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三伏天又有“三伏”或“伏天儿”的叫法,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另外,古代医学认为,暑邪属于“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之一,“伏”有“伏邪”的意思,也意味着宜“伏”不宜动。
高温炎热的天气,气压相对偏低,再加上人体排汗增多,血液容易变得黏稠,特别是中老年人,可能会诱发血栓、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酷暑的环境下,身体极易缺水,血液浓稠,所以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高温酷暑工作。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有熬夜的习惯,这对于心血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中午的时候,适当的午休30分钟左右,可以保护血管,缓解疲劳,另外夏日温度高,很多人喜欢在睡觉的时候开空调,空调的温度注意不要开太低,在26℃左右最好,人不在房间的时候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短时间内吃太多的冷冻食物,不但会影响脾胃健康,还会让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导致心脏耗氧增多,血压升高,诱发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