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发展态势关系研究

2021-07-28 23:02孙超杰董进全周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6期

孙超杰 董进全 周黎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发展动量;企业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F270;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6-0202-04

0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企业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严酷的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开始片面地追求企业利润,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一些负面影响较大的涉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事件发生,例如长生疫苗生产违规、齐鲁制药事故频发、洋河股份排污超标、网易暴力裁员等。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损害了涉事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未来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1-4]。

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未来发展的关系[1-4]的研究中,学者们多用企业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态势的表征指标。但既有的通过企业竞争力表征企业发展态势的研究存在两类较为明显的问题:一类问题是仅从静态视角研究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而没有考虑发展速度这一重要因素[3-4];另一类问题是以加权求和的形式对水平因素和速度因素进行加权[1-2],使得企业发展态势的表征不够准确。

受物理学“动量”概念的启发,本文尝试定义企业发展动量为企业发展水平与企业发展速度的乘积,并以企业发展动量量化表征企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依据沪深两地46家上市医药企业2010—2019年的数据量化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发展态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前期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强化企业发展态势的作用;②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发展动量的影响随履行时期提前程度的增加而减弱。

1 基本概念与关系模型

1.1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内容及指标构成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遵循社会目标和价值而采取的行动[5]。利益相关者理论[6]和金字塔理论[7]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参考文献[1]和文献[2]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指标构成,结合数据可获得原则及可量化性,从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供应商、政府六大利益相关者出发,筛选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9个指标(见表1)。

1.2 企业发展动量的定义及计算

企業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发展水平体现企业的发展实力,发展速度体现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态势则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实力与发展能力。基于此,我们定义企业发展动量为企业发展水平与企业发展速度的乘积形式的合成,并以此表征企业的发展态势。

与前述文献中的企业竞争力相比,企业发展动量的特别之处在于以乘积方式合成企业发展实力与发展能力。本文之前,已有一些学者运用“将发展要素相乘”的思想进行过企业发展评价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8-9]。如果说,大多数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是将企业竞争力视为企业发展要素的“物理叠加”,企业发展动量则是对企业发展要素的“化学合成”。从下文中企业发展动量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发展动量实际上也是综合了企业当期与前期发展诸多信息的下期企业发展水平的预测,因此用企业发展动量表征企业的发展态势具有较为充分的合理性。

1.2.1 企业发展动量的计算

假设有S个企业,每个企业有m个发展指标,在时点t,第j个企业的第i个发展指标值为t=1,2,L。不失一般性,设所有评价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且都进行过规范化处理。

1.2.1.1 发展水平的静态综合评价

传统的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计算各个企业在各个时点的发展水平的静态综合评价值。被评价企业的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xt(j)可以体现该企业在时点t的综合发展实力,j=i=1,2,L,s。为保持综合评价值的可比性,本文在整个评价期内保持每个评价指标的权值不变。

1.2.1.2 预期发展速度的计算

对时点t(t≥k+1),记t+1为由(1,xt-k(j)),(2,xt-k+1(j)),L,(k+1,xt(j))得出的xt+1(j)的线性回归预测值,t=k+1,k+2,L,n。定义第j个企业在时点t的预期发展速度如下:

k的取值依实际问题而定,取决于序列发展趋势对前期数据的依赖性。

显而易见,t(j)可以体现该企业在时点t的发展能力。

1.2.1.3 企业发展动量的计算

定义第j个企业在时点t的动量如下:

易见,Mt(j)=xt+1(j)。由最小二乘法:

所以,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企业前期发展水平信息对企业未来综合发展水平的预测。

1.2.2 企业发展水平指标构成

由企业发展动量的定义可见,企业发展动量的计算只涉及近期企业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参考文献[10]提出的企业竞争力三因素(规模因素、增长因素、效率因素)评价模型,本文选取反映规模因素与效率因素的相关指标作为企业发展水平指标,并将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增长作为增长因素纳入企业发展动量的评价中(见表2)。

1.3 企业发展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回归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够增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增加客户忠诚度,提升企业声誉,增强企业竞争优势[11-12],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企业信息披露需要时间,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会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基于此,本文拟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发展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步骤可简述如下: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总得分,计算企业发展动量,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企业近期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企业发展动量的关系,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s表示企业个数,t表示时间,yjt表示j企业t年时的企业发展动量,xj(t-n)表示j企业t—k年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αt为截距项,βt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回归系数,εt为误差项。

2 实证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考虑到医药类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典型性及相关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19年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46家医药类上市企业2010—2019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及各公司公布的年报。

2.2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得分

本文涉及的46家企业在各个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综合得分由因子分析法得出,因子权重为单个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

2.3 企业发展动量的计算

变换公式:

将表2中所有企业发展水平指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参考文献[13]关于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去掉增长因素的权重后,将规模要素、效率因素权重进行归一化,得到各项指标的最终权重。再依据公式(1)计算各个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静态评价值。在通过数据实验得到参数的最优取值后,在公式(4)中取,求得所有企业在2013—2019年各个时点的企业发展动量。

2.4 回归结果分析

表3列出了当期企业发展动量关于前两期、前一期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回归结果。

表3中,当期企业发展动量关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大于0.5,都在0.1%水平下显著,说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当期企业发展动量的影响显著。值偏小说明当期企业发展动量除了受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当期企业发展动量关于前两期、前一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所有回归系数均在5%水平下显著,所以当期企业发展动量与提前一期和提前两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也都有统计意义下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比较当期企业发展动量对当期、提前一期和提前两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回归系数可见,回归系数逐期减小,显著性也逐期降低。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仅对当期企业发展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后续两期的企业发展动量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影响会逐步减弱。

3 结论与说明

本文將企业发展动量解释为企业发展实力与企业发展能力的乘积形式的合成,并以46家医药上市企业2010—2019年的数据量化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发展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前两期、提前一期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发展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具有强化企业发展态势的作用;②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发展动量的影响随履行时期提前程度的增加而减弱。所以,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履行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政府与消费者的监督,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日常运营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文中未列出46家上市医药企业的相关数据与企业发展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向作者索取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参 考 文 献

[1]Mihaela Herciu,Claudia Ogrean.Interrelations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t Macro and Micro Level[J].Management Decision,2008,46(8):1230-1246.

[2]张旭,宋超,孙亚玲.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0,31(3):149-157.

[3]李庆华,胡建政.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139-148.

[4]李文茜,刘益.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1):154-165.

[5]Bowen Howard R,Bowen Peter Geoffrey,Gond Jean Pascal.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1953.

[6]R Edward Freeman,David L.Reed.Stockholders and Stakeholders:A New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25(3):88-106.

[7]Carroll Archie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1991,34(4):39-48.

[8]刘炳胜,王雪青,程建刚.竞争力度量的一种新假说——基于结构主义方法论的研究[J].软科学,2010,

24(3):117-121.

[9]陈体滇,王开明,庄劲波.经济动量及其在经济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世界,1993(6):81-84.

[10]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

[11]Dima Jamali.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Fresh Perspective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2(1):213-231.

[12]Caroline Flammer.Does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Foste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trade Liberal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2015,36(10):1469-1485.

[13]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