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爱红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一般临床上将孕周未满37周,且体质量未达到2.5 kg的活产婴儿称之为早产儿。随着现如今临床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的早产儿都能够成功的分娩出来并且存活,但是因为早产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部位可能发育并不完全,使早产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1]。如早产儿很多都存在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全的情况,特别是因为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导致早产儿喂养时容易出现腹胀和胃潴留等现象发生,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耐受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早产儿的体质量和智力发育等产生影响,所以临床对此应加以重视[2]。本文主要分析对早产儿进行喂养护理的过程中所配合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我院分娩的早产儿2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我院分娩的22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确保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的基本一致性,以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本文观察组当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对照组当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χ2=0.0926,Z=0.3009,P=0.7635);观察组的孕周为33~36周,平均孕周为(34.52±0.71)周,对照组孕周为33~36周,平均孕周为(34.18±0.77)周(t=1.5226,P=0.1354);观察组的体质量为1235 g~2458 g,平均体质量为(1849.52±65.44)g,对照组体质量为1216 g~2491 g,平均体质量为(1879.64±58.79)g(t=1.6060,P=0.1158)。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孕周和体质量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早产儿,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诊断依据。②所有调查对象孕周均不足37周,且出生体质量均不足2500 g[3]。③所有调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且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本文排除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②排除出生后体质量超过2500g的早产儿。③排除对本文所应用的干预手段不耐受的早产儿[4]。④排除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调查,而中途退出研究组的早产儿。
1.2.3 喂养不耐受依据 ①早产儿在出生以后连续3日所摄入的奶量不变。②早产儿大便潜血试验表现为阳性,而且胃内容物表现为咖啡样[5]。③早产儿腹胀表现在24 h内腹部增长超过1.5 cm以上。④早产儿胃纳潴留24 h内和前次喂奶相比超过25%以上。⑤每日呕吐次数超过3次。若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中的一种,则为喂养不耐受。
1.3 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选择采用小剂量静脉注射红霉素的方案进行干预,注射剂量为3~6 mg/(kg·次),每隔12 h为早产儿进行一次用药,与此同时需要对早产儿进行鼻胃管的喂养,确保奶需要从稀状慢慢的过渡到稠状,并且尽量逐渐增大。当早产儿的吮吸能力出现时,可以经口对早产儿进行喂养[6]。在此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应严格落实常规的护理原则;观察组早产儿需要配合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以下5点:①喂养指导:在早期口服期喂养早产儿可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开始,促进相关激素的早期形成,促进相关消化酶的分泌。尽量避免过早喂养早产儿,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当早产儿在出生后24 h内,尽量使用微量元素喂养。第一次喂食时,每次只喂1~2 mL。如果体质量超过2 000 g,那么每3 h进行1次;对于体质量在1 500~2 000 g的早产儿,每2 h喂食一次;而体质量低于1 500 g的早产儿需要每1.5 h喂食1次。可以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确定要喂养的乳量。一般建议每次喂食的剂量为1~2 mL,但可以根据此调整,直至每次乳汁量增加到20~30 mL。在早期喂养过程中,还应建议喂食浓度从稀薄逐渐增加到浓稠,最好从1∶1稀释液逐渐增加为1∶1的牛奶。②非营养性吮吸:该方法可以促进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反射的训练,协调和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发育和成熟。因此,早产儿应尽快进行口服喂养。在喂养早产儿的过程中,配合营养吸吮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无菌无孔安抚奶嘴由医务人员在胃管喂食前10 min训练早产儿的吸吮。在10 min内,每日吸6次。吸吮标准为早产儿无烦躁;若早产儿可以自己吸吮了,就可以停止训练。在非营养性吸吮训练的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应确保动作温和。完成相关培训后,应及时清洗早产儿的口腔。③肚子按摩:对早产儿的肚子进行按摩,有效的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早产儿增强胃功能。可以在进行肚子按摩之前先将手搓热,右手的整个手掌放在早产儿的下肚子位置,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转动,然后再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将左手放在上面,注意在进行按摩的时候速度缓慢,力度适中。每日对早产儿进行一次肚子按摩,在触碰早产儿时,医护人员应注意手法娴熟,动作轻柔,力度把握的恰当,避免早产儿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④体位干预:对早产儿进行喂奶以后,需要将早产儿头部抬高15°~30°,并且选择右侧卧位大约30 min,这样能有效的避免早产儿出现吐奶。⑤药物干预:对于孕周超过34周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剂量的红霉素进行静脉滴注,用药的过程中用药剂量选择4 mg/(kg·d),临床有研究表明,通过小剂量红霉素进行1周治疗,以后能够有效提升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血胃动速水平,这对于促进胃排空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的使早产儿的胃部潴留得以改善,还能够改善早产儿频繁呕吐的症状,促进奶量增加。
1.4 观察指标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指导以后,对本文两组调查对象的腹胀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停止时间、体质量增加时间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所有的标本、数据资料等进行统计学检验,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通过选择[n(%)]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采用χ2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早产儿的腹胀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停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相关指标的比较(d,)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相关指标的比较(d,)
临床早产儿在出生以后,为了促进早产儿迅速的增长,所以和普通的婴儿相比,早产儿所需要的营养能量更高,但是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这种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和胃潴留等相关的情况[7]。主要因为早产儿年龄相对较小,体质量较轻,再加之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全等使早产儿存在吮吸能力较差,因此临床很多早产儿都会出现喂养不耐受的表现,只不过是存在着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植物神经一般存在有功能失调的症状,胃肠激素分泌不多,所以在喂养的过程中表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促进早产儿的发育以便减轻喂养不耐受的症状,是临床进行早产儿护理当中的一个重点工作,积极的对早产儿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8-9]。本文主要分析对早产儿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所取得的效果,而通过本文结果能够看出观察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相对对照组而言更加的优越,因此能够正式对早产儿落实优质护理应用的价值[10]。优质护理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早产儿进行喂养指导,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吮吸能力,这样能够使早产儿早期接受相关的微量喂养,对于刺激和促进胃肠激素的释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早产儿的胃肠功能,这样就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等相关症状的出现。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对早产儿选择合适的体位,这样就能够降低早产儿出现呕吐和误吸反流等情况出现的概率,为早产儿积极的进行腹部按摩,也能够促进早产儿更好的对胃内食物进行消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胃内潴留量。
综上所述,临床对早产儿在进行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优质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的缩短早产儿的腹胀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停止时间和体质量增加时间,确保早产儿的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