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媒体;法治宣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037 — 03
将新媒体运用于法治宣传是大势所趋,也充分体现着时代特性。《孟子·离娄上》有句名言“徒法不足以自行”,具体而言就是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不难看出法是有局限性的。毋庸讳言,法律不仅仅是规范,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法律体制机制、法律意识等等因素都对法的运行有促进或减缓作用。
要明晰新媒体在法律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充分释放这种多元化优势,必须厘清相应概念。所谓新媒体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新的媒体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水平日渐提升,新的媒体形态伴随着新技术产生,其形式表现为以数字报纸与杂志、手机短信、移动网络与电视、数字广播,甚至是数字电影、触摸媒体与桌面视窗等崭新的媒体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和户外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在传播和影响力上稍显逊色,因而新媒体也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在技术形式上主要是将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以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为路径,以电脑、手机以及数字电视为信息传播的终端,给新媒体用户提供更为多样的信息和娱乐服务。新媒体在传播上受众更为广泛,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涵盖范围也更为广泛。数字化新媒体是新媒体的别称。自2001年以来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全国法治宣传日”,又被称为国家宪法日。我国对提高公民法治意识非常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将遵法守法意识根植于公民意识形态之中。
以新媒体为视角进行法治宣传有明显的传播优势,但是也有一些难题需要破解。
(一)熟练应用新媒体的法治宣传人才匮乏
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针。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领导方式还是在执政理念上都实现了长足的跨越与进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无疑对法治宣传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新媒体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要求从事法治宣传的工作人员能够灵活运用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同时对法律知识要运用得当,复合型人才应成为法治宣传的主力军。具体到司法实践中,有些普法者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对互联网知识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好网络宣传阵地。法治宣传人才,尤其是熟练掌握新媒体方式进行法治宣传的人员较少,使法治宣传教育陷入困境。另外,普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是考核法律宣传成果的硬指标,普法先要懂法方能更好的宣传法治。在基层选人用人难,人员稳定性差,难以将法治宣传和新媒体有机融合等等都是法治宣传人才梯队建设的阻滯因素。法治人员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挖掘出新媒体时代群众普法需求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选用视频与图像不够生动、法治宣传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信息涵盖面不大导致影响力欠缺,就达不到普法效果。很多法治宣传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制作图片和文字处理的技巧,缺乏过硬的互联网法治宣传思维。
(二)个别媒体报道失实降低法治宣传公信力
新媒体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是也存在弊端。很多新闻媒介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过程中,往往对报道内容未加严格审核就急于发布以博取流量获得利润。对某些案件的报道主观色彩浓厚,辨别是非的角度不是用法律法规衡量而是用主观臆断取代误导舆论,致使人民群众对失实报道信以为真,容易导致公众产生负面情绪。比如在具体案件中,媒体进行报道宣传时如果不能客观公允反映案件全貌将会对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带来干扰。媒体没有资格给某个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案件做定性,也不能对所报道任何一方当事人有主观倾向性。失实报道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民事侵权,诸如侵犯肖像权、人格权等等。错误的言论给当事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使司法公正被挑衅。
(三)法治宣传热点把握不足
基层法治宣传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配合。但是如果普法信息与百姓需求不能对接就会导致普法宣传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普通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容易盲从。这就要求普法宣传者要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到法治宣传中,对涉及法律的网络舆论要注重引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基层法治工作者在法治宣传上,宣传手段和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不能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入到法治宣传理念之中,导致即便是采用新媒体方式进行法治宣传,但是在宣传内容上流于形式,千篇一律,致使法治宣传综合性和实效性欠缺。比如法治进乡村的活动中,要想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法治宣传工作人员一定要了解农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普法对象的法治需求;法治进校园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准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普法;再比如进行法治大集或者是法治大讲堂活动中,不能选择理论性过强或者是百姓无法理解的专业法律术语去讲解法律问题,这样的法治宣传过于程式化,效果不佳。在进行法治宣传过程中一定要事先对宣传对象的情况准确把握,了解他们的法律需求,不能仅仅是走普法宣传的形式,还要做到精准普法。
英国法学家边沁曾经说过:“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法律仅仅是制定出来,不广泛的传播于民众间其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新媒体较之于以往的媒体宣传形式更具新颖性易于引起受众的共鸣,必将成为媒体发展的风向标。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催生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要求信息在内容上更新颖,受众更倾向于与信息有更多的互动并对信息所反映出的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和诠释。新媒体受众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来选择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充分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选择。新媒体在技术上颇具创新性其打破了以往受众在信息取得上的延迟性和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并且改善了与媒体间互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瓶颈,使得用户与互联网、数字技术与无线技术间无缝对接,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是新媒体的集中表现形式。