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先秦编钟与西汉编钟比较研究

2021-07-29 06:02
艺术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编钟西汉青铜

项目批准号:16BD062

课题负责人:王友华

结项报告(部分)

本课题对先秦编钟和西汉编钟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主要涉及编钟的纹饰、形制、体量、调音技术、编列、音列和组合七个方面。研究成果在科技史研究、乐律学研究、编钟编列研究、音列研究、乐悬制度研究、礼乐文化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七章:

第一章分析比较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乐钟纹饰的异同。西汉甬钟和纽钟都为有枚钟,枚的数量、分布与先秦青铜乐钟枚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一致。二者的区别有三:1.先秦青铜乐钟的纹饰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青铜乐钟的纹饰不尽相同。西汉时期青铜乐钟纹饰相对统一、稳定。2.先秦青铜乐钟的纹饰一般具有隐喻特征,西汉时期青铜乐钟纹饰功能以装饰为主。3.先秦青铜乐钟纹饰丰富,整体风格遒劲而不失灵动。而西汉青铜乐钟的纹饰以几何纹为主,纹饰规整,缺乏活力。

第二章分析比较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钟形制的异同。西汉纽钟、甬钟和先秦甬钟纽钟腔体都有合瓦形腔体、平舞、曲于。区别有三:1.先秦甬钟和纽钟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西汉甬钟和纽钟的历史不长,形制稳定。2.先秦甬钟为直铣甬钟,西汉甬钟为弧铣甬钟。西汉甬钟甬长占通高的比例更大(44%),甬长更长;舞广与舞修之比和鼓间与铣间之比更大,腔体更浑圆。西汉甬钟铣间与铣长之比更小,是两铣呈弧曲状的体现。西汉纽钟皆为弧铣纽钟,先秦纽钟绝大多数为直铣纽钟。3.先秦甬钟的甬形挺俊,斡形制多种多样,西汉甬钟的甬呈竹节形,斡形或简,或为兽形。

第三章分析比较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乐钟体量的异同。先秦各类青铜乐钟的体量不同,西汉时期亦然。区别主要有二:1.先秦时期同类青铜乐钟体量在不同时期情况不同,西汉时期同类青铜乐钟的体量基本稳定。2.西汉纽钟通高平均值略小于先秦直铣纽钟的通高平均值,但略大于先秦时期弧铣的通高平均值。西汉甬钟的通高平均值大于春秋中期及以前甬钟通高的平均值,但小于春秋晚期以后甬钟通高的平均值。西汉甬钟的重量平均值小于先秦各时期甬钟重量平均值,表明西汉时期甬钟铸造的用铜量比先秦时期甬钟铸造的用铜量少,质量不高。

第四章分析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乐钟调音技术的异同。先秦青铜乐钟和西汉青铜乐钟都有设于口内唇和设置音梁技术。区别主要有四:1.先秦青铜乐钟的调音技术在探索、发展、成熟等阶段有所不同。西汉时期的调音技术差异不大。2.先秦时期的音梁有不同形制,随时间推移分别出现短小音梁、音脊、音塬等形制,西汉时期的音梁形制统一,为楔形。3.先秦青铜乐钟音高微调手段为锉磨钟腔内壁,一般锉磨正鼓内壁、侧鼓内壁和铣角等8个敏感部位。西汉青铜乐钟音高微调技术为刻凿法,刻凿部位不是钟腔内壁,而是音梁。4.先秦青铜乐钟音高過低则意味着调音失败,西汉青铜乐钟即使音高过低亦有贴焊法进行补救。

第五章分析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乐钟编列的异同。两个时期不同类型青铜乐钟的编列皆不相同。不同点有二:1.先秦编钟和西汉编钟同类青铜乐钟的编列不同。2.先秦甬钟和纽钟编列皆因时间推移而不同,先后出现多种编列形式。西汉时期甬钟和纽钟的编列则比较统一。

