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斌,李新枝,刘艳会
(湖北省襄阳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病区,湖北 襄阳 44100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手足口病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在接触、交流中可能导致患儿手足口位置发生疱疹、溃疡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婴幼儿抵抗力差,很难抵抗病毒入侵,而手足口病发生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染范围较大,可能有区域性发病的情况,家庭、医院、社会等均会面临压力。手足口病,尚未研发出特效药物,在各药物中,利巴韦林能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抗病毒活性强,但此药物使用后,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生白细胞减少、贫血症状,药物安全性不足,患儿家属接受度低[2]。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得到使用,前者能阻止病毒复制,后者能减轻炎症反应,联合使用对手足口病有独特的价值[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旨在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参考组男24例,女21例;病程0.8~3.4 d,平均(1.66±0.87)d;月龄2~38个月,平均(22.73±4.09)个月。治疗组男23例,女22例;病程0.6~3.6 d,平均(1.71±0.64)d;月龄3~37个月,平均(23.19±4.53)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此前未行手足口病治疗;患儿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不过敏;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家属无法协助患儿用药;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脏器功能损伤;有精神障碍;有其他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参考组行利巴韦林(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779)治疗,在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加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剂量为10~15 mg/kg。治疗组行重组人干扰α1b(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S10960058)+炎琥宁(沙洋天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20),前者以1μg/kg的剂量加入1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对手足口病患儿行雾化吸入,后者则以10 mg/kg的剂量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行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症状恢复时间:疱疹、体温、口腔溃疡、食欲等。炎症水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于治疗前后进行指标的观察。临床疗效:无效,疱疹、体温、口腔溃疡未好转,炎症反应严重;好转,疱疹、体温、口腔溃疡于服药后72 h内恢复,有轻微炎症反应;治愈:疱疹、体温、口腔溃疡于服药后48 h内恢复,无炎症反应。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疱疹、体温、溃疡、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疱疹 体温 溃疡 食欲治疗组(n=45)2.31±0.941.17±0.233.03±0.682.52±0.66参考组(n=45)3.85±1.212.59±0.554.29±1.433.49±0.73 t值6.742 315.978 55.337 96.611 9 P值0.000 00.000 00.000 00.000 0
2.2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0、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0、IL-6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s,pg/mL)
表2 两组炎症水平比较(±s,pg/mL)
注: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
组别IL-10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45)49.43±6.2718.23±2.9636.15±6.3310.34±2.26参考组(n=45)49.18±6.0831.74±4.8436.72±6.2920.78±4.39 t值0.192 015.974 20.428 414.183 8 P值0.848 20.000 00.669 30.000 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手足口病是小儿多发性传染性疾病,婴幼儿是主要发病群体,致病病毒有20多种(型)肠道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常见。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很难抵抗各致病病毒的入侵,增加小儿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性。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有口腔溃疡、发热等症状,在春夏季节的发生率较高,而在其病毒传播扩散中,传入途径极广,有唾液、粪便、污染物品、床上用品等,若未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则具有较高感染风险[4]。初始时,手足口病仅有低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传播感染进展中,手足口部位会有皮疹、口腔溃疡症状,更甚者有脑膜炎、肺水肿疾病,无法有效控制致死率,对婴幼儿的危害性极大。小儿手足口病,在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下,有区域性发病的可能,但很难找到特异性药物,成为临床治疗难点[5]。
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利巴韦林应用广,作为抗病毒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病毒效果强等优势,能抑制手足口病患儿入侵病毒的增殖与扩散,且利巴韦林的吸收速度快,短时间内即能缓解手足口病症状。然而,利巴韦林安全性欠佳,经使用后,无法结合血浆蛋白,在红细胞中有极大的蓄积量,导致手足口病患儿发生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患儿家属接受度较低[6]。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1b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素同靶细胞表面干扰素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内2-5(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而实现。对手足口病患儿行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后,可增强T、K细胞生物活性,患儿淋巴细胞被诱导后能消灭病菌,使患儿对柯萨奇等肠道病毒保持较强的抵抗力。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让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保持较高的细胞毒性作用,激活巨噬细胞清除、吞噬作用,能更好的抑制病毒扩散与传播[7]。但在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后1.86 h左右即会达到吸收半衰期,应用受限。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好,药物中的穿心莲有镇痛抗炎之效,能刺激患儿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其中性粒细胞保持较强的吞噬能力,继而有效改善手足口病带来的炎症反应。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的使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能抑制病毒的合成及传播,使用后能结合细胞受体,阻断病毒的扩散,且此过程不会对合成细胞蛋白产生影响,药物安全性高[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疱疹、体温、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与王泳霞等[9]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除缩短手足口病症状恢复时间外,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还具有提升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有效率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小儿手足口病的各种治疗药物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炎琥宁的有效性高,能迅速缓解手足口病患儿炎症反应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