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怡 ❘ 本版制图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择部分行业进行跟踪观察。2020年行业榜单继续跟踪调研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和汽车四个行业的TOP50企业,同时新增医药行业,对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医药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调研。
行业榜单的调研指标在沿袭总榜单责任治理、经济责任、公平运营、产品与消费者、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公益慈善七大维度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征对二级指标和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衡量它们的行业特色社会责任议题。
房地产:社会责任整体表现有提升,精细化管理仍需加强
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向管理要红利”时代。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政府不断加强供给端调控,制定发布了严控房地产企业债务增长的“三道红线”,控制土地供应的“两集中”政策等,调控并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消费者权益、员工安全等议题,加上全球蔓延的疫情,越发考验管理者的视野和应对能力。
2020年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榜上榜企业平均得分为50.71分,较上年提升8分;及格线以上18家,较上年增加12家,整体责任表现和ESG数据披露质量都有较大提升。
1.利润增幅放缓,内控力度加强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尽管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销售额、销售面积仍保持了一定增长,但房地产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下滑。本次调研中,上榜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5.5%,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则跌至-1.8%,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26家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加剧。
在纳税和促进就业方面,上榜房地产企业纳税总额超过3435亿元,较上年3614亿元略有下降。雇佣员工总数超过150万,比上年增加6万人,但有42%的企业雇佣员工总数减少,部分企业声称是由于疫情影响、去杠杆压力,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依靠土地红利、金融红利的赚钱模式在改变,练好“内功”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紧迫课题。调研发现,上榜企业逐步加强合规管理建设,100%的企业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78%的企业制定针对管理层、员工或供应链的反腐败制度,90%的企业面向内部员工和供应商开展合规培训,多家房地产企业自查、曝光了内部腐败事件。
2.绿色建造成趋势,降碳行动刚起步
2020年7月,住建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0%,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上榜房地产企业中,80%的企业开展了绿色建筑认证,78%的企业实施装配式建造。企业参与绿色建筑认证的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美国LEED标准等。万科、中海地产、世茂、保利、恒大等5家企业绿色建筑认证面积数超过5000万平方米。
绿色金融也是加速绿色建筑发展的催化剂。本次调研中,有20%的房地产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或可持续发展债券,用于发展绿色建筑、绿色物业、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其中龙湖集团行动最早,于2017年发行3只总额40.4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
发展绿色项目的同时,企业自身绿色运营也日渐受重视。调研期内,80%的企业开展了碳盘查,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16%的企业采用专业工具分析气候变化相关问题并制定策略。
然而,房地产行业降碳行动仍有待进一步落地。上榜企业中,仅5家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可量化的降碳目标,1家企业承诺碳中和的具体时限(远洋集团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企业百万营收碳排放强度平均值较2019年上升7%,运营排放有所增加。在供应链(范围3)碳排放方面,尽管74%的房地产企业声称制定了绿色采购制度或举措,但几乎没有企业追踪供应链的排放。
3.多维度产品创新,消费者责任负面事件频发
好产品、好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本次调研中,86%的企业在研发、设计、施工、营销等环节应用创新技术或工艺,如BIM、装配式建造、3D打印等;52%的企业推出了养老、健康、科技等不同特色的创新产品。
在房地产企业以差异化产品攻占市场的同时,质量安全问题仍频繁曝光。调研期内,72%的企业因虚假宣传、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或监管处罚;66%的企业(或其子公司)因为销售、施工或资质不合规被罚款;50%企业所属项目发生业主维权事件。
4.公益迈向专业化,董事会ESG治理能力待提升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面向对象更加多元。调研显示,54%的房地产企业建立了公益基金会/基金,80%的企业持续开展公益项目,其中,24%的企业拥有3个以上可持续公益项目。调研房地产企业慈善投入总额超过90亿元,平均每万元营收捐赠额为15元。
责任治理方面,48%的企业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或ESG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声称将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反腐败、弱势群体帮扶等议题纳入公司战略,但仅9%的企业制定了应对上述问题的专项规划。
5.未来发展建议
