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博·思”理念下学科育人的思路及创新

2021-07-30 13:05张茹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研育人学科

张茹

“五育”并举,智育为基。我校落实学科育人,探索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发展途径,打造“博·思”教育团队,构建“博·思”多元课程,最终实现培养“博·思”智慧学生。“博·思”教育理念内涵丰富,“博”即博学、博采众家之长,“思”即思考、思维、思想。蓝色“博·思”理念下的智育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使命,助力“雅正”育人目标深度推进,成就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打造“博·思”教师团队

教师是“行走”的学校品牌,是“博·思”智育的第一践行者。引导教师从“学科教学”转为“学科教育”“学科育人”,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打造“博·思”教师团队的重中之重。

(一)专家引领,聚焦课堂学习方式

我校为实现教师跨越式成长,校长带队组成观察团,“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亲自进行理论培训,为全校教师引领方向,更新理念;立足“请进来”,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教研员等为教师进行辅导讲座,既有理论导航又不乏实践指导;结合专家引领,为教师订阅大量教育教学书籍,开展定人、定时、定项的教育专题沙龙,促使教师明确思路、开拓视野,真正实现理念升级。

我校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问题研究为导向,打造“博·思”智慧课堂,创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策略,即:创境设疑——自主探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与知识紧密联系的深度学习过程。各学科也在总的策略下分别构建了学科育人方式:数学、科学等倡导单元学习设计,从单元学习主题选择、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等四个环节设计教学实践探索过程,通过学习设计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增强学习过程的體验性、互动性和生成性,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语文、英语等语言实践类学科实现六步教学策略,即创境导入——问题引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积累运用——拓展延伸,以读为主,从情感、态度入手,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的落实。

(二)研中成长,优化课堂育人方式

我校坚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依托,以小课题研究为方法”的教研模式,大到“专题式研讨、会诊式研讨、引领式研讨”,小到办公室、教室、操场上,随时进行“草根式”研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每一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1.指导式教研

每学期,教学领导都要深入课堂听课,再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聘请校外专家或者由校长、副校长、教学主任亲自开展业务讲座,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并结合学校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例如,本学期我校邀请市级教研员为教师作题为“聚焦学科素养,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培训;结合教学竞赛,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本然,明确课堂育人价值,多学习,多分享,长经验,长智慧。教学领导结合学科、年段特点,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辅导,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2.专题式教研

即教研时各教研组围绕既定教学模式,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讨论,最后反思提炼,促使生成的心得和经验成为教师的实践智慧。近两年,我们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涉及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以语文学科为例,以“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教研活动,包括“低年段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中年段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语文活动课”,等等。

3.结对子教研

我校开展了“携手筑梦”工程,即由一名学科骨干教师带领1~2个徒弟,进行听课、评课、教研、上课,在答疑解惑中教师们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三)有效落实,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分层次、全覆盖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教书”转向“育人”的蜕变、跨越。

1.名师示范引领课

我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教育研究和学术活动,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亮点展示课

开展骨干教师引路课、亮点展示课,实现教师间的深度学习。

3.青年教师汇报课

通过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在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汇报课,展示其课堂成长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育人理念及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教师团队向更高、更强发展。

二、培育“博·思”智慧学生

教师团队实现成长,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校通过“创境设疑——自主探疑——合作释疑——实践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生成了有思维品质的课堂,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使其爱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在“自然、自主、自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实践,并进行多元评价;数学教学从“知识中心”转化到“学习中心”建构学习话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设计高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放手、自主领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促进课堂充满活力和挑战。当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基本功和教师的基本功同等重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大声汇报,能认真书写,会搜集资料,会出题改题,会自我管理,会评价欣赏别人。通过自主学习,我校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精彩,仪态大方,发言大胆,声音响亮,同时有独特的见解。

(二)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以来一直倡导的学习方式,我校以“关注细节,着手落实”为出发点,抓小抓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细微处入手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效果、效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一是详指引,化难为易。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步骤,促进小组学习落地生根。二是细分工,人人参与。分配“工种“,落实责任,高效的课堂由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催生。三是明赏罚,激发动力。通过云平台对学生开展即时、多维的评价,评价手段有定等级、打分数、发勋章、互点赞等,让“荣辱与共”“利己利人”的学习思想深入人心。四是重听评,共同进步。在不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评价的能力中,促使学生紧密团结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同成长、共进步。

合作学习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科学实验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比较、概括、解释等处处彰显深度思维;英语学习中的小组听说读写活动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参与感强、参与程度深,学习收获大。

(三)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创新性学习

我校通过课程资源的发掘与生成,教学的设计与课堂的激情演绎,激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训练与能力的发展,构筑了开放性、活动性、情境化的崭新的课堂生态。通过深入讨论促使学生的思维提升,促进学习内容沉淀为素养能力。例如,数学课堂以问题情境为突破口,巧妙设计探究主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学科实践活动课则展现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综合的运用、拓展、创新能力。

三、创新“博·思”实践课程

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创造潜能,同时也为其个性化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自由成长的空间。我校将学科课程、教学、学习与师生发展融为一体,智育活动也从狭义的“知识立意”向“素养发展取向”的转变。

(一)基础性课程中融入学科项目化学习

以项目学习勾连起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深度变革,赋能学科教学,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問题,逐渐形成以项目导向、生活情境、团队协作为鲜明特点的学习新样态。

立足微项目,整合单元项目,提炼主题项目,从基础的聚焦知识学习的重难点到充分利用教材单元重组拓展学习内容,将高效的“单元模块”植入学习研究,再到最终呈现立体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个体叠加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整体建构。

例如:高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有关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就以“走近李白”为驱动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开展“李白的朋友圈”“大数据下识李白”“李白自驾走中国”等一系列有趣的课题研究。研究过程有创意,研究报告既有论据支撑,又有图表分析,图文结合,有理有据。

(二)常态化推进主题式跨学科课程实践活动

我校组建多学科参与的教学核心团队,坚持实践探索,定期研讨交流,以基础课程为框架,打破学科壁垒,各年级各自立项,全面展开研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书香浸校园,诵读润雅正 ”系列活动中,既有结合校本课程“古韵馨香”开展的课堂教学展示,又有低年段讲故事比赛、中高年段校园师生诵读竞赛,还有与德育部门联合开展的“诗与歌”主题展示活动,使师生的文学素养和朗读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

中年段开展的“纸与文明”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问卷调查、上网查阅,引导学生了解纸的前世今生。开展剪纸、书画、折纸、纸的回收再利用等多学科活动,在多种学习方式叠加中促进学生见证成长印记。

科技节活动精彩纷呈,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科学幻想画、创新成果展现等多角度展现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体现学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

几年来,我校践行学科育人,培育“博·思”学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均衡,全面优质;学校走出去升学的学生,受到上级学校的一致好评;学生综合素质在辽宁省课程改革基地示范校评估验收中,受到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辽宁省语文素养大赛,学校学生助力锦州市,连续四年蝉联冠军。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课程改革先进校联盟列为主席团成员;被推荐参评辽宁省作业典型学校,学校作业管理经验材料被锦州市推荐上报教育部。最重要的是,学校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博·思”智育深植于“五色”课程体系,时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引领师生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完成有价值的教育,脚踏实地,我们始终在路上。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教研育人学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