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活与用心写作

2021-07-27 23:04周珏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0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结合生活,用真实的生活体验来引领写作。在设计记叙文写作训练系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向生活要素材、要灵感;其次要重视文章的修改,通过找亮点、找突破口、再修改,凸显主题让文章升格;最后尝试在一定主题下的审题、扣题的实际操作。由此,让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写作训练中实践“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

关键词:生活;教育;记叙文写作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两者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写作训练必须与生活结合才有可能成功,因为,好作文必须源自生活,好的作文教育必须结合生活,学生必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老师必须从生活出发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第一次作文

此次记叙文系列训练的开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就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观察开始,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特别是不容易引起重视的人、事、细节。第一次的作文以“平民视角,百姓情怀”为主题,考查学生有没有关注过身边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小区里的清洁工、保安、快递小哥,可能是菜场边的卖菜大妈、修鞋匠,可能是路边馄饨摊的老板娘、经营早餐摊的一对夫妇,他们也可能是素不相识的城市打工者……请学生试着去观察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命运,思考他们的境遇,并找寻其中一位,让他成为你文章的主角,自选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不限于以上提供的范围),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作文批改之后,就48篇作文我做了如下统计:

由此可见,一旦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中定有不少可以写入作文的素材,这些平时不留意的身边的人物,只要有心都是有故事的人,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诚实地观察外物,精密地表出情意”。同学们放开眼界,打开思路,有不少好主题、好文章跳脱出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缺——缺少主题

例如,作文中写一个校工,通篇写他扫地浇水,观察细致,细节甚是精彩。但是这些只是观察的再现,缺少感受。没有感受出一个内在的能打动人心的主题,挖掘出人物的深层价值。

第二,少——支持主题的材料很少

例如,作文中写一个早餐摊,观察摊主阿姨做鸡蛋饼,全篇文章中只有那个鸡蛋饼,连摊主都是配角,主题却是要表现摊主的勤劳善良。这样显然不足以表现主题。

第三,弱——支持主题的材料力量不够

例如,文中写一个卖菜的阿姨,通过她的生活和旁观者对她的议论,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旁观者不要惊扰别人的幸福。问题就出现在表现卖菜阿姨幸福的内容太少,不够支持主题。

第四,高——离人物太远、太空

例如,写一个清洁工,通过写他努力打扫,一丝不苟,想要表现的是他平凡但又不平凡。“平凡”本身就很抽象,不易落到实处。仅仅写他努力工作是无法确实表现平凡,更何况是不平凡。

第五,大——人物事件小主题太大

例如,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拾荒者,表现坚守岗位不抛弃、不放弃,好吧!我也是无语了。

第六,上——故意拔高

例如,文中写了我一次放学回家路上又冷又饿,遇到一个卖烤红薯的大爷,买了一个烤红薯,于是这个烤红薯温暖了我一辈子。太高了,过了过了!

由这六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有了材料之后的主题选择上和材料与主题的匹配度上有所欠缺。于是有了这个系列的第二次作文。

第二次作文

第二次作文延续上一次“平民视角,百姓情怀”的思路,请同学们在以下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1)善良;(2)坚守;(3)再困苦的生活,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对诗意和浪漫的渴望和追求。要求:紧扣主题;切忌笼统,一定要具体。例如,如你选择的是“坚守”,那就不应该笼统地写坚守,而是要具体写出他坚守的到底是什么。

48篇作文汇总上来,统计如下:

由此表格,让学生一起来研讨的问题是主题与人物之间的契合度,如何选择最能出彩的人物与主题。学生觉得第三个主题较能出彩,就这个主题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只要用心观察,写入作文时突出一些有关诗意和浪漫的细节,就很容易出彩。如上述人物中的修鞋匠,学生选择了他的一个听戏的小小收音机为亮点;又如那个门卫,学生留意到他在空地种植的花花草草;还有女邻居自制的桂花糖粥、茉莉花茶、玫瑰花饼。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在学生的笔下稍作修饰就别具浪漫和诗意。而大家又一眼看到卖栀子花的老太太,觉得相比第二个主题,这个人物和第三个主题的配合更能出彩。这个时候,我拿出2015年江苏高考中的一篇满分作文《王大爷的早餐店》作为同学们的参考范文以及修改样例。这篇高考佳作的素材放在“平面视角,百姓情怀”的系列作文训练中非常贴切适用。就第一次作文,无须修改,主题就是“智慧”,表现王大爷多年来独自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用善良和热情真心真意地为邻居们服务。他精心制作的早餐引来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敬重爱戴,他活得有滋有味,圆通和豁达中展示出一个历经人生沧桑的老年人的生活智慧。

于漪认为:“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的发光。”可见,一个题材可以用于不同的作文题,关键在于你如何对材料进行加工,重点在于选择不同角度切入和突出与作文题契合的细节亮点。

语文课堂的写作训练即是基于生活的教育,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情感的体验也来自生活。“行”而后“知”,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感受生活的旅程,也就意味着写作之前的观察、体验就开始了,这些生活实践都将成为他们的积累,反馈于写作課堂,让写作成为生活的延伸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选集(三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77.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1-235.

[3]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71-574.

作者简介:周珏(1981—),女,江苏无锡人,教育硕士,无锡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