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随着素质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1.思想上不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家长、教师都把文化课程放在首位,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处于被动教学状态,导致美术教学流于形式。
2.教学方式不灵活
长期以来,受课时少、授课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等因素制约,教师教学方式不灵活,只是简单地讲授美术理论知识,让学生临摹或记背知识点,忽视了绘画方法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3.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美术教学评价方式还不够合理,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1.课前准备不可懈怠、随意
由于美术教学用具较多,所以课前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开学初要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学具,课前还要提醒学生带好学具。例如,国画课的学具有墨汁、毛笔、调色盘、宣纸等。宣纸纸张较大,我一般都会提前教学生裁剪,让学生在家做好准备,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导课设计要灵活多样,不可生搬硬套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段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内容,低学段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的内容。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导课语,导课语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此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影视片段、漫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讲授《大师画我也畫》一课时,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段立体主义变形过程的视频,当学生看到物体通过错位、翻转变成一幅作品时,他们欣喜若狂,创作欲望高涨。
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条件。小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强,但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较弱。作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例如,讲授《生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让他们观察走廊的变化,说一说教学楼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再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就会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我顺势说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透视现象,这样轻松地就解决了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了很多建筑物的图片,让他们分析其中的透视关系。这种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又如,在手工课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本土材料,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艺术之美。在绘画方式上,我们不应拘泥于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多种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再如,讲授《家乡的老房子》一课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用某种固定的方式体现老房子,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即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4.巧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师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与感受,让学生主动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一堂好的美术课,教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