学生对在线学习平台上获得的学习资源都较满意,部分留学生表示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源库来拓展知识面。比如增加链接按钮,链接到一些词典、数据库或者学习网站等,可以快速查到相应资料,这样有助于留学生自身学习效率的提高。
3. 对于课后教师指导情况,数据显示,75.53%的留学生表示在课后教师会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23.40%的留学生表示看情况老师进行指导,5.32%的留学生表示老师不会在课后给与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看出大多数高校教师都能以敬业的态度来帮助留学生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留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掌握是有要求的,这些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希望教师课后指导。
4. 对于课后资源的获取,38.3%的留学生表示教师都会提供更多的课后学习资源给学生;19.15%的留学生表示大部分教师会提供;32.98的留学生表示一些教师会提供;9.57%的留学生表示教师不会提供。大多数老师都会提供更多的课后学习资源给学生,以供学生自学或提升。课后的教师作业反馈情况也较符合留学生的期待。
5. 对于留学生长期在线学习适应情况,从调查数据上看,39.36%的留学生一直或经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40.43%的留学生偶尔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课,只有21.28%的留学生在全心全意无干扰地进行学习。大部分留学生遇到过因为设备和网络的原因导致在线学习的困难或者因摄像头而引起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不适应,上课效率低等。
三、提高满意度的作用方式
自去年開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来华留学生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既要立足自身优势,促进线上教学的发展与完善,也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形式,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影响,创设教学实践新方法、新路径,以“新常态”思路打好来华留学抗疫持久战。本课题组根据初步调研分析认为,留学生对在线教学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互动不及时、教学情境设计不足、教学纪律管控不严等方面。
(一)紧抓教学安全,有效实现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
本课题组以疫情期间构建校园智慧教学防控管理体系为案例,通过疫情期间、疫情恢复期、疫情后三阶段留学生在线授课的场景应用,摸索可行方法,以到达教学安全稳定和教学质量较高的双向均衡。不论是今年情况,或者是未来可能遇到其他类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学校应建立及时的应急转化机制、研判预警机制等。可以考虑将公共大数据平台、校园卫生数据监测、不同场景管理数据切换等,形成统一校园疫情管控架构,形成线上和线下统筹的“疫中(隔离期)—缓疫(恢复期)—疫后(常规期)”阶段转化的教学防控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二)紧抓教学效率,推动教师多层面的线上教学技能培训
智慧校园和移动端的自媒体软件,不仅使得留学生突然改变了传统学习环境和习惯,许多教师仓促开展线上教学,对线上教学方式的不适应是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只有不断加强线上教学技能培训,才能有效改善教师对线上教学的不适应性并改进教学效果。培训重点可放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和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三方面,帮助线上教学教师尽快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新特点,不只是把线下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搬到线上,还要学会利用科技手段而非被其掣肘,通过各种线上教学技能促使国际学生专注于学习本身,从根本上提高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满意度,形成线上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三)紧抓教学工具,联合促进线上教学平台特色化的功能建设
线上教学平台、工具的功能不足制约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通过搭建定制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线上教学工具的功能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确保教师对学习过程全面细致地追踪、督促、辅导和引领,保证学生及时、公平获取学习资源并减少信息过载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仅提供MOOC,或者形式上与慕课相似的国内直播课、录播课,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应支持各校针对本校学科发展和学生特点大力开发 SPOC 课程等,充分利用其以学生为中心、定制化学习、翻转式流程等特点,推动师生混合式深度教学学习进程,丰富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紧抓教学效果,完善线上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估体系
为保障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来华留学生线上教学工作,立足留学生和教师的“满意度”主旨,应及时建立线上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估体系。一方面,严格执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规定,不追求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注重学习质量和教学方式提升,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接纳。另一方面,基于宁波高校目前采用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尝试建立针对线上课堂教学的督导工作,争取在学校、学院的整体支持下,再进一步研究这一新需求的可行流程或者实施规范。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积极组织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定期调查了解来华留学生线上学习效果,分析线上教学现状和问题,调整教学思路与实施方式,尽量确保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与线下课堂学习实质等效。
四、提升满意度的实践措施
(一)落实国家在线教育的政策,加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影响力
国家目前支持和鼓励高校积极实施在线教育,统筹规划和推进基于在线教育的专业、学位建设。坚持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把握留学生的来华学习需求与线上舆情导向的有效平衡。同时,加强校企在线上教育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更多优质的线上课程,促进无边界教育的发展和实现,从而转向世界传播。本课题组单位承办了两期云培训,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汉语培训,通过ZOOM系统做好汉语语言、中国传统文化等的授课传播,也结合在线教学趋势,配套形成有特色的“一带一路”汉语体验教材,积极把握大数据、5G等新兴互联网科技推进对外汉语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二)创新留学生线上教学方式,打造有温度的云课堂文化
