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2021-07-29 22:02丁哲鑫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效性评价信息技术

丁哲鑫

信息时代下,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学生普遍接触的一门学科。经调查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我们发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该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效结合的表现,需要高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遵循课程整体教学原则,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达成素质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进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信息技术教师缺少与时俱进的理念

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相比已基本成形,且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及方法,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但依旧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引,帮助他们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与时俱进的理念,以确保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长此以往,信息技术教学将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伴随时代的进步,高中生的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有了极大的改善和丰富,体现出更加先进、更科技化的趋势。许多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有些对电子产品更加有兴趣的学生,甚至掌握的相关知识比教师还要多,因此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教学案例已显陈旧,有的教学内容已不适合授课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师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上述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觉性下降,形成消极的学习状态。

(三)课堂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符合新课标要求。一般是教师讲解学习内容,然后亲自示范,最终由学生操作。事实上,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感受。在部分教学内容比较繁琐的课堂上,学生仅仅浏览一遍老师的操作,无法自主完成操作,这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良。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从多角度更新教学观念。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知识,获得个性化发展,也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提升思考和决策能力,获得处理难题的技能。教师要从原本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度、效果等发挥指导、规范、监督、评估、纠正作用。那种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难题的过程当作计算机操作流程,只注重对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讲解,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理解为操作能力训练的观念,是完全违背新课标要求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穿新鞋,走老路”,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熟练把握授课要点,创新教育理念,采取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其自主学习的环境,做一名真正的教学设计者、引导者。

(二)创设高效课堂情境,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培育土壤,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情境,探究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贴合知识点,贴合“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之间沟通互动,获得双边探讨充分、教学氛围热烈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基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学会放手,不管是针对讲解内容还是学生之间的问题探讨,都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指引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易引发认知差异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针对技术难题,把学生引入现实中处理难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合理的质疑,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优化行为模式,加强师生合作学习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模块体系与应用特征,教师要在教学与课后反馈期间尝试优化传统活动形式,选择任务驱动方式,把新旧知识点融入一项或多项任务中,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任务内容,解析其中的知识模块,经过理论梳理,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来巩固知识。这样就印证了主动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密切联系与真实效果,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

在结束任务活动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转变角色,由教学传授者变成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难题的回答者,沟通探讨的平等参与者和质疑问题的启发引导者,最后达到师生同步发展、双赢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学习公司团队组建经验,运用小组合作、团队合作、集体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达到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根据实际,科学设计课堂

1.教学内容必须有趣

学生唯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方可将心理活动指向与聚集在学习方面,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感,记忆持续而精准,思维敏捷而丰富,激发与加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进而调动学习热情。兴趣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有意识地自我培育相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留意热点的新闻事件及活动,使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有趣的教学内容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2.信息技术必须透明

信息技术透明即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而然地利用信息技术。保证信息技术透明,重点是要对学习内容的进行挑选。另外,还应在课题命名阶段避免采用呆板枯燥的题目,而应选择贴合实际生活和学习的任务名称。

3.作品必须精致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会涉及作品的制作,对作品的精益求精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方法。在制作过程必须保证作品的完善性及美的创造性,其中要融入对学生的审美教学,让学生共同研究制作的流程及要领,注意制作的规范化及合理化,规范实践操作,最后观赏并评价整部作品。

4.学生必须参与活动

以生为本,搭建学生参与平台,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教学方式等层面着手,创设目标明确、师生交流、人人参加、活跃有度以及活跃有效的环境,这样必定会获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五)科学评价,突出特长

教学评价属于学科的核心构成部分,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核心保障。评价时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及特点,突出人人均可以成功的教学观念,体现评价的多样性、综合性、过程性,实行多样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要全面调动各评价主体,布置评价任务,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他们表达充满创见的思想。评价应注重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均有优势与劣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扬长避短。评价要贯穿教学工作的始末,师生要提高动态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认识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进行评价,突出评价优势。

(六)追踪课后的教学成效

教师结束教学工作后,要借助评价平台反馈学生在本堂课上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指出對教学中满意的地方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评价教师的授课。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而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比如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包括简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概念,分析开关模块和滑杆的应用方式等,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简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基本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引起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实效性评价信息技术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