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力胜,李会强,张嘉懿,娜 仁,郭文伟,崔小健,李文亮,刘子惠,侯丽英,刘丹丹,司 萍,沈永明△
(1.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检验科 300400;2.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300203)
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备受全球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受到的影响尤为巨大,可累及多个系统,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1-2]。最有效的过敏性疾病防治方法是减少和避免过敏原的接触,从预防入手,减少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天津地区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特异性过敏原免疫球蛋白E(IgE)的分布特征,为儿童过敏性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患儿过敏原检测的数据,其中食物过敏原组合20 556例,男12 436例,女8 120例,按照年龄分组,婴儿组(<1岁,3 293例),幼儿组(1~3岁,7 334例),学龄前组(4~6岁,5 965例),学龄组(>6岁,3 964例);吸入过敏原组合19 453例,男11 835例,女7 618例,按照年龄分组,婴儿组(<1岁,2 480例),幼儿组(1~3岁,6 981例),学龄前组(4~6岁,5 976例),学龄组(>6岁,4 016例)。本研究经天津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L2020-33)。
1.2.1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科瑞迪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HB-500E),试剂为符博克过敏原定量检测试剂,生产厂家是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食物过敏原组合包括花生、大豆、牛奶、蟹、虾、鸡蛋黄、牛肉、鳕鱼、小麦面粉、羊肉,吸入过敏原组合包括屋尘螨、粉尘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屋尘、蟑螂、交链孢霉、柳树、艾蒿、普通豚草。按照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2.2过敏原sIgE检测及其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与分级遵照国际标准[3]:0级,0~0.35 U/mL;1级,>0.35~0.70 U/mL;2级,>0.70~3.50 U/mL;3级,>3.50~17.50 U/mL;4级,>17.50~50.00 U/mL;5级,>50.00~100.00 U/mL;6级,>100.00 U/mL。大于或等于1级为阳性。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食物过敏原组合阳性率64.05%(13 176/20 556),其中单项阳性率前3名依次为鸡蛋(49.71%,10 219例)、牛奶(29.43%,6 050例)、小麦面粉(18.92%,3 889例)。吸入过敏原组合阳性率50.47%(9 818/19 453),其中单项阳性率前三名依次为屋尘(31.00%,6 031例)、交链孢霉(21.62%,4 206例)、粉尘螨(12.59%,2 450例),见表1、2。
表1 20 556例患儿食物过敏原血清sIgE分布情况
表2 19 453例患儿吸入过敏原血清sIgE分布情况
20 556例食物过敏原组合检测中,男性过敏原阳性率为63.08%(7 845/12 436),女性阳性率为65.54%(5 322/8 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0,P<0.01)。19 453例吸入过敏原组合检测中,男性过敏原阳性率为51.92%(6 145/11 835),女性阳性率为48.21%(3 673/7 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85,P<0.01)。
20 556例食物过敏原组合检测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42.54%(1 401/3 293),1~3岁78.13%(5 730/7 334),4~6岁68.37%(4 078/5 965),>6岁49.39%(1 958/3 964)。0~3岁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逐渐升高,4~18岁阳性率趋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10.852,P<0.01),见表3。19 453例吸入过敏原组合检测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19.72%(489/2 480),1~3岁49.55%(3 459/6 981),4~6岁58.03%(3 468/5 976),7~18岁59.81%(2 402/4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 218.621,P<0.01),见表4。
表3 20 556例患儿不同年龄组食物过敏原血清sIgE分布情况[n(%)]
表4 19 453例患儿不同年龄组吸入过敏原血清sIgE分布情况[n(%)]
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空气污染、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儿童作为特殊群体,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如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导致其他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婴儿时期避免接触吸入和食物过敏原,能够显著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多数患儿对多种过敏原致敏,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前三名依次为鸡蛋(49.71%,10 219例)、牛奶(29.43%,6 050例)、小麦面粉(18.92%,3 889例),虾、蟹类过敏原阳性率低于广东地区[4],花生、坚果阳性率低于国外,与我国数据相符[5-6]。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前3名依次为屋尘(31.00%,6 031例)、交链孢霉(21.62%,4 206例)、粉尘螨(12.59%,2 450例)。由于种族、环境和地理位置、生活习惯、饮食等不同,过敏原阳性率各有差异[7],针对不同地区,过敏原防治应考虑差异性。
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和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1~3岁为食物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婴幼儿主要对牛奶鸡蛋过敏,从出生起肠道摄入牛奶蛋白就可引起过敏症状[8],婴幼儿时期胃肠道功能不健全,导致大分子的物质通透性增高[9-10],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随之增高。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功能健全,对过敏食物产生耐受,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逐渐降低。但3岁以后随着儿童户外活动增加,吸入过敏原阳性率逐年升高,可能与成长活动中接触更多的吸入过敏原有关。不同性别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食物过敏是后期过敏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11],对食物过敏的症状发生越早,对再次吸入过敏原的应答越强烈,容易导致哮喘发生[12]。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的相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也可导致哮喘[13]。婴儿期同时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可显著减少支气管哮喘发生[14-15];早期监测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避免早期接触和持续暴露,不同性别、年龄等流行特征分析,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