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凌臻
摘 要 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虫害防治是水稻从种植到收获过程中的关键工作。基于此,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和论述,结合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水稻;虫害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2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此类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近些年来,在各种高效农药的作用下,此类害虫的数量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此类害虫的繁殖能力极强、环境适应能力较好,农药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甚至在一些区域农药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同时针对此类害虫的防治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为此,以解决此类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分析了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 水稻虫害防治现状
1.1 预防不到位
当前水稻管理工作中,多数农户是在确认病虫害发生之后开始实施治疗工作,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损失的出现。同时,当前农户普遍对于科学技术掌握不完善,认为病虫害无防治必要,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存在抗拒前期预防工作的情况。而实际上,落实预防措施所需的资金和精力,远小于病虫害发生之后所需的资金和精力,但由于农户通常不能对防治措施积极有效地落实,所以极可能造成病虫害发生且无法控制的情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
1.2 过度使用农药
当前对于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农药喷洒,该方式具有便捷性,可以及时地控制病虫害蔓延,从而降低农户经济损失。但若对农药过度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增加生态系统负担,还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进而则会出现虫害防治难度不断提升的情况,甚至导致食物上存在农药残留,并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另外,大量应用农药也导致农户经济负担和劳动负担增加。而实际上,防治虫害的过程具有系统化特点,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措施,不能仅依靠喷洒农药解决问题,而是应使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此项工作,所以在使用农药时,应尽量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以有效保存药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3]。
1.3 虫害蔓延
水稻虫害的种类较多,且不同时期的虫害种类不同,种子时期通常存在三化螟、稻飞虱等,分蘖期存在稻瘿蚊等,部分地区还能够出现黏虫和蝗虫,甚至出现蝗灾,导致水稻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在虫害情况较为严重时,其能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所以进行早期防治和及时控制十分重要,而农户普遍未掌握科学有效的虫害知识,甚至部分农户仅追求高产量而忽视水稻质量,未及时防治和控制,导致虫害不断蔓延,愈加严重,而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2 水稻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稻飞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工作人员对稻飞虱的灾害性认识不到位,在稻飞虱灾害来临初期,有些农业工作者会依据农业种植经验,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但此类措施的持续性不强,实际效果往往不好。2)农业从业人员在针对稻飞虱使用农药时,存在药剂种类选择不当、药剂使用方法以及药剂配比浓度不对的问题,导致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差。3)受限于乡镇虫害防治水平,一些农户选择的农药喷洒时机不成熟,施药不及时,相应的防治措施也不到位。4)一些乡镇在防治稻飞虱时,存在经费不足、资金投入不充分的现象,错过了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4]。
2.2 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结苞期用药问题明显。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很多农业工作者往往在发现结苞白叶时才着手准备打药,此时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多数在3龄以上。幼虫被藏在结苞卷叶的苞内,药液很难直接喷涂在幼虫身上,导致药物防治办法的防治效果较差。2)在使用农药时,会杀死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如蜘蛛,导致可结网的蜘蛛数量不能很好地满足虫防治的要求。3)很多农业工作者凭经验对稻田喷洒农药,但近些年来,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入期发生了变化,相较于以往的时期出现了提前的现象,但很多水稻种植工作者依旧在8月下旬喷洒农药,导致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的防治效果大打折扣。4)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施药技术相对落后,存在早上带露水打药、喷水量不够、漏喷等问题[5]。
