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问题引入,展示相关图片,布置相关实地考察的作业,融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地貌观察的各方面内容,并能将所学思维路径迁移运用到观察身边的地质地貌,从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地貌观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是继“常见的地貌类型”后所要学的内容,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本条课标体现了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够在野外观察、识别并描述当地的地貌;能够借助图像、视频等观察和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五种基本的地形以及等高线的相关知识,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本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地貌的知识。地形地貌与学生日常生活旅行息息相关,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图片资料的展示,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能够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古诗《题西林壁》及庐山相关图片
【教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这首诗告诉我们观察事物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我们不能身处“山中”来进行观察,而应该身处那里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地貌观察。
【学生】阅读课本P76~P77并思考如何进行地貌观察。
(二)讲授新课
1.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师】多媒体展示天山、青藏高原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图片。提出问题:地貌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两者的地貌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P76,根据地貌观察顺序描述天山和青藏高原两者的地貌特点。
师生总结:观察地貌的顺序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地貌观察的内容
【教师】播放介绍京张铁路的纪录片短视频,提出问题:①试想京张铁路修建时会遇到什么困难?②“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
【学生】根据视频的介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京张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山体坡度过大,高度过高等问题,“人”字形设计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坡度,从而使火车能够顺利爬坡。这里我们所说的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那么:①什么叫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②什么是坡度?坡度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坡向又是什么?
【学生】根据P77后回答,教师对相关概念进行补充
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絕对高度:指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也称之为海拔;
相对高度:一个点高出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
【教师】多媒体展示图4.22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提出问题:
①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②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学生观察示意图并尝试回答,教师点评讲解。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貌观察,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也学习了在地貌观察中,高度、坡度、坡向是地貌观察的三个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对一种地貌进行观察,还要注意地貌的性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多媒体展示多种地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四)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设想你要对家乡的某一地貌进行考察,请你设计一份考察方案,列出所要考察的项目,并能根据你所列出的考察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所考察的内容,下节课进行展示汇报。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利用地貌相关图片以及《题西林壁》古诗作为导入,通过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对地貌观察的学习。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或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地貌现象,通过观察获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但本节课教学时未能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仅是布置了一份课后设计考察计划的作业,可能不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地貌考察的印象。今后在教学中可以创造实地考察的条件,尽量让学生多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张雅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20级学科地理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