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榛,陈伟忠,王彦库,朱介勇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余姚 315400)
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1](以下简称综合体)是针对国内文化繁荣与经济发达地区基层乡镇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高的需求,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各类多功能文化礼堂、文化站等文化服务场所的总称。它以满足群众的各类基本文化服务需求为导向,利用空间转换设备和空间功能设备,实现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多种文化服务模式,通过对集约型文化载体、综合型文化服务和平台化运营管理等新模式的创建,促进文化繁荣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和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大幅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水平。
内通与监督系统是综合体文化服务保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内通系统[2]和视频监控系统[3]两部分。其研究是基于空间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和文化服务模式运营推广的需求,研究构建满足综合体作业和运营服务流程的内通与监督系统。通过对现有市场产品的调查和方案的研究,选择适合综合体空间变换和空间功能要求的系统,确保综合体在各种空间转换和空间形态下的安全作业和有效运营。综合体中的内通与监督系统,可以起到类似于传统舞台监督保证各团队沟通[4]和对演出环境监控的作用。由于综合体空间变换和多种不同空间功能模式的因素,在考虑各种文化服务模式对内通与监督系统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空间转换作业过程中对系统的要求。
为了更加有效地分析综合体空间变换和功能模块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要求,需要对综合体的规模进行定义。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的集成构建与运营示范”中研究制定的标准Q/YDF 02—2021《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 服务保障设备及系统的配置要求》的相关内容,综合体规模按照演出模式下观众座席数和用于文化服务模式的建筑面积划分,具体详见表1。
表1 多功能小型文化服务综合体规模划分
综合体的内通与监督系统,与传统剧场的舞台内通监控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考虑到综合体空间变换和多种文化服务模式空间功能的特点,它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保障空间转换设备运行安全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
在综合体内,空间转换设备,是指支撑多种文化服务模式活动空间组合和转换的专用设备和相应的系统,常见的设备有多功能移动隔离墙、自动爬升收藏舞台、自由平移升降吊挂屏、重载气垫搬运小车等。综合体各种文化服务模式中,每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要求≤4 h。对于空间转换设备而言,这个时间要求是足够用的,故设备运行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主要目标,速度不作为主要目标。一般来讲,空间转换设备对综合体空间起到分隔或连接的作用,其体型通常较大,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操作人员视觉无法到达的地方,经风险分析后,可能需要在这些地方增加视频监控前端采集设备以减小风险,或者有专人对运行状况进行观察,通过内通系统与操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另外,当空间转换设备对空间进行重新分隔后,可能存在部分空间的视觉盲点,必要时,也需要对这些空间区域进行视频监控。
(2)保障各种模式的空间功能设备正常运行监控的需求
综合体内的空间功能设备,是指支撑实现演出、会议、阅览、展览、民俗活动以及室内体育活动等多种文化服务模式空间功能要求的专用设备和相应控制系统,它通常包含功能机械设备、空间视效设备、空间音效设备,及其相应的集中控制系统。在各种功能模式下,应确保所用空间功能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而在中大型规模的综合体中,这些设备的位置可能距离操作者或者监督人员较远,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另外,空间功能设备相对应的电气控制设备也应有相应的监控,如大型和中型综合体中的机械设备电气室、灯光音响机房、以及相应的控制室等区域。
(3)综合体作业流程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
综合体作业流程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综合体在某种特定文化服务模式下,整个服务过程的作业流程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不同模式的文化服务流程对内通与监督系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系统的设置应满足所有文化服务模式的流程需求。第二,在各种文化服务模式之间的转换过程中,综合体作业流程对内通与监督系统也有一定的需求。
(4)综合体运营服务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