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法治宣传中的优势,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要想充分发挥好新媒体优势,要有一批能够胜任新媒体形势的法律宣传工作人员。作为法治宣传的工作人员应该娴熟掌握法律知识,可以灵活运用法律技巧与群众进行沟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肩负着公益普法的责任,他们学法用法,利用互联网普法是大势所趋。在法治宣传过程中应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传,注重群众参与互动,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法治宣传人员要在宣传中首先要坚持以党政引领法治、校园学习法治、社会践行法治,“三位一体”的进行法治宣传。经过多年发展,司法所作为法治宣传的基层单位,在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础保障能力、促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相比,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相比仍有短板。面对这样的问题无疑在业务上对法治宣传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法治宣传人员应该了解司法程序和司法业务,不仅仅要在法治宣传方面下足功夫,同时也要了解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提高信息化业务水平,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全方位法治宣传人员。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众所周知,两微一端在新媒体宣传中成为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在融合传播排行榜上“两微一端”覆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目前,进行法治宣传通过“两微一端”方式的统计数据都表明无论是从受众的阅读数量还是对群众感兴趣的文章、短视频等形式进行转发的数量包括分享以及评分量等等都名列前茅。建立一整套“两微一端”融合指标评价体系,通过把握互联网状态下的媒体平台的运行状况,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新媒体发展状况,对法治宣传的传播效果和法治宣传所形成的影响力。法治宣传可以以新媒体为媒介,多种形式的对法律法规、宪法、民法典等内容进行宣传。政法工作者也应该利用好微信朋友圈这一形式,不拘一格的进行法治宣传,力图在宣传上不留死角。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群众,多开发出易于理解的小程序APP,注重宣传成果和宣传实效。从当前微博在“两微一端”各平台的入驻情况中可以推知,进入总榜前一百名的媒体无一例外的都开设了官方微博账号,各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法治宣传工作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的时候要求新求变,运用丰富的法律知识,以“两微一端”这一现代化网上平台为宣传途径,以文字、视频、图片或者PPT形式为依托,精心打造网络法治宣传文化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展览、访谈、讲座,以重点群体为宣传对象,以增强宣传感染力为突破口,加大法治宣传在中小学法治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比如可以编写民法典案例读本、制作宣传手袋、法治宣传书签、法治宣传读物、普法沙画、普法游戏、动画、漫画、音频等等,整合普法宣传教育资源。在法治宣传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群众中掀起法律学习的热潮,以新媒体带动法治宣传,将宣传落实到实处。
(三)准确把握普法热点与关切
中共中央出台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其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将法治观念厚植于百姓心中。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法治社会。2021年作为“八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任务艰巨,落实好普法宣传政策意义尤为重大。正如奥地利社会法学家欧根·埃利希所说:“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通过普法,让百姓可以了解到社会领域制度的规范性,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能明确如何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利益,充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普法工作:一、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二、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三、加强权利保护;四、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五、依法治理網络空间;六、加强组织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本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中央依法治国办要抓好督促落实,确保纲要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明确了普法任务,法治宣传工作者也就有了工作方向。
2020年7月1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也是法治宣传工作的重点,在宣传过程中应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宣传好民法典。在法治宣传上,宣传形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营造出遵守法律、学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社会关系协调好。通过新媒体宣传民法典,精心策划宣传内容,对百姓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案例进行集中报道,在宣传过程中把常态化宣传与集中宣传结合起来,对法学专家进行权威访谈,通过开设专栏的方式发表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论文章或者案件专门评论文章,弘扬法治文化,传递正能量。切实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衔接,让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意识解决生活中的涉法问题成为其生活常态。
除此之外,要坚决抑制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在传播上往往采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方式。普通民众往往觉得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无形中把网络谣言的传播范围扩大了。采用新媒体方式传播信息迅速,网络谣言容易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正常的社会秩序混乱。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传播的同时,对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的规范性应该落实到位。
〔参 考 文 献〕
〔1〕宋敏,解连峰.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宣传教育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2).
〔2〕宋敏,娄战胜,刘鹏.黑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问题研究—以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司法局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14).
〔3〕简.梵.迪克.网络社会渐媒体的社会层面:social aspects of new media〔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卡建株.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J〕.政法论坛,2000,(06).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