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伟,李 斌★,顾剑峰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1. 急诊医学科2. 胸外科,江苏 苏州 215500)
多发性肋骨骨折主要是由遭受撞击、从高处坠落、发生交通事故等原因所致。此病患者的胸部易发生塌陷或畸形,且骨折端易伤及肺部等胸腔器官。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使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肋骨骨折。此类手术主要是通过固定骨折端的方式促进其愈合,从而改善胸腔环境,恢复脏器功能。爪型接骨板是内固定手术中常用的固定材料。有研究指出,用爪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效果好等优点。但此手术操作复杂,且术中、术后风险较高[1]。相关的研究表明,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的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固定效果好、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恢复快等优点[2]。本文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
将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 年5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70 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骨折肋骨的根数≥3 根;具有进行手术的指征;意识清晰,可配合治疗;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神经损伤;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中途退出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爪型接骨板组(n=35)和解剖型接骨板组(n=35)。爪型接骨板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3 例;其年龄为24 ~58 岁,平均年龄(41.02±1.64)岁;其中致伤原因为遭受撞击的患者有14 例,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14 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7 例。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中有男28 例,女7 例;其年龄为26 ~55 岁,平均年龄(40.79±1.62)岁;其中致伤原因为遭受撞击的患者有15 例,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12 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8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抗感染药、抗血栓药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爪型接骨板组患者采用爪型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准备好术中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械。对患者进行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其术前CT 检查的结果、骨折类型、受伤位置等协助其取合适的体位。做适当长度的切口,逐层进行皮肤、皮下组织分离,之后沿背部、胸部肌肉走行进行钝性分离,直至骨折端显露。根据肋骨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爪型接骨板,剥离骨膜。在此期间,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组织及胸膜。塑造接骨板时应注意符合肋骨的长度、特征等。之后进行骨折复位,完成复位后对骨折处进行固定。使用钢板将接骨板的爪足夹持住,确保其紧贴于骨折处(注意夹持力度应适宜)。对术区进行常规止血后,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术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抗血栓等治疗。为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术前准备方法同爪型接骨板组。根据患者肋骨的直径为其选择合适型号的解剖型接骨板。先将接骨板固定于骨折上端(注意保护肋间肌),确保其紧贴于肋骨之上。使用固定螺丝固定接骨板,在完成固定后,对术区进行常规止血。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术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抗血栓等治疗。
1)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和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 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3)并发症。在术后,连续7 d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如钢板脱落、胸腔感染、胸腔积液、胸腔出血等)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P>0.05。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 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h) 引流量(mL) 住院时间(d)解剖型接骨板组(n=35) 31.58±5.69 1.04±0.28 98.64±8.59 12.65±2.58爪型接骨板组(n=35) 58.45±6.84 1.08±0.26 112.87±9.68 14.54±3.16 t 值 17.867 0.619 6.505 2.741 P 值 <0.001 0.538 <0.001 <0.001
在术后3 d,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分,± s)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t 值 P 值解剖型接骨板组(n=35) 7.16±0.75 2.18±0.32 36.131 <0.001爪型接骨板组(n=35) 7.14±0.81 3.05±0.46 25.976 <0.001 t 值 0.107 9.185 P 值 0.915 <0.001
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71%)低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2.86%),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是指多根肋骨骨折。此病主要是由严重胸部创伤所致。此病患者易出现胸部一侧塌陷或胸壁软化,部分患者可因胸廓变形而发生胸腔器官损伤或因骨折端刺入肺部而发生气胸、血胸及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胸腔感染、胸部畸形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肋骨骨折。通过进行手术固定可重建胸壁、改善胸腔环境,从而可恢复胸腔器官的功能,保护胸腔结构。爪型接骨板是内固定手术中常用的固定材料。有研究指出,用爪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效果好、术后患者骨折处愈合快等优点。但进行此手术时需剥离骨折端周围的骨膜,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性较高(易损伤胸腔血管,引发胸腔出血等并发症)[4]。相关的研究指出,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术中不会损伤骨膜、血管等组织,手术风险较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其住院时间短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VAS 评分均低于爪型接骨板组患者,P<0.05。这表明,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固定骨折处只需分离对应肋骨上端的骨膜,不会损伤血管等组织,故安全性较高。且此类接骨板的设计特点更加符合骨折处固定、愈合及恢复的要求,术中使用固定螺丝对接骨板和骨折端进行固定可减少钢板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6-8]。
综上所述,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