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07-28 02:43韩登媛
乡村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区管护

韩登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北京 100714)

20 世纪60—80 年代,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逐渐被人工林代替。同时,森林质量下降,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水土流失等现象不断加重,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为此,从资源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探索我国天然林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天然林保护现状

1.1 森林生态效能逐步恢复

近几年,在天然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林分质量持续提高,森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水土流失强度逐渐降低、流失面积逐年缩小[1]。依据黄河水文监测数据可知,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我国每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量超过16亿t,每年向长江输入的泥沙量超过5 亿t,而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我国每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量减少6亿t以上,远期估计可减少8亿t。

1.2 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进程中,依托原有区域的资源优势,在市场的导向下,越来越多林农的生产观念发生了转变,集采集、养殖、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生产模式代替了原有的单一林业模式(见图1)。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助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

图1 采集+养殖+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生产基地

1.3 林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

在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进程中,乱砍滥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火灾等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严厉打击,各地林业案件的发案率逐年递减,林区秩序明显好转,林区社会秩序基本稳定[2]。例如,2007 年我国林政案件呈高发态势,林地年均流失超200 万hm2,而目前我国林政案件大幅度减少,较往年同期减少近万起。

2 我国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天然林防火建设基础薄弱

虽然当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员对新时期天然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部分区域工作人员森林防火意识不强,森林防火体系不健全,没有严格贯彻积极预防和积极消灭的方针,也没有及时更新和强化火情预警技术,导致防火建设基础薄弱,威胁着天然林的发展。

2.2 天然林抚育与改造不到位

在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各地严格执行了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林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循序恢复。但是,各地林区在新增林地和原有中幼龄天然林抚育与改造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没有适时抚育间伐导致树木生长势头衰弱,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以及病虫害等。

2.3 集体林保护模式粗放

在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集体林的保护模式较为粗放。加之多数林区属于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公益林所占比重较高,如天然林中公益林占70%,但没有合理分配公益林保护岗位,也没有明确对应岗位的管护责任,影响了相关人员长时间参与集体林保护的积极性。

3 我国天然林保护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夯实天然林防火保护基础

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是夯实天然林防火保护基础的关键。而建设森林火灾防控预警监测系统是提升天然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关键。因此,各地主要林区应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监测”的方针,建设完善的自动预警监测网络,切实提升林区的森林火灾防控预警监测功能。

完善的森林火灾防控预警监测体系主要包括数据层、基础层、业务层、展现层4个层次。其中,数据层主要是将火情转化为DB数据(数据库数据),基础层是以云技术为支撑提供网关通信服务、运营管理服务、数据统计服务、系统发布服务、文件目录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层主要包括实时火灾监测与定位预警子系统(短信预警、现场响应、应急指挥)、气候火灾等级监测与预警子系统(火灾预测、预测修正、气象火灾预警)、应急指挥与演练等信息服务子系统(应急指挥、应急演练、物资管理),展现层则是以全球广域网(World Wide Web,WEB)应用访问的方式展现相关模块,与保护管理者实现信息交互[3]。

3.2 细化森林抚育与改造条例

目前,在我国现有林地中,需要抚育的中幼龄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一大半。由此可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森林抚育与改造都是我国天然林保护的重点。经过多年生态建设,我国林地面积有所增加,新增林地大多数为幼龄林、未成林,需作为管护、培育重点[4]。

一方面,在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的基础上,及时对幼龄林、未成林林地进行透光抚育,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幼龄林、未成林抚育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持续森林经营、近自然经营、生态优先、生态有益性、因地制宜及经济节约原则,以培育健康、稳定、丰富和多元化的森林群落结构为重点,以郁闭度达到0.8及以上的幼龄林为对象,在目标树种受非目的灌木和杂草压制时间密留疏,保留优质树种和珍贵树种,去除劣质树种,伐除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藤条、灌木及次要树种,优化林分结构。

另一方面,对中龄林进行生长抚育,优化林木生长环境,同步提升林分质量。对郁闭度达到0.8 及以上、林分状况不良、林分分化明显的天然中龄林,依据林分结构,采取上层疏伐、下层疏伐以及综合疏伐相结合的方式,保留有益木、优良木和适量灌木,将“霸王树”“受压木”伐除,控制郁闭度在0.6 以上、0.7 以下,促使主要林层和次要林层均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养分和水分等生态条件支持,而且林冠形成梯级郁闭[5]。

3.3 完善集体林管护长效政策措施

集体林管护长效政策措施的完善是提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作效率的关键。因此,各地应从完善集体林分类管护政策措施、落实生态效益长效补偿制度等方面入手,实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在提高单位面积天然林管护标准的情况下,依据动态管理思维,在资源清查的基础上,从人工商品林和天然林两方面,进行经营机制、补偿制度、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以及政策体系等制度标准的分类、分区规划。对于前者,可以落实集约经营理念,给予林农更多的自主经营权,调动林农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后者,则需要指派专门的管理团队,并将团队成员的各种社会统筹支出纳入天然林工程建设补助范畴,降低人员流动率[6]。

另一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属于国家的重点公益项目,各地应在现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由固定长效补助机制代替原有的工程短期补助机制。同时,依据现有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标准,借鉴近几年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制定运行的经验,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在考虑区域生态脆弱性、重要性以及地位级差的前提下,进行现有重点天然公益林的分类别、长效期补偿,并适当提升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为长效保护机制的形成提供支持。

4 结语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为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虽然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已取得可观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各地应在大力开展森林经营培育的基础上,完善集体林管护长效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天然林管护力度,为天然林保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区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