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潜行

2021-07-29 19:06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体基因生物

韩璐

2002年,三位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以5000美元成立了金斯瑞生物科技。2004年,金斯瑞在南京注册时,起步只有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实验室,以及一张简陋的实验桌。

19年后,金斯瑞市值达为600亿元(720亿港元),高瓴资本刚刚以约70亿元的代价,重注了它。

金斯瑞最初从事基因合成,本是生物制药价值链的一小环,通过生物及化学手段合成或者修改出用于特定用途的双链DNA序列,将他们通过载体转入细胞从而表达出蛋白、抗体等生物制剂。2008年左右,金斯瑞在基因合成的细分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现在的市占率也超过25%。

金斯瑞的不凡之处在于,从核心技术出发,渐次构建了四大平台:生命科学受托研究机构(CRO)平台、生物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平台、细胞治疗平台(传奇生物)及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平台。

2015年上市时,金斯瑞收入只有5亿多元人民币(8670万美金),CRO贡献了88.7%,2020年,公司收入达到25亿元,CRO占比降至64%,传奇生物也在纳斯达克分拆上市,市值350亿元人民币。

目前,金斯瑞首位参与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癌症患者,无病生存期正式超过5年,也就是理论上的“治愈”状态,在生物医药界,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2019年,公司规范了公司治理,制定了轮值CEO制度,按年轮值。柳振宇本是金斯瑞欧洲地区部总裁,2020年8月回国,成为第一位轮值CEO。

《21CBR》记者独家专访柳振宇,这位海归科学家,科普了所从事的业务,复盘了其持续生長的生意逻辑。

“定制”突围

2009年,我加入金斯瑞,在美国做博士后,主要从事生物基础研究,想尝试生物产业的机会。

那时,生物制药领域尚未形成产业化。国内很少有人敢做创新药,也找不到投资。回国就两个选择方向:去医药公司的研发中心,或者进入生物技术领域,比如生命科学相关的试剂、仪器设备公司以及技术平台,包括CRO、CDMO产业。

接触金斯瑞时,公司CRO业务在美经营了7年,在中国也5年了。一位圈内朋友有和我说,要更大挑战,不妨考虑选择CRO企业,我就决定加入。

早期,金斯瑞以基因合成为核心,我们接收客户订单,按照一对一定制,完成客户需要的基因合成或其他相关服务,例如合成蛋白、抗体、多肽等。

2008年左右,我们成为基因合成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很多人好奇,怎么做到的?部分是模式差异。

CRO的客户群多而广,学术界和工业界客户均有,我们服务过的客户数量超过20万,单个项目小、周期短。

大部分外国公司采用目录产品制,提前备好货,产品一上市,有规模效应,前期资金与市场调研投入成本大;金斯瑞采用现代工厂式的生产模式,“定制化”按需生产,只是单一订单的金额不大,业务稳定性弱些,但兼顾响应速度与个性化。

起初,基因合成昂贵,每一个碱基对要数美元,一条基因定价几万美金,金斯瑞凭借自主开发的技术,直接将其价格大幅下调,直接将每个碱基价格降至零点几美元,合成一条基因的单价降至几百美金,且一周内交付。最终,我们赢在了高效率、低成本。

2004年,金斯瑞在南京设立建立研究中心及生产基地,定制蛋白和抗体服务进入中国。

回国有三个考虑:第一,国内CRO行业相对早期,顺应国医疗大健康产业的发展,CRO一定是增量市场,空间大。第二,大量科学家回国发展,行业有人才储备。第三,资本关注CRO了,只是没有现在那么火。

向下游走

我加入金斯瑞有2个重要契机,2008年,公司计划引入投资,有意从CRO向CDMO延展,扩展更下游的服务,内容涉及药物临床前的研发外包服务。

刚开始的生物药相关业务,金斯瑞主要聚焦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10多年的积累,建立了一系列抗体药开发技术平台,于是,从抗体发现业务自然延伸到更下游的CDMO业务。目前,已与国内外数百家客户建立数千个项目的合作关系。

之所以向下游走,因为CRO客户有需求,希望金斯瑞有一个一站式解决方案,一起完成临床申报的各环节。单从利润率来看,CRO业务的毛利更高,可药物临床前研发市场规模更大。

那时候,各地生物产业园区不断兴起,一批生物药公司正在成长,特别抗体、蛋白类药物,大量开发、生产外包的需求出现,CDMO为他们提供用于临床生产及商业化生产的服务,是一个重要且持续增长的赛道。

我加入时,所在的部门是新药筛选部,做一些生物药的早期研发以及相关药物的筛选。除了新药筛选部门,金斯瑞当时组建了好几个新部门,都是从蛋白、抗体、多肽、基因等业务延伸出去的,多为客户做生物药开发或者负责临床前的某些环节。

我们CRO业务起步早,转向CDMO也赶了早集,现在诸多知名的同行,那时处在酝酿期。

向CDMO延展不太容易,企业要建立起一个能力平台,包括厂房、设施、仪器、设备、人才、内部流程,要兼顾生产、研发、商务、客户管理等能力。

CDMO工业客户为主,客群数量上比CRO小不少,业务特色是要求高、项目大,从谈判到交付所花费时间更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会更高。对于团队来说,既要有商务能力,也要懂药物开发。