在综合体的运营服务方面,主要考虑运营推广和文化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讲,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综合体外围设施和区域,进行必要的视频监控;另一方面是文化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补充需求,将其与管理云端平台互融共通,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内通与监督系统,通过Web端、移动端和大屏端等交互终端,实现可视化监控信息的共享,实现线上线下同时监控综合体运营情况。
综合体配置的内通与监督系统,应包含以下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内部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灯光提示系统和集中控制系统等。构建综合体内通与监督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空间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综合体运营的效率和提升综合体的服务品质,并将其与综合体线上管理平台相融通,故内通与监督系统的基本构成与传统剧场的舞台内通监控系统既有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的综合体中,视频信号应能被接入到文化服务信息管理云平台系统中。
(2)在小型或中型综合体中,如果内通与监督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时,若能通过文化服务信息管理云端平台代替监控台,可以不再设置专门的监督控制台。
(3)在空间设备较为复杂的大型综合体中,由于作业流程的需求,应配置专门的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集中控制的监控台。
(4)在配置专门监督控制台或作业流程复杂的综合体中,应配置专门的监督人员。
(5)在小型综合体中,可能简单的空间设备对内通与监督系统的需求较低,但至少应配置最简单的内部通信系统,如基本的无线对讲系统。
因各种文化服务模式的需要,将内部工作人员和文化服务人员分为不同的组别。在参考传统剧院内通系统分组的同时,重点考虑综合体空间变换和不同文化服务模式的自身特点,将其分为:总控组、空间变换设备组、功能专业设备组、文化服务流程组和辅助组,各组别具体的职能分析如下。
(1)总控组对综合体各个工种进行综合协调,调度各类文化服务要素,完善组织工作,保证文化服务的完整性,并应对紧急状况的处理。
(2)空间变换设备组主要负责综合体在两种功能模式转换时,保证空间设备运行的正常和安全性,以及空间分隔和组合的有效性。
(3)功能专业设备组主要负责空间功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确保空间功能设备满足各种文化服务模式的设备效果的需求。如果综合体内功能专业设备复杂,则功能专业组可再细分为:机械组、灯光组、音响组和视频组。
(4)由于空间变换和功能模式的服务在时间维度是不重复的,所以,空间变换设备组和功能专业设备组的人员安排可以重叠,相应的,内通系统通道可以合并成同一个通道。
(5)文化服务流程组是在某个特定文化服务模式下,提供特定服务,并确保服务流程完整性的组别。比如,在演出模式,其实际上就变成了演出艺术组;在会议模式,则变成了会议组织协调组等。
(6)如果综合体文化服务的模式较简单,可能不需要上述完整的服务组,但至少应保留文化服务流程这一组别。
根据上述组别及其职能分析可以看出,综合体内通系统的通道划分和各通道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 综合体内通系统通道的划分和各通道之间关系
在传统剧场中,由于舞台和观众厅的区域划分是固定的,大部分是单一表演服务的模式,所以,剧场内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信号采集设备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而对于综合体来讲,由于文化服务模式的多样性,致使其视频信号采集点在不同综合体中有不同的分布,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摄像机机位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其在综合体多种文化服务模式下的适用性。
(2)视频信号采集点应满足空间转换设备运行安全监控的需求。
(3)采集的视频信号,应满足综合体作业流程的需求,同时考虑对设备的作业,以及工作人员和出席人员的人流监控。
(4)采集的视频信号,应满足运营服务推广和文化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方面的需求。
(5)必要时,在综合体内,可设置灯光提示终端设备和蜂鸣器,特别是对大型或重要设备的运行起到警示作用。
(6)在对图像无高清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推荐视频采集点尽可能采用网络摄像机。
对于传统舞台的内通与监督系统,其主要构成通常有:集中控制系统、舞台通信系统(含工作组内部通信)、舞台视频监督系统、催场广播系统和灯光提示系统等。但对于综合体来讲,由于规模大小、多功能性以及空间变换等特点,其内通与监督系统的构型与传统剧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综合体规模对系统的要求,将其归纳为基础型、完整型和扩展型三种类型的系统。
在通常状况下,综合体的内通与监督系统,主要由内通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但是,在基础型内通与监督系统中,不含有视频监控系统,它仅包含内通系统。在某些规模很小的综合体中,可能不需要完整的内通系统,但要求至少配置无线对讲机系统。严格来讲,通常的对讲机主要还是一个单工或半双工通信的工作系统,如果综合体内基本的通信方式是一个人下发指令,多个人接收指令,没有更多的双向沟通和协商的需求,那么,对讲机可以胜任这种简单的综合体内通系统的工作。但是,如果在多地、多部门协作协商的场景下,对讲机就很难胜任这种需求,这种情况就需要配置一套实时全双工通信的内通系统。
综合体中,基础型内通与监督系统的构成原理如图1所示,归纳其特点如下。
图1 基础型内通与监督系统的构成原理图
(1)基础型的内通与监督系统中,不包含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内通系统构成。
(2)综合体中,完整的内通系统应包含有线工作部分、无线工作部分和集中控制部分。
(3)在不需要完整内通系统的小规模综合体中,应至少配置无线对讲机系统。
(4)必要时,综合体的内通系统中,可涵盖催场广播系统。
