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素养下渗透中外关联意识的培养

2021-07-29 05:31吴乐康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间轴图例关联

吴乐康

中国古代素有“左图右史”的观念,地图一直以来都是帮助我们研究历史的最佳工具。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而地图则从另一角度给予今人研究历史的辅助,即构建起历史的空间维度。时空观念的架构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需重点落实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不仅仅是历史学科所特有的属性,同时也兼备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一种跨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原则要求须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理念,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近几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就时空观念素养要求之下,渗透中外关联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凸显时空观念的考查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1] 新课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2]。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逐步凸显了对于时空观念的考查。

以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7题为例,本试题提供了两幅地图:《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图略)。题目要求学生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从当年合肥市中考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切入点可谓五花八门,与参考答案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系统掌握识读地图的基本方法,而图例对于读懂一幅地图而言至关重要。该题答案的主要抓手来源于图例,第一幅图中图例文字隐含的信息为商人的变化:即第一幅图中以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第二幅图中以西欧(英国等)商人为主。第二幅图中图例文字隐含的信息为贸易中心的转移,即第一幅图中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在地中海沿岸;第二幅图中则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自2014年始,历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均有对时空观念的考查,而形式主要是通过地图,如201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7题的《一战欧洲战线的西线形势图》和《二战欧洲、北非战场局部示意图》,2016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6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示意图》,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7题《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展现的不仅仅是特定空间条件下的史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史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二、渗透中外关联的意识

世界历史多元一体,每个地区、民族各有特色,相互联系依赖。在学习历史时,要格外注意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适时地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视角下去认识、解读。

以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9题为例,《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图略)最直接的表象是唐朝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陆路方面,从唐都长安出发,向东通往新罗,向西沿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大食以至非洲、欧洲。海路方面,从蓬莱、扬州出发,可达新罗、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可至波斯湾一带。此外,唐都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在对外交往中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此图不仅体现了唐朝商业繁荣,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同时,正是因为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

但是,若将视角放大,联系同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便会有新的发现。例如公元7世纪,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或拂霖)为了应对外族,尤其是阿拉伯人的入侵,将行省改为军区,将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3];日本受先进文化影响进行“大化改新”,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由于教材中对于世界史的内容是按国别、地区先后展开介绍,因此很多同学会误从时序上产生先后顺序的偏差,而并不知某一时期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着这些国家。如8世纪的亚欧非三大洲,就同时存在着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天竺,唐朝,新罗,日本等国家。

对于中外关联意识的渗透,同样也体现在往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中。如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9题,将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置于世界史视角之下,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传播方向加以解读,更能凸显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同时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当地的思想文化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第17题,将亚洲战场置于整个二战视角之下,明确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二战序幕,彰显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为二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之间的协同作战是二战最终获胜的根本动因。

以上这些中考试题,一方面通过地图渗透了中外关联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充分融合了对于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考查。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中考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和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同时也会对初中的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解读,可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教学启示。

(一)重视时空观念的指导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时间轴,梳理知识线索。可以梳理單一的史实,包括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的表现等;亦可梳理某个主题性知识,如史事的发展历程等。值得一提的是,时间轴不仅能体现出时间上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可让其呈现出空间上的差异性。时间轴的上方用来梳理中国历史,下方用来梳理世界历史,从而实现时空上的中外关联。如中国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就同时发生在19世纪中期,成为了“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通过时间轴,可以实现对于史实的定位,从而对史实有更加明确的认知和理解。时间轴使得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点”,而成为一条“线”,由点到线,明确事件间的前后联系,因果关系,甚至可以总结出事件的发展特征或规律,从而在宏观整体上认识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轴,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时,要系统地整理步骤及方法:首先关注地图的名称,对地图主题有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要格外关注图例,图例是对地图中各种符号的说明,根据图例往往就能读懂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此外,有的地图还包括注记,尤其是古今名称,如地名、河流名称的变化,不同朝代首都位置的变化,这也需要注意。

解读地图信息时,既要关注局部,也要关注整体。不同类型地图的识读要注意方法,如战争形势图,要关注作战双方的进军路线,交战地点等;交通路线示意图,要关注路线的起点、终点、经过区域、范围以及变化。同一区域,不同时间下的两幅地图之间,既有延承的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变化点。

(二)加强中外关联的渗透

中外历史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由于课程内容安排上是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因此,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在讲授世界史新课时,要顺带提及同一时期的中国,加以关联。如19世纪中期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扩展之际,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内战,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而中国却在巩固封建统治,进行洋务运动。在复习中国史时,也要恰时罗列同一时期的世界史内容,找出相互间的联系。如在复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正是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掠夺的高峰。

但在进行中外关联时,切忌強行地去进行中外对比。从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而言,历史讲求的是解释,而非评判。史事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时空环境,中外历史、现实等国情不尽相同,没有客观的参照系,很难去进行公正的比较。简单粗暴的中外对比是极其片面的,尤不能以西方视角作为衡量的唯一维度来评判中国史事,杜绝“西方中心论”。

中外关联是分散且隐性的,需要教师深挖教材,认真备课,确保关联的准确性,不能凭主观想象生拉硬拽,胡乱关联。对于中外关联,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觉发现中外联系。另一方面要适度,尤其是在讲授中国史新课时,对于同时期的世界史点到为止即可,不宜过分展开,不然就会主次不分,影响整体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就中外关联进行长期训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于史实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页。

[2]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页。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8页。

猜你喜欢
时间轴图例关联
轻松实现PPT图片局部放大
找拼图
找照片
奇趣搭配
拼一拼
如何让学生巧用图例解决数学问题
智趣
可爱的小鸟
基于时间轴的媒体数据编辑专利技术综述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