一方面,应集中关注应用软件技术和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提升,重点对教师开展共享平台的操作训练,掌握相关技术工具,教师可提前两周备课,花更多的时间与留学生个体进行多角度交流,以提高课程质量。另一方面,设计“双线三维一核心”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即“线上线下+知识传授、文化体验、技能增长维度+教学满意度核心”。与留学生多次交流,一起设计“1+X”云咨询、云分享、云竞赛等,营造更为真实的交流环境,争取线上到线下的知识体系无缝对接。实现从单一角色转向线上教学方式的即时性和直面性对话语境,从单一教材转向线上教学用具的多元化,从传统考试评价转向在线教学考核的多维度化,打造有温度的网上课堂文化。始终将教学质量和疫情防控宣导有机结合,让留学生自发形成良好的在线学习习惯。
(三)通过产学研建立贯通留学生线上线下的全周期学习机制
积极协助即将毕业且愿意生活在宁波的留学生做好工作。其中不少留学生,考虑创业,做好家乡城市与宁波之间的商品文化贸易。为此,本课题组组织留学生代表调研了中国(宁波)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宁波中东欧品牌直播中心,以及位于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炬星传媒、龙眼文化直播基地等机构,从涉外公司创办、自媒体内容营销、国外商品进口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建立多条咨询和实操辅助渠道。同时,通过跨境电商等实践基础,将开展对教师、留学生在直播技能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在项目第一线接受直播沟通的技巧,减少传统讲授型授课的不足,提升在线教学的效果,提高教方和学方共同进步的满意度。
(四)建立特色工作坊,形成留学生线上线下的社群生态
针对一直居住在校园里的留学生们,本课题组在学校支持下创办趣味TCFL工作坊(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建立了由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外国学生、中国学生语言志愿者、校外文化志愿者、校外实践导师等“五位一体”组成的对外汉语学习社群,从多层面给予留学生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学习和实践的帮助。在半年工作中,本课题组所在学院不仅指导留学生配合翻译疫情期间社区公益抗疫语句,提供了多国语言的公筷公勺等公益宣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指导留学生暑假时为汉语课程拍摄“我眼中的宁波”素材,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象山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寻找宁波好故事,体现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生活的深远意义。
趣味TCFL对外汉语工作坊实现的功能体现在两个维度。首先,从中国学生角度看,一方面,可以多一个就业方向选择。有意向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中国学生通过工作坊提供的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更方便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留学生,通过交流活动,增加外语学习和学科技能(比如摄影摄像技能)应用的实践机会。其次,从留学生角度看,一方面,可以提高汉语交流能力。工作坊为留学生提供开口说汉语的多种渠道和机会,用课堂所学汉语为基础,不断在实际操练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加快跨文化适应过程,让留学生走出寝室、教室,真正融入到浙江生活的方方面面,减少跨文化的不适应性。另外,工作坊还提供在华就业创业的讯息服务,为有意向留在中国工作的留学生牵线搭桥,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洪梅,涂娟娟,王丽娟. 留学生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大學教育,2019(08):189-192.
[2] 薛礼,凌江川.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有效策略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3):188-189.
[3] 陈万瑜. 初级汉语学习者在线学习效能感的培养[J]. 教育观察,2020,9(33):29-30,76
[4] 任雨萌,赵淑梅. 后疫情时代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与转变[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6):78-82.
[5] 薛维培,经纬,马芹永. 留学生课程线上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为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1):148-151.
On the Satisfac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N Shujing1, DAI Zichen2, ZHU Youjun3, WANG Jin4
(1.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315800, China;
2. 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 430065, China;
3. Ningbo Coastal City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Ningbo 315021, China;
4. Zhejiang We Beg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Ningbo 315016, China)
Abstract: More and more foreign students come to China to study, work and live.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eaching task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re also facing the new era of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creasing diversified learning needs. Whether it is normalized teaching or teaching under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is year,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practice will b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ich will be accompanied by the maturity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5G and big data cloud platforms. Online teach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carrier and learning habit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research on the satisfac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need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foreign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TCFL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