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荣
在语文教材中,基本每一篇课文课后要求中都会出现“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字样。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将课文读一遍。由此可见,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在众多学习方法中,读的方法从出现就一直沿用至今,再次证明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当然,读分很多种,不同的读法对语文学习有不同的作用。本文将从阅读的作用、当前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最经常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朗读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他们语文学习的程度,也反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读,是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深度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愿意学习语文,已经成为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时间以来,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就是一堆文字的组成,当遇到某些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就会十分苦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随着课文中故事的不断推进,慢慢地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当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阅读全文,探索文章的内容。这可以促使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成绩。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航标,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寓言故事、古诗、文言文等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文的不断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在之后需要写作或者演讲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读过的好词好句给自己的文章添彩。另外,阅读的时候学生还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适当的表达方式,提升表达的能力。
3.促使学生深度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就充分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读的次数多了,有经验了,那自然就可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了。通过一遍遍阅读,学生就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段落,然后进行揣摩,就可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情感了。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不够重视
每一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尤其是进入高年级之后或者是文章篇幅比较长的时候,教师一般不愿意在课堂上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是给的时间不充分,或者没有给出阅读的具体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直接把课文大纲列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大纲讲课文,讲完后也没有重视学生的复习。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也不重视阅读的作用。这样,随着学习进度的加深和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逐渐丧失。
2.学生不认真对待阅读实践
学生不认真对待阅读的原因来自教师、家长、同学和自身等。当教师和家长对于阅读没有要求时,一些自制力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就会不进行阅读,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还有的学生在教师布置阅读任务的时间开小差,做别的事情,对待阅读任务十分不认真。
3.阅读方法不正确
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怎么断句、阅读,导致学生在学习长文章和诗歌等时即使将全文读了一遍,也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必须要花大量时间反复阅读,但还是不能完全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为阅读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之后就不再愿意花时间进行阅读了。时间长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弱。语文是贯穿小学到高中的重要科目,如果语文成绩受到影响,那学生的整体成绩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解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1.教师要加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阅读是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堂的航标。熟练朗读课文是学习每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加大对阅读这项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视。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对文章进行通读,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查询,把注音标注在相应字词的旁边。然后,在阅读中找出自己无法理解的部分,留到课堂上进行解答。在每节课正式进行授课之前,教师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可以是限制時间自由朗读,可以是教师带着学生通读,可以是学生齐读,还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另一方面可以检查预习成果,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和课后问题再读一遍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解决课后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对待阅读的态度
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小且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教师要把好课堂关,保证学生完成课上的阅读任务。家长要把好课下关,保证学生完成课下阅读任务。家长与教师之间也要进行配合,互相反馈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成果,课上的问题课上纠正,课下的问题家长纠正,使学生从小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些学生厌恶阅读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设相应的阅读课程,比如阅读方法分享课、好文好诗阅读课等。真正将阅读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古诗词和长句难句应该怎么进行断句,在阅读中怎样可以更快地找到文章的主要段落,分析出其所要表达的情感等。当学生学会这些阅读方法并且把阅读看作是必修课的时候,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例如,在学习《学弈》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提前将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查阅后标注出来。文中包含“也、之、矣”等文言词语,教师要告诉学生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教会学生分辨文中的连接词,学会给每句话断句,然后再联系注释一步步翻译这篇文言文。在这篇文言文中,“弈”字出现了很多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分辨一字多义,也要教导学生在遇到文言文时,首先要保证知道每个字读什么,然后根据注释和上下文进行翻译,最后总结出表达的情感。
4.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1)设置问题,带着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借鉴课后习题,或者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考试重点等,使问题带有启发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语文成绩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提问“鲁滨孙先后到了哪些地方”“他在这些地方又经历了什么”等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文章,回答问题。
(2)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对文章进行细读
一篇课文中少不了的就是重点词句。在阅读文章时,教师要将其重点指出,并要带领学生对重点词句中的每个字进行解读,一般将重点词句解读清楚了,就能理解整篇文章了。
(3)注意联系前后,重视文章中的标点、插图
一篇文章,尤其是叙事、表达情感的文章,前后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些特殊标点和文章的插图也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章中的插图和特殊标点符号,找到文章中的连接词,体会上下文中情感、故事的转折。
(4)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詹天佑》《怀念母亲》《我最好的老师》都是写人的文章,表达的是对名人的敬佩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写的是对祖国的惦念和回到祖国后的激动心情;《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在北京人们怎样庆祝春节。不同的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同,应用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配乐或者播放相应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体会其中的情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布置阅读任务;组织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好文章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利用早自习、晚自习的时间带领学生对学习过的文章进行朗读,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还要分析当前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改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