2.3 二化螟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受限于综合素质水平,很多农户并未做好二化螟防治的前期准备工作,而是将防治重点放在防治工作的后期,但此时虫防治的成本较高,防治难度也较大。2)在防治二化螟时,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现象。化学农药会残留在农作物的表面,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同时,大量的农药积累,也使得水稻农田土壤成分发生了变化,影响水稻生长的整体质量。3)在使用针对二化螟的农药时,很多农户忽视了农药的正确使用方式和时机。二化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其成虫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9月,此时期也是一年中二化螟问题最为突出的时期。水稻种植者往往在此时大量使用农药,并未将农药的使用与二化螟生长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不仅导致农药的大量浪费问题,也污染了水稻种植环境。
3 水稻虫害防治问题解决对策
3.1 稻飞虱防治问题解决对策
1)农业防治。可选择抗虫性较好的水稻品种,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工作,破坏稻飞虱的生长条件,使其无法正常发育。期间,可采用连片种植的方式方法,合理优化农田整体布局,防治稻飞虱迂回转移。2)物理防治。可利用稻飞虱成虫趋光性较强的特点,在稻田周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而开展对稻飞虱的诱捕诱杀工作。3)生物防治。可将稻飞虱的天敌引入稻田中,如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此外,蜘蛛、线虫以及菌类在防治稻飞虱的过程中也可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稻飞虱破坏范围的快速扩张。4)化学防治。合理选择农药喷洒的时期,可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洒农药,并应选用效果好、毒性低的农药,如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每667 m2用25%撲虱灵(噻嗪酮)等农药。在使用此类农药时,应注意保护稻飞虱的天敌,喷洒农药的时期应控制在若虫2~3龄盛期,进而提升农药防治工作的针对性,促使其发挥出更好的应用效果。
3.2 稻纵卷叶螟防治问题解决对策
1)防治时期。防治时期应选择压治1代、主治2代、挑治3代,针对低龄幼虫,喷洒农药的时期越早越好。例如,在防治2代稻纵卷叶螟时,最佳的防治时期在虫卵孵化的高峰期到1~2龄幼虫灾害发生的高峰期,与其对应的防治适应期一般为每年的8月1—5日,且防治适应期应为幼虫3龄之前,时间在每年的8月4—12日。其中,8月12日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临界期,如果超过这个时期,稻纵卷叶螟防治工作的难度将会增大,防治成本也会升高。2)化学防治。针对稻纵卷叶螟,应选用杀虫、杀卵作用期长的长效化学药剂,此类药剂应在稻纵卷叶螟孵化的高峰期到幼虫成型的高峰期之间喷洒。例如,可选用每667 m2用20%氟铃·辛硫磷乳油100 mL,混配92%杀虫单可溶性粉剂60 g,此类化学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较好,可有效杀死受控区域内的稻纵卷叶螟,并具有长效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超过90%。在防治适应期,可采用每667 m2用5%氟虫腈悬浮剂40~50 mL、混配90%敌百虫原药90~100 g,此类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可维持在90%左右。如果防治时期超过了防治适应期,应调整化学农药的剂量,增加农药喷洒量,并提高农药喷洒的均匀性,进而可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后期,依旧发挥较好的农药防治效果。3)生物防治。应用“稻鸭共生”模式,每667 m2稻田投放鸭子100只,于田边建一简易鸭舍供鸭子休息,“稻鸭共生”持续60 d左右,至水稻孕穗开始,结束“稻鸭共生”模式。
3.3 二化螟防治问题解决对策
1)农业防治。使用合理有效的办法对水稻的秧苗进行处理,提升水稻秧苗的抗虫害能力,也可选用抗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2)物理防治。二化螟幼虫孵化成成虫的高峰期一般在每年的6月底到8月初,在此期间,可在水稻草垛周围放置杀虫灯,进而使用杀虫灯有效诱杀成虫。在水稻田内,可使用干式飞蛾诱捕器,此类杀虫器具对二化螟的诱杀效果较好。3)生物防治。结合二化螟的繁殖特点,引入赤眼蜂、茧蜂等寄生天敌,同时在不破坏稻田原有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可引入蜘蛛、青蛙、蜻蜓等二化螟捕食天敌,进而有效提升生物防治效果。4)化学防治。在使用与二化螟防治相关的农藥药剂时,应在确保较好的幼虫击杀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对二化螟寄生天敌以及捕食天敌的误杀,从而确保水稻生物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并在化学防治措施的辅助下,进一步强化二化螟防治工作的整体效能。
4 结语
分析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明确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广大水稻农业种植工作者可结合当地水稻种植的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虫害防治措施,并依据当地虫害发生的实际特点,灵活变通虫害防治的方式方法,进而切实提高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减少虫害对水稻种植整体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耿维.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0(12):110.
[2] 张晓玲.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农家参谋,2019(04):56.
[3] 黄少林.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9,6(02):1.
[4] 濮倩.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9,22(14):245.
[5] 齐秀杰.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05):68.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