第六章分析先秦青铜乐钟与西汉青铜乐钟音列的异同。两个时期不同类型青铜乐钟的音列不同。不同点有二:1.先秦青铜乐钟的音列经历了从简到复杂直至精微的过程,殷商时期和西周初,音列不出“宫”“角”“羽”三声;西周前期晚段,四声音列“宫、角、徵、羽”形成;西周末,增加“商”“羽曾”二声;春秋中期,出现七声音列甚至八声音列“宫、商、角、羽曾、徵、羽、羽角”“宫、商、角、羽曾、商角、徵、羽、羽角”,郑国纽钟甚至出现十声音列;春秋晚期,音列丰富至十一声;战国初,十二声音列形成。而西汉时期青铜乐钟音列不出七声,而且基本不变,没有演进迹象。2.先秦不同类型乐钟音列演进并不同步,形成错位演进现象。殷商编铙音列不出“宫”“角”“羽”三声,早期甬钟亦然。西周穆王末叶至春秋早期,甬钟音列为四声“宫、角、徵、羽”,其中,“徵”位于侧鼓。春秋中期,甬钟音列有了“商”声,并突破五正声,以后逐渐丰富,直至十二声齐备。春秋中期以前,镈的音列可能尚不成熟;春秋中期,甬钟音列实现一系列突破之时,镈的音列始有规范用制,五声缺商;春秋晚期,音列逐渐丰富。纽钟诞生于西周末,诞生之初即已有“商”并突破五正声,春秋中期以后,音列演进与甬钟基本同步。西汉时期的甬钟和纽钟音列不同,甬钟音列较简单,纽钟音列比甬钟音列略丰富。

第七章分析先秦组合编钟与西汉组合编钟的异同。先秦时期和西汉时期青铜乐钟都通过组合提高编钟的音乐性能。不同点有五:1. 先秦时期组合编钟里青铜乐钟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镈、甬钟、纽钟、句鑃等。西汉时期组合编钟中种类较少,一般只有甬钟和纽钟,句鑃只出现于南越国。2. 先秦时期组合编钟中各类青铜乐钟的编列复杂多样,西汉时期组合编钟中青铜乐钟的编列形式比较单一。3.先秦时期的组合编钟的组合规模多种多样,有只包含2个编列的小型组合编钟,也有包含8个编列的大型组合编钟。西汉时期的组合编钟规模不大,王侯享有的组合编钟一般只有2个编列。4.先秦时期,组合编钟中同类青铜乐钟组合比较常见,如西周晚期的“8+8”组合为2个8件成编的甬钟编列组合而成。西汉时期组合编钟为异类青铜乐钟的组合中,同类乐钟一般只有1个编列。5. 先秦时期,组合编钟的音列组合复杂多变,如曾侯乙编钟有5个甬钟编列,通过组合,音域达到5个八度加1个小三度,音列密集。从下层二组的B2至中层一组的G5的两个八度加1个减五度的区域内,十二半音齐备,可进行多种旋宫转调。每组甬钟的正、侧鼓音都不能单独在1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十二半音,须与其他组甬钟组合,这表明组合是提高编钟音乐性能的重要手段。而西汉时期的组合编钟音列不出七声,音域最多为3个八度半。

与先秦时期相比,西汉青铜乐钟历时不长,种类少,数量不多,纹饰相对简单,音列和编列不够丰富,组合形式相对单一,组合规模不大,组合后的音列、音域和音色丰富程度逊于先秦时期,尽管形制和调音技术有一定特点,但总体不及先秦时期成熟。无论从编钟的形式还是内容看,都难与先秦时期比权量力,青铜编钟辉煌不再。

鉴定意见(部分)

该项目成果以先秦编钟与西汉编钟为比较对象开展研究,对于二者的形制、编组、音列以及调校工艺分别阐述,并比较研究,清晰地梳理出秦汉对于先秦礼乐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对汉代的音乐文化研究以及编钟这一礼乐文明代表性器物的兴衰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有助于先秦至秦汉礼乐文化研究,从乐钟制造技术层面及音乐性方面看礼乐文明的历史发展中金石乐的兴起、衰落,具有实证性研究意义。该成果将视角置于西汉与先秦编钟的形态学分析,在学术观念上具有较大创新意义。成果不足之处:研究重点放在比较,缺少宏观提炼和整体研究的理论归纳和研究意义总结。建议加强整体的理论归纳与总结,增加专业术语说明、附录检索、图像展示,加强对该领域最新成果的关注。

猜你喜欢
编钟西汉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编钟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西汉
人必其自爱
千古绝唱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