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谦
教育部印发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为我国培养专业的设计师,发展优秀的现代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社会中则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类人才。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各式各样的设计公司应运而生,随之也为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带来了工作岗位。我国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学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事实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大部分的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专业教育陷入了困境,需要重新寻找出路,这种教育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文章则对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措施進行探讨。
艺术设计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种主观能动行为,是将人类社会发展积累的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及审美情趣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改造人类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根据不同的对象大致可分为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染织与服饰设计六大类。艺术设计教育则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新一代艺术设计的人才活动的整个过程。艺术设计包含艺术教育,并且艺术教育在艺术设计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持续性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一)生源素质不高
首先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文化在基础方面比较落后。因为报考中职的学生大多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导致他们被迫选择中职学校,鲜有真正爱好艺术的,又加上中职艺术院校的招生门槛低,不对报考的学生进行专业性质的面试,所以中职艺术院校招收的学生中基础好且艺术素养高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增加很多难度,教学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是学生的专业性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足。目前在我国,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走高等教育的路子,高等教育在我国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中专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报考中专的学生不以为意,随便选择几个专业或只是觉得艺术设计专业有趣,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可实际上,艺术设计并不是如字面意思般简单,这一专业对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美术功底甚至是天赋都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接触这门专业后,或是因为不感兴趣,或是因为跟不上进度,或多或少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在学习上十分被动,甚至毕业后学无所成。
最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危机意识欠缺。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则是,学生在入学时并非是自愿的,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比较消极;外在因素则是,家长对于学生读中专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过早地进入社会,让学校管束孩子三年,忽视自己的作用。加上社会中的竞争对于中职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对毕业后的事情就感到迷茫,这种迷茫的状态无法得到解决就会出现懈怠现象,助长自身的不良习惯,对专业性知识求知的欲望较低。在教师上完课后,除了必须做的作业,学生不会自觉地对课上学的内容进行课后巩固,记不住基础知识,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高,专业能力不强。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的需求脱节
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随意性,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并且课程的内容和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出入,并不能在学生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之间建立起连接的桥梁。除此之外,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内容安排的顺序都是不合逻辑的。例如课程内容仍旧使用旧课本,就不能及时地将艺术设计中新的内容、新的概念理论教授给学生,与社会发展脱节,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不利的,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困惑。
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与社会脱节,陈旧的知识内容之间也没有连贯性,知识缺乏系统的结构,学生就不能进行系统的学习。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严重脱节,教师的讲授显得空白无力,学生学得不明确,理解难度大,容易遗忘。
(三)“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中职教师和普通中学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中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因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与社会接触,所以,很多实际的经验要从学校中学习。教师理论知识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巧讲精练。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中职教师水平现状来看,讲授专业课的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实践课的教师对理论了解得不深刻。例如,艺术设计专业中,艺术设计手绘课程与电脑软件设计课程之间是需要桥梁连接的,但是教授艺术手绘的教师对电脑软件知之甚少,电脑软件课的教师艺术造诣也不高,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二者联系起来,只看作是单独的两门课程。加上大部分教师未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仍停留在原始的知识基础上教授,对市场企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熟悉,缺乏对这一行业的理解。尤其是近年来报考中职的学生人数增多,“双师型”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中职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加重,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没有稳定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
在我国,中职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在第三年时学生就会进行社会实习。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中职学生实习难,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各企业担心招收实习生会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加重自身的成本。绝大多数的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没有办法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场所,加上学校和企业的联系不密切,无法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实习事宜,很难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参加实习,学生就只好选择和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实习,有的甚至找关系盖了章之后在家等毕业证。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没有吸取到专业的经验,毕业后很难接手公司布置的任务。
(一)制定合理的招生方案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应注重招生质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控班级人数,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招生时也要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测试,提供生源的专业素质,招收具有艺术设计天赋的人才。在保证了生源质量的同时,也要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社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当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发展,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合理选择教材,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院校教授的课程内容决定了本学校要培养什么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选择教材和设置课程之前,就要深入艺术设计企业内部了解行情,了解当前以及未来企业需要的人才和对能力的要求。做了相关的了解之后就需要专业的人士参与课程研究,讨论、分析、制定要开设的专业科目,根据公司企业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然后再设置课程。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考虑教材是否符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理念,是否已经涵括新的理论概念,总之要紧跟艺术设计的发展。
(三)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性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连接学生和课本知识的桥梁,很多政策的实施落实要依靠教师来实现,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教师理论的高度以及实践的操作的能力都会对学校课堂和学生产生影响。我国目前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素质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建设,例如选择专业教师到优秀学校进行进修,进行讲座学习,参加学术性的交流,鼓励主干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学历。不仅要让本校的教师走出去学习,还需要邀请校外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最好是一些大型艺术设计企业中人才进行经验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