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烈
人口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定性最强的数据,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已经发布,我国人口总数及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细分指标均有了明确数据,为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等宏观分析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基础。国人在为不必过度担心人口总量问题而略显庆幸之余,又开始为人口普查数据中诸般变化所折射出的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而揪心,部分产业确实迎来机遇,但暗藏的产业危机也需合理应对。并且,本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关于各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让各个省市的人口家底与变化趋势展露无遗,新的城市竞争关系及焦点亦已呈现。
如何吸引流动人口
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有年富力强的人口,才有年富力强的中国”,但面对我国人口的现实情况采取合理应对之策才是正解。各界对人口普查数据所透出的信息有着与产业相关的各种解读,如老龄化的加剧或将使“互联网+医疗健康”再度提速、劳动力供给严峻可催发职场健康管理的新风口、劳动力素质提高不等于就业形势好转因而在职培训行业会持续朝阳、制造业亟需从人口密集的人口红利期转向依靠“工程师红利”的靠技术驱动的新阶段等。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人口总量与经济总量的关系逐渐明晰,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也被厘清,人口大市多是经济强市的铁律似乎从未失效。解读本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并与此前数次相比,不难看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人口流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大城市的人口流动变化更是十分醒目。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引起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和聚集,产生新的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无可否认,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人口迁移流动是近年来政策鼓励的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城市经济活跃,就业机会多,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好,对人才吸引力就大。同时,近年来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再加上各地政府重视人口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为现在及今后发展储备劳动力,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增量。”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教授段成荣所指出的,“在改革开放40余年间,中国人口的空間变动实现了由低流动性的‘乡土中国向高流动性的‘迁徙中国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任肖子华则认为,“通过社会融合的形式,让流动人口融合城市社会,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可以拉动城市的消费,解决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时,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一言以蔽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
更细化的城市竞争
人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亦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底蕴。纵观各个省市陆续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最新人口情况及分析足以展现城市经济活力、人才吸引力、产业基础等重要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指出,“人口增长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而广东的人口增长主要是靠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的持续增长,背后主要是经济的集聚和空间品质(地方品质)发展起作用。”而广东正是在本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以1.26亿人口位居全国第一,人口增长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省内的深圳、广州两市也在全国城市中以人口增量领先。不过广东的优势实际有所减弱,因为十年前城市人口增加最快的城市为广东的深圳、东莞、惠州包揽前三,如今却是杭州、深圳、广州同居人口增速三强,此外,部分新一线城市人口都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强省会战略实施较为成功的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等城市,都已在愈演愈烈的人口争夺战中逐渐发力。
制造业是涵养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东莞突破千万人口关口,成为广东人口第三城,靠得就是强盛的制造业持续发展,常住人口得以井喷;东莞以电子信息、电气设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让其有“世界工厂”之誉。与之类似的还有湖南长沙,常住人口首次破千万也是受益坚实的工业和制造业,其拥有全国第一位的工程机械行业、基建狂魔级的建筑施工行业以及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行业。
当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愈发显著,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刘乃全提出,“未来要建立多中心的产业空间结构,根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形成明确的区域分工和合理布局,形成与产业梯度相适应的人口空间结构体系,推动形成合理的多中心的人口空间布局体系。”
人口规模的提升可使基础设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给城市建设带来更低的边际成本,但城市基础设施本身处于动态建设过程,可能与人口快速增长与庞大的人口数量产生供需矛盾,因为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城市的供地和医疗、养老、教育、交通、生活等配套缺口被放大。专家指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是接下来各地人口战略的重点举措,并应针对区域性经济不平衡加码城市间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还有观点注意到,此次普查人口增量多的城市均面临住房矛盾突出,因此现时可盘活利用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城市中的闲置工业用地,这些地块数量可观,获取代价小,可加快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有助于拉动疫后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