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敏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第一课,奏响新时代最强音。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试行)》)强调: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金普新区以《意见》《纲要(试行)》为纲领,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渠道为主线,制定了任务书,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集结号,全景式构图,深层次布局,多维度融合,开启了劳动教育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一、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线下+线上”打出组合拳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中小学生个人生活事务处理,学生通过完成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洁、参与家务劳动、制作简单餐品、尝试家居美化等途径,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家庭责任感。为夯实日常生活劳动教育,金普新区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的结合打出组合拳。
线下方面,金普新区因地制宜,从不同角度快速设计出区域家庭劳动方案和劳动清单,并指导各学校以校为本,进行二次创新改版,形成“一校一品”的家庭劳动行动蓝本。将设计付诸实践,知行合一是关键。疫情防控居家期间,日常生活劳动成为改善亲子关系的调和剂,也成为学生迸发自身潜能的助推器。全区中小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内务整理”“美食制作”“卫生清洁”“节约资源”等多元化项目式主题学习。做早餐、刷书包、拖地板、叠被子、学收纳、巧烘焙等劳动实践在金普新区蔚然成风;一大批清洁小能手、整理小技师、美食小大人、科技小杂家脱颖而出。孩子们在劳动体验中发现了更精彩的自己。复学后,学校的卫生清扫不再是保洁员的责任,而变成所有学生的劳动义务。当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时,就能体悟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蕴与深意。
线下劳动教育如火如荼,线上也成为良好的补充。区域建立素材库共享,有效丰富完善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目前,金普新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共收入师生录制的高品质微课近千节,学校通过公众号定期发布,使其成为全区中小学生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媒介和宝贵载体。
各中小学自主设计劳动护照、家庭劳動记录本,定期展示、交流,同学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鼓舞,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2019年至今,经过“自主申报—班级推送—学校审核—德育部认证”,1387名中小学生被认证为“家庭劳动小达人”,并获得了认证书。
二、服务性劳动教育:“校内+校外”画好同心圆
服务性劳动教育即中小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参加校园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劳动,通过助残、敬老、扶弱等形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我区开展优化服务性劳动教育,新区校内校外阵地全面铺开,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
学校是中小学生践行服务性劳动教育的主阵地。9月新学期伊始,金普新区在实验小学举行“服务性劳动·校园志愿者等你来”启动仪式,为学校首批志愿劳动服务小队成员授牌。全区中小学生立足班情校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结合个人实际,组建独具特色的志愿劳动服务小队,如“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志愿小队”“三节(节粮、节水、节电)监督志愿小队”“护绿志愿小队”“冬天给小树穿新衣服务队”等。每队按计划接受技能培训,并定期开展劳动服务。
校外服务性劳动教育阵地同样精彩。全区中小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或投身社区“四点半学校”,为低年级小朋友辅导课业;或帮助社区做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或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去照顾孤寡老人、设计社区壁画等,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互惠共生。
为了多方了解服务性劳动岗位的工作范畴和专业要求,全区中小学生化身“新劳动者”,在图书馆、医院、快递公司、银行等岗位中开展职业体验,用常态化的服务性劳动为未来职业的正确选择引路导航。他们还走进福利院、安老院等慈善机构;协助维护交通秩序、清理街道垃圾;加入文明城市创建队伍中,参加力所能及的文明宣传、公益劳动,让服务性劳动教育成为完善自我的“情感场”“生活场”“对话场”与“活动场”。
全区中小学生通过“小手拉大手”牵动“志愿家庭”,与学雷锋纪念日、义工志愿者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深度连接、多点成圆,让公益精神在服务性劳动中生长出来,让公益劳动成为自觉要求和行动。
三、生产劳动教育:“农业+工业”汇聚新动能
生产劳动教育通过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相关技术,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劳动的酸甜苦辣,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职业体验中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金普新区通过农业和工业教育汇聚新动能。