房地产行业规模大,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建议房地产企业:一是提升董事会ESG治理专业能力,制定确切的目标提升公司ESG绩效表现;二是与上下游企业一起突破绿色转型瓶颈,如供应链碳管理、绿色技术/绿色材料市场推广等;三是加强负责任营销和产品质量管理,针对虚假宣传、捆绑销售、装修质量等行业投诉高发领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互联网:行业持续增长,对自身社会影响认知和管理不足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从年初的64.5%上升至年末的70.4%。互联网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企业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2020年互联网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榜上榜企业平均得分为44.85分(百分制),较上年提高了9.14分;其中,有9家企业的得分达到“及格”以上水平。
1.抵御疫情影响,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复工复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除共享出行领域受疫情影响严重外,其他主要互联网应用领域的经济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如网络音视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4%,电子商务规模同比增长4.5%,网络医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6%。上榜企业中,有32家企业的利润实现了正增长,其中20家企业的利润增幅超过了50%。在研发创新领域,互联网科技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上榜企业中,有38家企业专门披露(或在媒体上公开)了研发投入情况,其中有18家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10%。在稳就业方面,68%的上榜企业在职员工数有所增加。调研企业在直接经济创造和间接经济贡献方面的表现均有所提升。
2.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责任治理水平亟须提升
调研期内,上榜企业中有48%的企业发生了一起或多起负面事件。这些负面事件既有违法违规事件,如贪腐、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等,也有违背公序良俗、平台管理失范的责任缺失事件,如平台内容低俗、广告传递的价值观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影响范围广泛,社会责任缺失事件频发,使得行业整体的负面舆情居高不下。
互联网科技企业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落实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对自身的社会影响有系统深入的认识,在守法合规的基础上,前置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的识别和管理。在上榜企业中,48%的企业没有识别和管理自身社会影响的政策举措,或者对自身影响的认识十分模糊。
好的方面是,调研期内,互联网科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开始大幅提升,突出表现在社会责任工作组织体系搭建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以组织体系搭建为例,上榜企业中,有42家企业建立了不同层级的社会责任工作组织体系,其中有6家企业明确建立了社会责任工作部门,有3家企业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CSR/ESG委员会。
3.重新认识环境影响,更好助力碳中和目标
在固有印象中,环境影响似乎并不是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关键社会责任议题。在本次评价的企业中,60%的上榜企业没有披露办公用水、用电数据。
伴随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电能需求逐渐增加,电力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重要运营成本和碳排放来源,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成为互联网企业减排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本次调研的企业中,除了蚂蚁集团公开承诺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提升至30%”外,其他企业尚未对此作出公开、明确承诺,且目前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较低,如调研企业中表现较好的百度数据中心2020年签约风电量和光伏发电量仅占百度全年用电的8.56%。在碳中和目标和规划方面,截至2021年7月,评价企业中只有百度、蚂蚁集团、京东物流作出了相关承诺。
4.管理层多元化表现较好,员工志愿活动活跃
在管理层多元化方面,互联网企业有较好表现。上榜企业中,70%的企业披露了董事会及高管层的履历和性别信息,其中女性高管占比平均值为24.07%,有11家企业的女性高管占比大于30%。与2019年相似,互联网企业在公益方面的表现仍然较为活跃,这体现在搭建公益组织体系、开展员工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公益捐赠等方面。上榜企业中,60%的企业建立了专项公益基金或企业公益基金会,74%的企业开展了企业公益项目及公益捐赠。
5.未来发展建议
面对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公众对行业规范发展的期望,互联网企业需要继续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承担与自身影响力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一是要继续深化对自身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管理,特别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二是增强对特定社会议题的关注,发挥企业优势,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如加大对当前碳中和政策的研究,加强推动消除数字鸿沟的举措;三是提升社会责任沟通水平,开展良好的利益相关方沟通实践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下转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