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践式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021-07-28 09:11游爱娇
中国德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德育探究评价

在实践式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确定主题,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践行价值信念。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强调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相结合。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实践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优势。它是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以此为载体创设的德育式实践课程是构建全面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如何开设好这门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将是广大德育工作者所期盼的。

一、实践式德育课程的内涵

传统的德育课程常常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学生缺乏实践活动,没有直接参与探究、深入体验,没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仅靠枯燥无味的说教,没有说服力;二是过多的机械式节目表演,过于形式化,耗时又低效;三是德育主题活动没有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缺乏生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广大德育工作者要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的活化、道德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学生在各项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以综合实践德育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称为实践式德育课程,是学生发掘德育资源,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课程。其内涵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融合道德知识与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激起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从而完善人格;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这门课程的整个进程,设计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通过身边的德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实践式德育课程的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实践式德育课程的导向,发展核心素养是其主要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选择的内容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實体验,在注重德育的基础上,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因此,设计实践式德育课程时,必须以新课程理念重构其目标、内容、活动模式及评价手段。

(一)目标设计

培养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是实践式德育课程的主要目标,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及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来达成目标。不同学段及不同方式的实践活动,所设计的目标是不同的,小学到高中的目标体现循序渐进。比如说,考察探究活动目标侧重的是问题解决,社会服务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目标侧重的是价值体认、责任担当。

就考察探究活动层面来说,小学强调将有兴趣的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能对问题有初步的解释;初中强调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高中则除了形成报告外,还强调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社会服务活动层面来说,小学强调通过社会服务获得积极意义的体验、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初中强调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能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高中则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主动服务、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服务能力。就职业体验活动层面来说,小学注重培养初步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体会劳动创造幸福,学会感恩父母、师长;初中注重培养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法治观念;高中则强调培养自身兴趣专长、提高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学段、活动方式进行设计,如八年级的“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是社会服务类的主题活动,它的目标设计重点为:通过收集文献、访谈专家、观看展览,获得有关毒品预防的知识;制作宣传手册,在社区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活动,树立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内容设计

实践式德育课程内容的选择除了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外,还要求学生自定活动内容,提升自主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充分体现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除了参与党团活动、参观场馆活动外,我们还可以有所创新地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相结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社会考察、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考察探究类的德育主题可以选择“节约调查与行动”“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调查中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调查”等等;社会服务类的主题可以选择“学习身边的小雷锋”“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我做环保宣传员”“社区公益服务”“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做个养绿护绿小能手”以及“来之不易的粮食”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地方丰富而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创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德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引领学生感悟自然、感悟历史与传统、感悟生活与社会。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多种活动方式互相融合进行,如开展“交通秩序我维护”主题实践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先实地考察了解学校或家庭周边交通拥堵的原因,然后在容易出现交通拥堵的路口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管理,劝阻不文明过马路的行人,提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等等。这个过程既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又有当小交警的职业体验。不仅维护了交通秩序,还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模式设计

实践式德育课程常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三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各种方式的设计有所不同,首先是考察探究,包括选择德育主题和制订实践活动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学生会选择采用一些研究方法,如问卷法、采访、考察等,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设计问卷调查表、采访提纲,为实践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准备阶段。然后进行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实地开展社会服务,回来后进行总结,召开第一次主题汇报课,学生汇报实践过程的基本情况、问题解决的情况、反思和建议,学生将他们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在班主任、同学的点拨、建议下,转化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行为跟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将实践活动的成果应用到实际职业体验当中,组织一次“我为×××作努力”的主题实践活动,出发前小组讨论确定参与主题活动的具体方案,实现从实践活动中获得教育,化作具体的行为跟进计划。接下来就是第二次实践活动,将学生活动中获得的教育成果进行推广、宣传、传承,让更多的人一起为之努力。最后,组织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反思和交流,概括提炼经验,为今后的行动做铺垫。

比如,各地结合家乡传统文化,选择主题,制订计划,开展考察探究、收集家乡历史文化典故、考察著名历史建筑、了解当地节日文化等方面的实地调查活动。接下来,开展制作传统美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等社会服务,并体验担任小导游、家乡环保小卫士等岗位演练。最后,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家乡的传统文化,形成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责任感。

(四)评价设计

突出发展导向是实践式德育课程的评价特点,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供依据。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考查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道德认知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其评价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资料尽量翔实,充分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整体参与情况,同时,要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改进后续活动。二是总结性评价。它是评价的显性成果。不同的活动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于考察探究类的主题,教师可以研究报告、获奖证书、体验反思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等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对于社会服务类的主题,教师应构建自评、互评、师评、社会评等多元评价体系,形成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评价机制;对于职业体验类的主题,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供的职业体验活动计划、职业体验报告、职业体验反思小结等材料,对学生职业体验活动的收获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三是知识技能性评价。比如,考察探究类活动可采用成果汇报、答辩等方式;社会服务类活动可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单位的反馈情况进行总體评价;设计制作类活动可以结合实践操作技能考查;职业体验类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职业体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三、实践式德育课程的实施

在实践式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确定主题,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践行价值信念。

(一)实施要点

学校作为实践式德育课程规划的主体,首先,成立课程管理小组,担负课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且将有关的专题教育纳入实践式德育课程的范畴。其次,确定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安排学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根据具体活动需要,安排好课时,同时培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行政管理人员,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学习,能够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资源建设团队。再次,确定组织方式和评价手段,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落实教师的指导,结合平时师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开展科学的评价。最后,不断调整推进机制,促进实践式德育课程的规范、有效实施,并将成果应用推广,营造辐射面更广、效果更佳的育人氛围。

(二)实施步骤

实践式德育课程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单一的活动方式进行,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步骤,比如,考察探究类的主题按照确定主题—制订计划(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交流成果—反思及改进等步骤实施;社会服务类的主题按照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订计划—服务活动—反思及分享经验等步骤实施;职业体验类的主题按照选择职业—体验岗位—交流经历—行动应用等步骤实施;等等。为了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也可以将三种活动整合进行。比如,高中的学生可选择“做个环保志愿者”主题,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一:考察探究,收集环境污染及监测的资料,学习环境污染检测的方法;步骤二:考察探究,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环境特点,现场取样,进行实验检测,并为相应的部门提供数据;步骤三:社会服务,开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宣传活动,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及时劝阻;步骤四:职业体验,担任环卫工,体会环卫工工作的艰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效果

开展实践式德育课程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做法,是学校各处室齐抓共管的好做法。教务处组织和指导教师学习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政教处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评定的载体;团委可以结合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确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班主任真正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探求道德行为最佳的行为方式。但是,近年来,实践活动中仍存在不尽人意的问题,如:由于校本开发,学校难以协调各处室,统筹规划课程,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时间上没有保障;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课程,经过各级培训,教师们能开发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课程资源,不大重视开发本土的德育资源,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较为缺乏;教师研究、指导不够到位,大部分学校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参观,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考察探究、社会服务及职业体验,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总体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游爱娇,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德育探究评价
设问引导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