全区四分之三的中小学开展了“我的盆栽我养护”活动,学生在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指导下,培育花苗、种植蔬菜、介绍常识、开展劳动研究与实践,让全课程育人落地生根。从种子的入土到浇水、施肥,再到发芽、深枝展叶、开花结果等,学生都细心观察、悉心记录、用心思考,发现生命的奇妙,体认劳动的价值。还有很多学校在校园面积不足的条件下,坚持为学生开辟“生态小农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春种秋收的生命成长历程。丰收时节,学校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采摘,共同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与满足。周末或节假日,全区中小学生还会在家长陪同下,完成一项特殊的作业——参加一次田间生产劳动。通过除杂草、挖土豆、掰玉米、割豆子、收花生等工作,学生养成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体会到平凡劳动的伟大。
工业劳动教育从手工制作到陶艺木艺,再到电器修理,体现了从简单走向复杂。有的学校指导学生用五彩纸片,折成心仪的图案,装扮教室、美化空间;有的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州剪纸文化发扬光大,邀请老师定期授课,一张张简单的红纸在学生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优美图案。学生在亲历中体悟了“劳动让世界更美好”的内涵。喜欢木工的学生俨然成了“小木匠”,做的小板凳像模像样;热衷陶艺的学生虚心向老师请教,呈现的作品栩栩如生。主动学习相关技术,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初中与高中学生还适当体验了金工、电工等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在劳动过程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生涯规划意识。
在生产劳动教育中,全区中小学生直接经历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了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增强了产品质量意识,在手脑并用中培养了创新创造能力。
四、劳动教育成果:“评价+推广”实现再发展
“以评促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金普新区劳动教育管理的举措和原则。2020年,金普新区出台“劳动教育三三三清单”,对中小学生三渠道劳动教育提出实践意见,每一项清单后附有评价建议,教师通过描述性语言或等级评定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客观评价,作为其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同时,金普新区还制定了“劳动教育示范校”考核标准,从课程设置、阵地建设、师资培养等角度进行督查检查,评选先进、榜样示范,实现“典型引路+联盟发展”的区域劳动教育整体构想。
评价是为了改进,而推广是为了在总结共享中取长补短、开阔视野,寻求新的突破。金普新区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把握各种机会,在全国劳动教育的舞台上推廣区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诠释,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0年,金普新区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劳动教育论坛。6月,南金实验学校受邀在全国德育论坛上做“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经验分享,“三级整体设计、三级课程建设、三个有效结合”的论述获得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好评;8月,在全国劳动教育云端培训中,金普新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德育部受邀为全国教师做“服务性劳动教育”专题培训,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受邀做学校经验分享和微课授课;11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劳动教育研讨会上,我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德育部受邀做点评专家,大连市一〇八中学受邀做服务性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分享;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劳动教育研讨会上,红星海国际学校做了劳动经验介绍。此外,金普新区共有9所学校受邀参与并高质量完成了4套省级、国家级劳动教材的编写工作。
随着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实践,多家杂志、媒体也专版发表、报道了金普新区劳动教育经验。2020年,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场所,开展职业体验和服务性劳动的办学实践被《人民日报》报道;9月,“金普发布”平台报道区域服务性劳动启动盛况;10月,《大连开放先导报》对区域劳动教育进行了整版报道,红星海国际学校劳动教育探索实践在《大连日报》发表;2020年末,《思想理论教育》杂志发布一期劳动教育专刊,吸纳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对劳动教育的经典解读和践行经验,金普新区共有三篇劳动教育的论文、经验和微课设计获得发表。
如今的金普新区劳动教育,一周一节必修课正在落地;以评促建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考核标准”已经完成;劳动清单与劳动周等各项工作也做好了科学设计,区域劳动教育正朝着“有质有量”阔步迈进。金普新区劳动教育的整体设计与操作路径已经创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工作体系日趋完善;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金普新区将继续深入引导全区中小学生打好热爱劳动的生命底色,让他们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让他们“坚定地行走在劳动创造价值之路上”,全面、健康地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振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