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
动画片《崂山道士》中的主角王生,夸耀自己学会了穿墙术,结果几经尝试,最终被撞得头破血流。这个故事被我们当作笑话来看。但是,在微观世界里,借助于量子隧穿效应,“穿墙而过”就能够实现了。
那么,什么是量子隧穿效应呢?举个例子,你的面前有一堵墙,当你想要去看看墙另外一边的风景,通常怎么办呢?翻过去!那么你翻过去所需要具备的能量,必须要大于墙最高点处的重力势能,这样才能保证你不会中途摔下来。
但是,到了微觀世界,如果这面墙的厚度薄到1 纳米的时候,而你变成一个电子大小,你就有机会“穿墙而过”,就像是从一条隧道中穿越过去一样,这就是量子隧穿效应。这面墙被称为能量势垒,也就是说,如果微观粒子遇到一个能量势垒,即使粒子的能量小于势垒高度,它也有一定的概率穿越势垒。所以,《崂山道士》的故事在量子世界里并不稀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穿墙”的概率和墙的厚度有着非常敏感的关系,墙的厚度每增加0.1 纳米,“穿墙术”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至1/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子隧穿效应不仅仅用于解释物理现象,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此为基础诞生了形形色色的隧穿器件和仪器装置。扫描隧道显微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微观形貌,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探查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隧道显微镜里的原子探针极细,其针尖位置往往只有一颗原子。和普通的显微镜不一样,它并不能直接“看”到物体,而是通过上面的探针一点点把物体的轮廓“摸”出来。而且这个“摸”也不是真的摸,原子探针在工作时其实并不接触被扫描的样品,而是从样品头顶轻轻地掠过,通过针尖与样品之间的隧穿电流来探测样品表面的信息。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针尖与样品之间存在一个绝缘的真空层,由于隧穿的概率与“墙”的厚度有着非常敏感的关系,所以,当我们检测出隧穿电流,就等于知道了探针尖端和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如果我们保持这个距离不变,探针在扫描过程中就会随着样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针尖在每个位置上的高度,描绘出样品的形貌,实现成像了。
我会“穿墙术”——中微子
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中微子,太阳和核电站也会产生中微子。
中微子是名副其实的“幽灵粒子”,它能够悄无声息地穿过人体和墙壁,每时每刻都有超过1000 亿个中微子穿过地球上的每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包括此刻你的身体,但你毫无知觉,是真正的如入无人之境。
伽马射线可以穿透20厘米厚的铅板,但与中微子的穿透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高能中微子几乎可以穿梭整个宇宙。科学家设想利用中微子的这种特点,来做地球断层扫描,让埋在地球深处的奥秘一览无遗;还设想让中微子穿透地球传送信息,这样长距离通信就可以不用经过卫星和地面站兜圈子了。
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但可以用来观察材料表面的原子排列,而且能用来移动原子:用针尖吸住一个孤立原子,然后把它放到另一个位置。这就迈出了人类用单个原子这样的“砖块”来建造物质“大厦”的第一步。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扫描隧道显微镜将有更广阔的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