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摹手追 甘苦自道
——评《古典诗歌写作入门》

2021-07-28 07:13李经纬
师道(人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诗古雅格律

李经纬

邹金灿先生是当代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他对待各种纷繁的诗论,始终秉持这样一个原则:能者居先,即诗写得好的人,其诗论往往更具价值。严以律己,他此前出版的几本关于古诗文赏会的著作,都会附上自己的诗文作品,这既是作者言行一致的明证,也足见其对自身诗文水平的自信。

邹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古典诗歌写作入门》,是他多年学诗的结晶,也是诗人创作的甘苦之言。不同于一些语焉不详的学诗著作, 《古典诗歌写作入门》务求深入浅出地讲解古典诗歌的格律,同时切实开示作者亲身印证过的学诗门径,真正当得上“道术兼备”四个字。可以说,该书举重若轻,极具可操作性;而在众多学诗入门指导著作中,又以诗人自道甘苦的缘故,更具参考价值。

系统化的 “道”和 “术”

古代关于诗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从钟嵘的《诗品》到唐宋明清诗话等撰述,层出不穷,虽然其间有不少胜义,但总的来说显得繁杂零碎,不成系统。对于现代的初学者来说,首先不易理解这些作品,其次更缺乏足够的积淀去甄别好坏,甚至读完之后易生门户之见,不利于通体学习。

近代以来,社会剧变,古典诗歌所植根的社会和文化生态亦不断受到冲击。由于缺少了相应的语境与用途,古典诗歌创作成了一项需要专门学习的“屠龙技”。

晚清的时候,社会便多见讲授古典诗歌写作技巧的书籍,至民国时可谓大盛。但书籍虽多,弊病不少。有的故弄玄虚,缺乏实践性;有的饤饾琐屑,全无体系。丁福保在《诗钥》中以问答形式表达了他对当时此类书籍的不满:“问:‘余拟学作诗而不得门径,近买新出版之 《诗学入门》 《诗法捷诀》等书十余种,阅之皆无入门之法,请示其要。’”可见很多教人写诗的书根本无法指导初学。

但即使丁福保看到了这些书的弊端,其《诗钥》亦是仅就初学写诗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展开论述,实操性仍然不强。总的来说,晚清民国一批指导古典诗歌创作的著述已不太适合现代的需要,而现阶段一些通行的诗词格律入门书籍,又往往在格律、语学等问题上求之过深,很容易吓退初学者。

有感于这样的现状,邹先生在撰写 《古典诗歌写作入门》一书时,即着重于展现系统性与实操性。其书分为三部分:“格律篇”“义法篇”及 “实践篇”。“格律篇”以平易清通的语言,通过大量的诗例,晓畅地讲解了古典诗歌的格律范式与禁忌,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又穿插了一些以格律来验证异读字平仄的小知识,饶有一番推理的趣味。

“义法篇”则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中体悟、印证的甘苦之言,是他个人诗学审美的基本原则。该部分内容向读者展示了作者验证过的学诗门径,持论中正,又娓娓道来。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既能令读者感受到庄严的学诗态度,同时又能给予读者掌握古典诗歌写作技能的信心。尤为可贵的是,在强调标准化的今日,作者基于 “好诗各有不同的好,坏诗往往有相同的坏”这一观点,指出了坏诗的一些常见弊病:“文胜于质”“成语入诗”“堆砌景语”“蹈袭”“拘束”“容易句”。倘若学诗者能够克服这些弊病,诗作的整体水平将有一定的保障。

“实践篇”是此书的一大亮点,作者将自己写诗、改诗、评诗的过程,毫无保留地展示给读者,同时将构思、修改、定稿的过程较为保真地示范一遍,以便初学者揣摩学习,极具参考价值。如果说“格律篇”向读者讲解了古典诗歌创作的术,“义法篇”阐述了道,最后的“实践篇”则是向读者展示道术融合的清晰过程。这部分内容的重要价值在于:第一,告诉读者“格律篇”和“义法篇”的内容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行之有效的一套系统;第二,以具体而微的实例作为这套诗学系统的说明书,启发读者加强运用。

总之,该书在立意和内容构成方面,很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是一本简明扼要、能够切实帮助读者掌握古典诗歌写作方法的入门宝典。

