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庆
王先生是个哮喘病患者,此前来我这就诊时告诉我,他的哮喘总是间断性发病,一发病他就会吃点头孢霉素,有时能控制住,有时控制不住,一般控制不住的时候才会到医院治疗。我告诉他,哮喘病患者如果没有细菌感染,是不建议吃抗生素的。他不屑地表示:医生你不要骗我了,我在网上查过,哮喘是气道的炎症反应,头孢就是消炎药,虽然你们医生管它叫抗生素,但反正是能消炎的,那我发病有炎症反应的时候吃它有什么错?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吃头孢不管用?
实际上,不只是王先生,很多病友都有這样的疑惑:抗生素在哮喘治疗中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哮喘的定义是什么。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是这样定义的: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
炎症并不特指某种疾病,而是身体内免疫系统发生的一连串化学反应,是人体对抗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参与哮喘的炎症细胞包括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治疗这些炎症的药物就只有激素。
其次,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是指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一般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消炎药主要是指消除因疾病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的药物,除了感染可以引起上面的症状,过敏、外伤这些非感染因素也可以引起。所以,以后大家不要把这两个词再搞混了,不要觉得发炎了就要吃抗生素,也不要觉得消炎药就是抗生素。
最后,我们要知道,哮喘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茶碱等,并不包括抗生素。这是因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多由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或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抗生素是抗菌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而哮喘中的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抗生素不能治疗哮喘。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但这不是说哮喘发作时一定不能使用抗生素,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哮喘发作的诱因包括过敏原、上呼吸道感染、心理因素、运动、药物等,其中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比如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是哮喘加重的最常见原因。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性感染(尤其是合胞病毒和鼻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无效;只有一小部分是细菌感染,当引起肺部感染时,可明显加重哮喘患者的症状,这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有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可以减少部分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率,但目前临床研究的证据尚不充足,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带来耐药风险。因此,目前不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或者预防哮喘。
总之,哮喘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必要时佩戴口罩。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规律用药,就一定能控制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