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

2021-07-28 20:05苏海月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随着现如今教育系统的改革,小学之中的科目也会开始发生转变,而《道德与法治》的更改变化程度可谓是幅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当然,课程的改变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如此,教师也需要变化自己的教育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协助学生共同提高。本文,也会就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提出一些举措,帮助学生与教师合理的分析现在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对话性思维能力

伴随着新课标的运用,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足以满足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有甚者是将自己准备的教学方案发放至学生的手中。本文也将会强调多元化教学在教师教授内容之中的具体表现,但是并不代表多元化的涉及是将教材推至一边。对此,最好的方法便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了解到些许课外的知识,也逐步突出本文的主要宗旨: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

一、加强学生对于对话性思维能力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堂课程当中,其所了解的知識理论可谓是少之又少。对此,最直观有效的方法便是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且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的接受能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于对话性思维的运用,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且,合理的拓展学生对于对话性思维能力的认识更加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处状态,学习到自己乐意去学习的内容。

(一)利用对话进行情景式的教学举措

现如今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刻板教学模式的壁垒。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之中,教师也会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且进一步的设置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情境,有效地将对话中的内容与课堂中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之上,合理的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于语句之间的观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在对话式式教学之中,也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总结,加强学生自我对话的意识,并且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的《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章节之中,教师可以预先规划好与学生对话的题目,并且有效地利用起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他人对话的方法,带领学生赏阅学校的美丽风景,让学生思考感受与校园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学生在学校的地位意识以及对于学校的荣誉感,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自我对话的相对意识,进一步拓宽学生对于对话性思维能力的认知。

(二)合理设置问题,促进教学进度的进行

在《道德与法治》一课之中,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这一因素,设置出有趣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之中逐渐的参与进来,并且进行一定的思考与书写。长此以往,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推动了教师的教学进度,故而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这种方法的拓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存在,也会有其展现的突出作用。

例如:书本上涉及到《生命最宝贵》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于生活之中发生的现象进行相关的整合,向学生介绍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合理的询问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感悟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话性思维能力的意识,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并且增加学生对于生命的崇高态度,避免追逐打闹的事态发生。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学习之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并且合理的把握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对话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与沟通,合理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而对此,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合理的创建讨论学习小组。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父母多爱我》的一课当中,教师结合课本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设计讨论问题类似于父母的爱的方式,如何可以回报父母等,让讨论小组之间进行合理的思考。在此过程之中,合理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父母工作的不易,在父母用心呵护自己的时候,也需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教师的知识传授只是让学生了解到理论,明白这件事情的道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家中与父母和谐相处,感恩父母。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交方式,也同样学习到他人所具备的相关知识,为自己查漏补缺。在直观上而言,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更大一程度的影响彼此之间的学习状态。故而,对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一举措,也将会是积极,必然的趋势所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以及启蒙的关键时刻。故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之中,需要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合理的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能力。如此一来,也将会提升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及组织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仅仅增加了对于道德、法治的了解,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少筠.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对话性思维[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2):109,114.

[2]钱倩.充分利用对话主体,形成完整对话体系——试探《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话体系的构建[J].启迪与智慧(中),2020(06).

作者简介

苏海月(1981.08.0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北京,职务/职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