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昕炜
化学是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曾长期受中世纪炼金术的影响。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生产力迅猛发展,冶金、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得到纵深发展,人们积累了大量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近代化学得以建立与发展。
1661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義耳在其著作《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批判了炼金术和传统的元素学说,提倡科学实验的方法,并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使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十八世纪,气体化学迅速发展。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列发现了后来被定名为氧的气体,并对其性质做出了详细描述,但普利斯特列的认知始终未摆脱燃素说的束缚。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燃烧概论》中系统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推动了化学的近代化进程,拉瓦锡也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十九世纪,物质的“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使化学得到长足发展。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准确预见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
近代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物质世界认知的重大变化,为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也为现代化学奠定了基础。此后,化学的学科分支日渐丰富,化学工业品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连。
图1:纪念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的邮票。票面中间是1659年波义耳建造的空气泵,票面下方为波义耳画像。[爱尔兰1981]
图2:2010年是英国皇家学会成立350周年,英国发行了一套10枚纪念科学巨人的邮票,其中之一为波义耳。票面上半部分是波义耳制造的气泵实验装置,下半部分为波义耳画像。[英国2010]
图3:纪念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诞辰250周年的邮票。票面头像选自伦勃朗·皮尔约在1801年绘制的普利斯特列半身肖像画。这幅画现为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图书馆藏品。[美国1983]
图4:纪念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诞辰200周年的邮票。[法国1943]
图5:纪念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邮票。票面本体图案为金刚石及金刚石的分子结构图,邮票边纸人物为拉瓦锡。[几内亚比绍2011]
图6: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周期元素表发现100周年的邮票。邮票本体为门捷列夫头像。邮票边纸为门捷列夫于1869年3月1日在元素周期表上取得突破的笔记,也是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笔记上方的标题是“依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相似性的元素体系尝试”。表中元素在竖向上按原子量由小到大从上到下排列,性质相似的元素则在同一横向上。[苏联1969]
图7:2019国际元素周期表年纪念邮票。邮票本体选择了碳元素(C)作为纪念元素,标示了碳元素的原子序数、化学符号、元素名称、原子质量等。邮票边纸为门捷列夫以及后代科学家研究、完善的现代元素周期表。[葡萄牙2019]
(参考书目:李纯武,严志梁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黄牧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