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
生活在牙买加的大额母蟹,会在凤梨科植物叶腋部积聚雨水所形成的小水滩中产卵。产卵完毕后,母蟹会巡回于左右,须臾不离,以防林中蜘蛛等动物对卵造成伤害。为使幼蟹能顺利生长,母蟹还会对其生活的小水滩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
德国一所大学的两位科学家第塞尔和舒赫发现,雌蟹先移去叶腋小水滩中的腐枝烂叶,将生活于其中的小生物一一取食干净,然后将蜗牛壳投入水中。他们在比较了未改造过的叶腋水滩和经过母蟹改造后的水滩中水的化学成分后惊奇地发现,当叶腋中的水含有腐枝烂叶和其他生物时,氧的浓度在夜间可下降15%;而在雌蟹清理后,水中氧的浓度却能稳定地维持在33.5%的水平。
当第塞尔和舒赫在实验室中做蟹苗耐氧水平测试时发现,当水中含氧量低于17%时,蟹苗全部死亡。显然,蟹苗无法在未经过清理的叶腋水滩中生存。尔后,他们测定了水中钙的浓度。在未触动的叶腋水中,240毫升水中约溶有1毫克的钙;然而当雌蟹在其中添加过蜗牛壳后,钙的浓度却骤然升至3.12毫克。两位科学家在试验中还发现,一次孵化的蟹苗有50只,在它们生长的第一阶段,需吸收2.3毫克钙。过了这一阶段以后,它们就能从富含钙的食物中得到补充,如千足虫。通过添加蜗牛壳,叶腋水中的酸性也得以降低,原来水的pH值为4.8,这种酸碱度蟹苗是无法忍受的,当添加蜗牛壳后,pH值能升至蟹苗可以忍受的6.8。由此来看,雌蟹是动物世界中少见的“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