在心摹手追中成就古雅之路

《古典诗歌写作入门》开示的是一条追摹古雅之路,书中引用了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的说法:“艺术中古雅之部分,不必尽俟天才,而亦得以人力致之。苟其人格诚高,学问诚博,则虽无艺术上之天才者,其制作亦不失为古雅。”作者解释说:“王国维此文谈了这样一个意见:世间的美学作品,主要是由天才创造的,但普通人也绝非没有希望,可以通过摹古这一做法,制作出古雅的作品,达到与天才相提并论的程度。”

也就是说,选择摹古这一道路,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最佳选择。因为天才是非常罕见的,而普通人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天才所创造出的语言、法度来接近乃至媲美天才,即如牛顿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摹古不仅应用于古典诗歌创作方面,诸如书法、绘画、民族音乐等领域,人们无一不在摹古之中成就自我。毋宁说,在心摹手追中成就古雅之路,是中国文艺的固有传统,是历代先贤验证过的“终南捷径”。

说 “终南捷径”,是指它的可行性而言,这条路其实需要下相当的苦功,并不快捷。追摹古雅首先要大量的阅读积累,需要熟悉、内化古人的词汇、文法,培养文言语感。开展这个积累,最为直接且扎实的方法就是记诵。

《古典诗歌写作入门》非常强调积累记诵之功,因为那些被真正记忆的诗文,才是个人真正的存货,是能够随时随地拿来使用的材料,并且人类记忆联想的能力,永远是数据库所无法提供的。

材料充足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模仿和使用的问题了。所谓摹古,并不等于仿古,更不是制造假古董。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在化用前人五、七言诗句的时候,直接取用原诗句的字最好不要超过三个,不然就有蹈袭之嫌。陈与义《伤春》诗“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上句取李白“白发三千丈”,下句取杜甫 “烟花一万重”而各加两字,转出新意,是很成功的艺术尝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宜上手就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容易养成取巧的习惯。

摹古更深层的含义在于,运用古人的词汇、句法来陶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中国传统学问本质是“为己之学”,诗中是否具有真我,系判断古董真假的唯一标准。譬如,明代倡导复古理论的前后七子,号称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诗文确实是有几分汉唐的样子,但大多空洞无物,反而制造出不少假古董来。这是值得后学引以为戒的事情。

邹先生围绕追摹古雅这一宗旨,以实际创作体认道出了许多重要的关节。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在这里一一进行介绍,但毫无疑问,书中的论述对于我们的追摹古雅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倘若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并付出努力进行写作,一定收获匪浅。

不止于诗

诗歌因为具有优美的形态以及承载了人的丰富情感,对人有着天然吸引力。可以说,极少人会说自己不喜欢诗。所以,要快速引起一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非诗歌莫属。借助诗歌的感化作用,使人逐渐打开学问的大门,这是古人对诗歌的普遍认知。

在当代,人们通过学诗,会接触到更广更深的传统文化。无他,我们要懂古典诗歌,必须懂文言。另外,古典诗歌几乎免不了用典,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各种典故;为探知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又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诸多动作做下来,已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学习。

至于写诗,则不仅仅是深入认识雅,更是踏足 “雅”这一条长河,让自己成为其中一部分,正如日本著名中日文学关系专家小西甚一教授所说: “雅的表现是追摹全然完成的形态所形成,所以总是希望永远依傍典范形态而存在。不喜欢为别的形式所替代。这样的表现对享受者一方而言,就非有相当的预备知识不可;因为如果不知某一表现所师法的是什么先例,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美感可言。因此,雅的表现通常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拥有熟悉先例的享受阶层,进而创作者与享受者联成共同族群。”(《日本文学史》)

既然选择了一条追摹古雅的道路,那么平仄格律等规矩便如同氧气般不可或缺。在《古典诗歌写作入门》前言中,作者强调: “有些规则是束缚人的,有些规则却是帮助人的。当我们尝试越过或打破规则的时候,首先要警惕是否惰性在作祟。因为世间的一个常见现象是,许多人(包括那些数百年一遇的天才)在就范中求得自由。”这种反求诸己的自省、自律精神与勃发的生命力,不正是传统文化给予的吗?

因此,《古典诗歌写作入门》不仅是一本能教会你写诗的书,更是一盏帮你窥见更深更广传统文化的指路明灯。

猜你喜欢
学诗古雅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Two different emission enhancement of trans-stilbene crystal under high pressure: Different evolution of structure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宫毯:所谓礼仪尽在脚下方寸格律间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学诗偶感
学诗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