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世界上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这样一本杂志——《花花公子》,创刊于1953年,号称包含了几乎所有男人们喜欢的元素:女人、美酒、汽車、男装,等等。出版后,作为一本占据了市场空白领域的杂志,它的销量节节攀升,享誉世界,以至于许多好莱坞女星以成为其封面人物为荣。
在杂志的带领下,一系列以男性为目标群体的延伸产业链建立起来:赌场、夜店等。无数中上层男性在这些销金窟中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而为了迎合他们的喜好,这些场所还招聘了许多“高质量”的女性,一位位年轻貌美且谈吐高雅的女性戴上兔耳朵和短尾巴,将自己装扮成与杂志logo相同的样子在这里招待男性客户。这些女性的“质量”高到什么程度呢?离开花花公子后,她们中有些人成为了文学家,有些人成为了医学家,还有人成为了科学家,比如,我们的女主角——波莉·马津格。
我们知道,美国一些成功人士都曾经有过辍学经历,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等,而波莉也赶过一趟辍学的“潮流”。
1947年,波莉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出生,7岁时随父母搬家到了美国加州。也许由于其母亲的修女出身和父亲的集中营经历,夫妻俩对波莉的教育持自由民主的态度,让她独立决定未来的人生方向。而波莉在该上大学的年纪选择了闯荡社会,她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辍学,开始了打工生涯。怀揣着明星梦,渴望成为爵士歌手的波莉,为了支撑自己的梦想,先后干过酒吧服务员、训狗师等工作,可惜她最终也没能遇到慧眼识珠的星探。
作为混血儿,有着出众的外貌且会说好几种外语的波莉,后来被人介绍到当时最有名的夜店——花花公子俱乐部当上了服务生,在这里,她获得了迄今为止最高的工资,并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花花公子俱乐部汇聚了许多上层名流,波莉在招待他们的同时,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谈论各类话题,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有一次,波莉招待的是两个常来光顾的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的生物教授,他们谈论起了蝴蝶的拟态,这是生物的一种生存策略,通过伪装成不好吃或可怕的样子来躲避捕猎者的追捕。波莉听着,忍不住插了一嘴:“为什么从来没有动物拟态臭鼬呢?”听到这个新奇的疑问,其中一位教授转过头打量了一下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比起侍应,你的思维逻辑其实更适合做个科学家。”面对这样的评价,波莉在开心的同时也有点不以为意,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教授是认真的—— 他再来喝酒的时候,都会给波莉带上几本《自然》《科学美国人》等知名科学杂志,给她灌输科学知识,吸引她的兴趣。
教授坚持了九个月后,波莉被说服了,她决定重新开始上学。波莉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完成了生物学的本科学习,并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拿到博士学位,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后,最后,她去了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在学校学习的波莉仍然很有个性,她选择的是很前沿的专业——细胞与分子免疫学。与其他的生物学专业不同,免疫学更注重理论与综述而非实验,因此,波莉的实验室常常只有桌子和椅子,而不是形形色色的实验器材和穿梭往来的实验人员。因为实验室的这种“空旷”,波莉将她的免疫实验室戏称为“幽灵实验室”。就是在这里,波莉“空想”出了她最知名的理论——危险模型,首次解释了免疫学上的一些久诀不下的难题。
波莉之前,最知名的免疫理论当属免疫学奠基人彼得·梅达沃提出的“自己异己模型”,这也是如今最广为人知的免疫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免疫系统能识别来自非自身的物质,从而开启免疫反应,比如细菌病毒感染或者器官移植时,免疫系统就能识别“非己”的部分,把“入侵者”赶出去。
但很快,免疫学家们意识到,这个模型还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如,对女性来说,男性的精子和着床的胚胎都属于“非己”的部分,为什么母亲不会排斥这些细胞?我们整天都从空气、水源和食物中接触到异物,甚至消化道中也充满了细菌,为什么这些异物就能与我们“和睦共处”呢?到底“异物”应该如何定义呢?波莉在阅读了大量前人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即“危险模型”。她认为,不是所有的异物都会引发免疫反应,只有那些会发出“危险信号”的异物,这些信号被人体感知到,才会引起免疫系统。危险模型的相关论文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免疫学家开始支持危险模型。
危险模型已经足以使波莉成为著名科学家,不过她并不满足于此,最近,波莉开始在“幽灵实验室”中寻找危险物质和危险信号。波莉认为,最广泛的危险信号当属分子的疏水部分(即不溶于水的结构),当分子的疏水部分暴露在外时,即发出了危险信号。这是因为生命起源于水中,且生物体内大多数的生理反应也发生在液体中,为了适应水中生活,生物分子通常会经过折叠过程,将疏水部分隐藏在分子内部或细胞膜内。而如果某个分子的疏水部分暴露在外,它将很容易与其他分子区分开来,从体系中被识别出来,继而遭到排斥。
对波莉来说,证实危险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让自己变成知名科学家,它甚至成为了“人们能和我好好聊科学”的唯一名片。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给波莉拍的纪录片中,她谈到曾经在花花公子俱乐部当服务生的经历对她的影响。在她刚开始进入学术界时,她与任何人谈话,“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上科学话题的正轨”,几乎每个人都或明或暗地表达过这样的怀疑,一个侍应女郎怎么能搞科研呢?甚至就连纪录片本身,似乎对她前侍应女郎身份的好奇程度也更重于她的免疫理论。
但好在,波莉心态健康又个性强硬,面对BBC不怀好意的镜头,她淡淡一笑,“花花公子兔女郎是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但现在,除了花花公子,人们更愿意和我好好聊科学。”波莉的这种底气正是来源于她思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这种独特性在她的论文中可见一斑。通常,一篇科学论文会有许多位作者,但波莉的文章一反常态,要么只有她一位作者,要么加上她的宠物狗。波莉在名不见经传时期曾向知名医学期刊《实验医学学报》投稿,文章只署了自己的名字。编辑认为这篇论文只有一个作者,结论并不可靠,给她退稿了。随后,波莉给论文新添了一位作者,不久,论文发表了。
后来,波莉的一位同学给她的老爸——《实验医学学报》的主编讲了一个笑话,“您知道波莉这篇文章后边的那个作者是谁吗?”主编说:“不是她的导师吗?”主编女儿大笑着揭开了真相:“那是波莉养的小狗——一只阿富汗猎犬的名字!”此后,尽管因此事遭到了《实验医学学报》长达15年的拒稿,波莉仍然没改她的独特——她的文章作者还是不超过三位。
特立独行的波莉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管多少人曾带着有色眼镜怀疑她的研究成果,她都会保持一贯的甜美微笑,更加拼命地努力,用成果作为对质疑者的回应。而这一切,只源于她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只要有兴趣,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