(5)综合体内通系统的有线或无线通话,应满足实时性、语音清晰和无延迟等要求。
对于综合体中完整型内通与监督系统,除了完整的内通系统,还包含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综合体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综合体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从功能来讲,它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储存记录等部分组成。摄像机分为网络数字摄像机和模拟摄像机,是前端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设备。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网线或光纤,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视频矩阵实现多路摄像机的切换。显示和存储部分,为管理人员能观察到前端监控区域内的活动情况而提供实时动态的图像和声音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保存和记录,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调出等操作,最终达到对综合体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的目的。
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从系统的分布位置来看,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系统、后端设备三部分组成[5],其主要的要求和特点如下。
图2 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框图
(1)不同的综合体对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设备的分布有不同的要求。
(2)前端设备主要由摄像机和云台等设备构成,摄像机推荐采用网络数字摄像机。
(3)后端设备主要是系统控制设备部分,要求能支持云台PTZ操作、支持通过RS232控制模拟矩阵和至少支持8路高清SDI输入。
(4)前端和后端设备可通过视频电缆、网线或光纤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系统连接。
(5)监控信息须进行有效保存,存储硬盘的容量要求≥2T。
综合体扩展型内通与监督系统,不仅含有完整的内通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还将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和平台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提高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易用性和智能化,特别是通过成熟的IP网络,使视频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6]。在综合体扩展型内通与监督系统中,前端摄像机通常为高清网络摄像机,视频和音频信号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远程传输,通过标准的协议接口,可将它们接入综合体运营服务管理云端平台系统。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综合体的集成构建和运营服务会逐渐得到推广,并将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网点群落,这就对综合体中的内通与监督系统提出新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若将综合体中的视频监控系统与运营服务管理云端平台系统实现互融共通,则可以利用云端平台实现对综合体的远程监控,并将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平台化管理,为综合体运营服务、推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综合体扩展型内通与监督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与综合体管理云端平台融通的拓扑图如图3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图3 视频监控系统与云端平台融通拓扑图
(1)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摄像机应采用网络摄像机,其信号可以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网络传输方式。
(2)视频监控系统设置有本地客户端,通过它可以操控系统,并对综合体进行监控。
(3)图像及声音信息在当地进行有效保存。
(4)视频监控系统与综合体管理云端平台要求有统一的接口协议。
(5)通过云端平台,可以察看不同综合体视频监控系统的信息,其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移动端、电脑Web端和/或大屏电视墙端。
构建综合体是为了满足基层群众各类基本文化服务的需求,实现演出、会议、阅览、展览和民俗活动等多种文化服务模式。综合体的多功能性,使其内通与监督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系统不仅要满足各种文化服务模式的功能安全的需求,还要满足各模式间切换时作业安全的监控需求,包括对设备的安全监控和对作业人员的指挥调度两个方面。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之下,作为传播和巩固基层文化重要场所的综合体,对其推广势在必行。而作为综合体重要组成的内通与监督系统,其在技术层面完全可以满足和支撑综合体运营服务及其管理网络化、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本文对内通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分析和归纳,形成综合体内通与监督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