医药工业领域讲究口碑,客户看中既往案例,加上在抗体、蛋白等有开发经验,慢慢从初创型生物药公司,升级到中大型客户。

另外,CDMO涉及GMP和厂房建设,投资规模动辄数亿美金,相对重资产。金斯瑞2015年港股上市后,才在镇江建立CDMO生产基地。

2020年,CDMO已从独立事业部,升级为“GenScript ProBio/金斯瑞蓬勃生物”品牌,蓬勃生物也是国内mRNA疫苗界最大的上游平台。

金斯瑞的CDMO业务有其独特性,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对于生物大分子,无论是DNA还是RNA,还有蛋白和抗体,金斯瑞都有积累。

近几年,金斯瑞将GCT(细胞与基因治疗)提升至战略高度。子公司传奇生物聚焦于GCT产品,蓬勃生物则将GCT的CDMO作为重要方向。GCT行业发展迅速,既给传奇以机会,也给CDMO提供更多空间。

如果以抗体为参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重磅抗体药上市,一些生物药公司选择自己做,一些选择外包,形成了巨大CDMO市场;GCT甚至有更强的外包趋势,因为工艺更加复杂,外包给专业CDMO公司是明智的选择。

另外,GCT产品价格高,专业化的CDMO外包可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

GCT的一个关键是质粒和病毒,金斯瑞是最大的基因合成服务商和分子生物学供应商,质粒是基因合成的下游,金斯瑞有深厚长期的积累。另外,金斯瑞和传奇在开发CAR-T过程中积累很多GCT工艺经验。

2020年,CDMO业务收入增长78%,达到4040万美元,其中基因和细胞疗法CDMO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8%,抗体药增长78.2%,国际客户的收入增长超过150%。截至去年底,共有25个临床前开发项目,6个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SMAB)共同开发项目和2个临床期项目正在进行中。

先人一步

金斯瑞也交过学费、踩过坑。

我们做蛋白能力很强,别人要什么做什么,心想做成产品应该很赚钱,毛利率非常高。这种属于长尾产品,它放在那,就像有一个成品,你只能开发给一个客户,如果做成一个产品,可以做一百份,别人来买,成本低,效率高。

我们开发了很多产品,商务、生产各方面一度感觉不错,对比眼下的标杆公司,甚至技术参数更优秀,尝试了近两年,结果是不怎么成功。后来反思,本质上没有在商务端理解透,没找清楚业务特点。

做产品,讲究品牌优势。如果有人长期占据市场,一个后来者想获得成果,要花费比想象中多很多的代價,甚至还不一定成功。客户需求一旦被满足,不是因为做得好就行,你甚至都没有机会展示给客户。

我们只是单纯地认为别人能做,自己能力够强,也可以去做,事实证明这不行。

现在,金斯瑞发展快速的业务,都有“先人一步”的优势,不论CRO、CDMO或细胞治疗。

2014年,金斯瑞进入CAR-T领域,成立传奇生物(时为细胞治疗事业部)。

当时,全球做CAR-T的公司不超过20家,临床项目只有10来个,金斯瑞几乎可以与它们齐头并进。

在体量上,CAR-T不如抗体药物,因为可能完全治愈癌症,前景更好,增速更快,细胞治疗领域关联基因合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金斯瑞有基础,又能顺势而为。

到今天,全球至少有200家公司在做CAR-T,临床项目可能有500个。我们的1类新药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于今年5月获得美国FDA优先审查。

我们现在的四大板块,阶段各不相同,CRO接近20年,行业成熟度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发展非常稳健,去年收入为2.5亿美元,同比增长44.4%,高通量基因产能增长约60%,成本上会更具优势。

其他新的业务,盈利性没有那么强,市场大,增速快,后期会有规模效应。

对于CDMO业务,我们会加大在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投入,利用在质粒方面多年的积累,扩展到病毒单抗相应的CDMO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竞争。

总结金斯瑞的业务发展,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一定结合自身背景、外部环境思考现在和未来的增长点,比如同赛道的竞争状况,业务的可持续问题。基于这些思考和业务,再考察周边的市场,看看产业链上下游或者横向的周边市场,有没有更深的机会。

每一次业务延伸,都是基于战略定位及业务主航道,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战略再定位,包括资源积累、外部竞争、团队能力等等。

我们每年有战略会议,每年是一个小循环,每三年是一个中循环,每五年是一个大循环,不断去探寻,慢慢地,选择会变得很多。真正做的时候,根据资源、资本、团队,可以来决定做哪些,等到下一年,可能有微调,也可能开始新的东西,甚至放弃部分业务,以保证在主航道上永不迷航。

总结过去20年,金斯瑞竞争力的形成,可以有4个方面:一是重视创新,长期积极投入研发,在基因合成方面做到全球第一;二是在运营和管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提升运营效率;三是重视人才,在全球员工总数近5000人,其中39%以上的员工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最后,清晰的全球化布局。

猜你喜欢
抗体基因生物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第12话 完美生物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生物趣多多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基因事件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