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慧
预算管理重视度不足
财政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的首要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面将会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应重新进行内部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在财政管理方面,旧式的财政管理虽然在执行方面可以依照相关财政管理规定办理,但规定并未对于财政预算进行详细要求。这就体现出了旧式财政管理办法在预算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依照新常态思维,从“新”出发,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现有实际需求,结合旧式管理状态,进行否定之否定原则的思考,发现以往预算管理的问题所在并进行重视[2]。例如在预算管理方面容易出现预算划拨工作不切实际、预算分配不均、员工未经允许擅自挪用预算等问题,这正是行政事业单位内财政管理方面对预算管理重视度不足的体现[3]。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预算编制工作方面难以展开,在预算执行方面难以保证专款专用、难以平衡预算与实际收益之间存在的差距,在预算管理方面难以考核[4]。
监督考核体系不完善
“新常态”背景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以顺应时代的新型监督考核体系为基础,加强原有体系的监管力度,完善原有体系的管理漏洞,为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夯实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内预算的监管考核制度也应起到同样的作用,对员工如何使用已划拨出的预算、是否按规定使用预算等行为均起到监督管理效果。但现有监督管理体系只对财政管理人员工作起到指导作用,而并没有将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充分考虑在内,其他部门员工在资金“专款专用”方面的意识薄弱,常出现贪污受贿、私自挪用等情况,管理人员难以对预算资金进行整体管理,制度也未能对预算管理工作起到帮助作用,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5]。
缺少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的推进需要社会各行各业进行配合,在“新常态”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经济现代化应当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先列,财政管理成为帮助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力。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应与最新发展趋势相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现行财政管理形式已经逐渐向无纸化办公靠拢,这是由于传统纸质办公方式在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无意义的消耗,尤其是在财政管理的工作中,部分行政单位由于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将预算管理的工作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预算绩效评价等环节的划分,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难以融合,为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管理人员工作带来了阻力[6]。
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代化背景与“新常态”概念相结合的办公环境下,已经逐渐意识到办公体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传统纸质办公模式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繁琐、工作衔接不流畅、工作效率低下等众多人为因素引起的状况,但信息化建设能够避免人工在确定分工、简短办公流程以及方便交接环节遇到的众多沟通问题。首先,建设信息化预算管理体系应当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与工作现状,对新系统的项目分类与模块优化进行大体上的确定,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资产、政府采购等各项业务模块能够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建设,并在使用过程中流畅贯通,为预算工作的展开夯实初步基础。其次,应对现有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将主要流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导入系统,贯穿预算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使系统有流程可循、有规定可依,确保预算项目的全部支出与收益都能存入相应數据库,并且系统能自发进行周期化管理,进行全部过程的记录后自动生成期末反馈。最后,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一对一分析”的管理模式,针对每个部门具体情况与相应预期规划进行预算划拨的判定,形成“先谋事后安排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新思想,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改善并创新管理理念
旧式预算管理理念不能适应新的“新常态”新经济政策运行的大环境,也不符合新环境下人们对于预算分配的新需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理念的改善与创新势在必行。一方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创新应当从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监察制度开始。切合实际需求的预算管理监察制度可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预算工作过程的展开有着宏观角度的把控意义,能够一目了然预算管理的重点并对整体预算流向进行平衡统筹。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创新应当从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做起。行政事业单位内财政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制约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建立高素质预算管理队伍,需要事业单位加强统一培训,开展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学习课程,保持预算管理人员对于单位内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社会上经济发展方向的敏锐嗅觉,积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相关人员对预算工作展开的专业水平与预算能力能够继续提升。
优化内部保障机制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首先应该做到完善预算编制,这是因为财政管理工作想要完成预算的有效分配,应当通过预算编制具有的指导作用,利用财政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技能与知识储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实际需求与单位具体发展情况做详细调研,为财政预算的划拨工作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对其他部门工作情况有所了解,对各部门预算分配做好统筹规划,为预算的划拨打好真实有效的信息基础,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其次,应加强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源上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认知不足,导致预算管理工作难以进行。最后,应当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监管力度,及时对单位内财政情况进行监察与考核,保证内部流水的真实性,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7]。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财政预算保障机制,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严格执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助推社会经济的进步。
行政事业单位是与普通民营企业性质不同的社会服务性组织,通常指以国有资产为基础,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组织。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行政事业单位若想在保持其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帮助社会经济进步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自身财政管理模式,从预算管理工作的角度入手,与现代背景相适应。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理念运用否定之否定原则,将人对社会的理解与认知总结成规律,并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提升其思想高度,体悟出新的社会规则[8]。眼下正是“新常态”概念走入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不仅使各领域迈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促进了各单位在新时代的创新与改革。在此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重新思考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与相应优化策略,主动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获取新知识的敏感意识,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增设相应考评制度,加强预算工作监管力度,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创新预算管理理念,从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在事业单位内财政管理工作上有所创新,帮助事业单位良好运营,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北海分中心)
参考文献:
[1]蒙甜丹.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研究[J].纳税,2021,15(05):115-116.
[2]孟建军.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财经界,2020(28):116-117.
[3]王志勤,程秋蘭.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20(13):136-137.
[4]徐庆.新常态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20(08):98-99.
[5]石磊.新常态下强化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20(05):143-144.
[6]冯淼.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02):45-47.
[7]张爽.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市场,2019(30):107-108.
[8]闫君.分析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