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事记

2021-07-29 19:28曹颖整理
南方周末 2021-07-29
关键词:侯宝林德云社小剧场

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整理

1983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双星联欢会上,体操运动员吴佳妮请相声大师侯宝林(左)签名。

视觉中国 ❘图

1870年前后,朱绍文(艺名“穷不怕”)、阿彦涛、沈春等早期相声艺人建立相声行业,自立门户,收徒传艺,制定行规、行话,师徒关系与行会观念开始形成。早期相声艺人在北京天桥“撂地”演出,逐渐将单口相声发展为对口相声,并形成“说学逗唱”四项基本功。1912年以后,相声从“撂地”走向舞台,在北京南城新世界游乐场、城南游艺园以及四海升平、青云阁、大观楼等杂耍园子里演出。

19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爱国相声艺人利用相声的讽刺传统进行创作,揭露日军恶行,鼓舞百姓士气。相声艺人常宝霖曾用先褒后贬的手法以一段“垫话”揭露侵略者“治安强化运动”的恶果。欧少久、董长禄等相声艺人也曾积极表演“抗日相声”。解放战争时期,欧少久也以相声《双过新年》来表达人民反内战、反饥饿的心声。

1950年1月19日,相声改进小组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相声因不少内容低级庸俗陷入危机。侯一尘、侯宝林等相声演员尝试成立改进相声的团体改变相声被冷落的现状,他们邀请到老舍等作家参与改编传统相声,老舍在两个月内改出《贾博士》《维生素》《两条路线》三段相声。此后相声改进小组积极组织演员学习,改进旧相声,创作新相声。

1952年,北京市曲艺工作团成立,分为三个团,负责人为曹宝禄、侯宝林、孙玉奎。以孙宝才、高凤山为首的曲艺三团以相声为主,俗称“相声大会”,此前相声改进小组成员完成历史使命,加入曲艺三团。

1950年代末期,歌颂型相声崛起。各地相声演员上山下乡创作改编以歌颂为主的相声,如小立本《社会主义好》、老舍《试验田》等,歌颂型相声发展起来,与讽刺型、娱乐型相声并列。马季和夏雨田两位相声演员对此贡献较大。

1966年“文革”之后,相声艺术遭受重大挫折。

1979年后,相声艺术复苏。以侯宝林、马季从河南“五七”干校返回北京为标志,开始再续相声艺术香火。《友谊颂》是复苏初期的代表作品。

1986年6月,中央电视台举办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一等奖作品《武松打虎》采取古事今说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柳活”的框架。电视一方面促进了相声的发展,扩大了观众群;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相声的危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存在矛盾。

1980年代后期,女相声演员崭露头角。女子说相声民国时期已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来小如、于小福、刘玉凤、张松青等女相声演员,但没有成为普遍现象。1988年7月,大连“星海杯”全国专业相声电视邀请赛,五对男女相声进入复赛,都是男捧女逗。1992年3月,北京首届“火花杯”女子相声大赛开幕,专为女相声演员举办。

1980年代末,相声从高潮转入低谷,相声艺术受到娱乐多样化、电视传媒和行业体制变化等因素的冲击。1993年,第一届相声节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1997年,郭德纲、张文顺与其他两位演员成立文记德云曲艺研习社,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同年郭德纲第一次与于谦正式搭档表演相声《你好,北京》。2005年,郭德纲及德云社崛起,并于11月举办德云社天津省亲专场。郭德纲致力于推动相声演出回归小剧场,目前德云社在北京、南京、黑龙江、吉林均开设小剧场,2021年德云社第十个小剧场在天津开张。

(参考文献:《中国相声史》《相声大词典》)

猜你喜欢
侯宝林德云社小剧场
德云社该好好自我检视了
侯宝林巧胜华罗庚
德云社抖音招生 郭德纲亲自下场带徒
德云社演员玩“杀女友梗”犯众怒
侯宝林 半夜捡破烂
侯宝林先生打牌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