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添贵 胡晗
摘要:特色小镇是新时期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以连云港市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特色小镇发展历程,运用AHP分析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剖析产业发展等6个关键维度,探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分5.929分,处于一般水平,基本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产业类型、投融资等7个指标还有所欠缺,成为阻碍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3)要实现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应在投融资、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路径。基于特色小镇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完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连云港;东海水晶小镇;AHP
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1-0014-08
收稿日期:2020-10-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864016);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7YJC630100);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2017M622098);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规划项目(编号:GJJ200258);江西省博士后基金(编号:2017KY55);江西省博士后日常资助项目(编号:2017RC036)。
作者简介:吕添贵(1986—),男,福建龙岩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耕地保护与利用管理。E-mail:lvtiangui@jxufe.edu.cn。
通信作者:胡 晗,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E-mail:1835827279@qq.com。
在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发展失衡较为明显,小城镇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后继乏力问题,诸多城镇出现同质化倾向,不仅关系到城乡融合发展,甚至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仅靠旅游等单个元素并不能实现小镇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文化、生态、经济等多因子融合发展和良性互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在此背景下,特色小镇在地区创新治理中脱颖而出,在国家特色城镇化政策引导下,试点地区由浙江省逐渐向全国推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特色小镇因其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之一,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解决思路,有效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2]。为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国内外诸多学者围绕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开展了诸多研究。在理念上,特色小镇强调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通过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群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发展载体,也是现代化社会建构的生长基地和创新平台[3]。发达国家早在1920年就形成了具有产业集聚、高新技术集聚和高端人才集聚功能的特色小镇,经过多年发展,以美国纳帕谷小镇为代表的文旅产融合特色小镇不断涌现,充分挖掘和激发区域产业、文化、技术等元素活力,推动特色小镇实践创新[4];但西方学者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特色小镇概念,也尚未形成专门的特色小镇理论,大多以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区域核心理论等理论为支撑[5],归纳出小城镇模式、智慧城市等模式[6]。国内特色小镇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通过构建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7];通过剖析具体案例,探讨促进特色小镇创新发展对策建议[8-9];以可持续发展等为理论基础,适用于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扩展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0]。总体而言,以顶层设计和区域案例研究为主,对于指导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何构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偏少,有关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待进一步细化。
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典型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禀赋独特,拥有代表性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具有先天优势。在全国掀起特色小镇创建热潮中,连云港市积极推动产业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和现代农业小镇健康发展。自连云港市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以来,连云港市城乡耦合协调度显著改善,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存在产业类型单一、缺乏足够资金等短板。东海水晶小镇是连云港市唯一首批入选省级特色小镇的小镇[11],是连云港市特色小镇的典型实践和发展缩影,具有较强代表性[12]。为丰富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连云港市特色小镇作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研究对象,评估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期为其他区域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创建与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连云港市特色小镇主要有产业特色型、旅游风情型和农业特色型3类。至2018年底,连云港市正在创建各级各类特色小镇34个(旅游特色小镇和产业特色小镇名单有重叠),其中旅游特色小镇22个(省级4个),占连云港特色小镇数量的64.7%,产业特色小镇8个(省级3个),省级培育的农业特色小镇8个(表1)。
值得注意的是,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进度缓慢。8个产业特色小镇目前均处于培育期或者创建期,暂未有小镇开始运营,相对而言东海水晶小镇建设进度最快、成效也最显著。此外,旅游特色小镇占比最大,主要以景区景点或历史文化为主打特色,投资总金额155亿元[13],占特色小镇总投资比例的73%。更为重要的是,特色小镇核心区面积在3.3~4.8 km2范围,规模较小,投资主体主要以当地政府筹资或与同科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建为主。为此,通过构建特色小镇,助推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连云港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 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2.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采集通过问卷和访谈2种形式进行,共发放线上线下问卷150份,回收128份,有效回收率为85.3%。调查对象包括东海政府机构及运营机构3家,分别为东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海县水晶小镇建设指挥部、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此外,还有特色小镇居民、商家、游客、东海籍学生等。根据不同受访对象设计不同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受访者个人基本情况、受访者对特色小镇认知情况、特色小镇创建和发展对受访者影响、受访者对小镇建设发展建议。问卷设计借鉴前人研究和预调查结果,将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细化为具体、详细内容表述,采用1~9分制邀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打分[14](表2)。
2.1.2 问卷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将用Excel整理后的数据导入SPSS 24,对本问卷16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α模型进行内在信度检验,获得问卷总体α值为0.884(表3),说明量表一致性良好, 该问卷设计具有较高信度。
本次对问卷效度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选择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抽样适度检验,获得问卷KMO值为0.756,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共同度为0.736~0.915,P值为0.000(表4),说明数据具有效度,适合做因子分析;旋转后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2.925%,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结构效度水平。
2.2 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
2.2.1 研究方法
采用鱼骨分析法来遴选指标,通过AHP分析来构建指标体系。鱼骨分析法能将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所有因素呈现出来[14],AHP分析能有效弥补鱼骨分析不能分析因素重要程度不足[15],鱼骨分析和AHP分析结合,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16]。
2.2.2 遴选指标
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因素众多,涉及到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笔者在综合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东海水晶小镇创建与发展实际,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与文化底蕴等6个方面[14],利用鱼骨分析法将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所有因素呈现出来(图1),构建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产业发展。产业“特而强”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决定小镇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选用产业发展为一级指标,能充分了解小镇的要素聚集、功能聚合情况。(2)经济效益。能否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能否吸引资本投入是反映小镇是否成功的关键,投融资和客流量能直观的反映特色小镇的营运情况。(3)建设管理。创建制是特色小镇的独特模式,选用基础设施、小镇规划、法规政策、管理体系、公众参与等指标能充分反映特色小镇“创建制”的独特优势。(4)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体现小镇内涵关键,文化渗入是否鲜明完整、现代文明与传统民俗融合情况是小镇软实力重要体现;而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能充分反映小镇的软实力。(5)景观生态。随着市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高位平衡”已成为连云港发展特色之一,选取景观生态为一级指标能充分反映小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6)社会综合效应。核心区域发展带动周边已成为普遍共识,选用社会综合效应为一级指标能反映小镇輻射带动作用[17]。
为此,借助鱼骨分析法,结合已有特色小镇相关研究,从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文化底蕴、景观生态、建设管理、社会综合效应等6个维度,剖析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各项细分因素,利用鱼骨图将所有因素呈现出来,在每个维度中选取关键指标,形成包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图2),对特色小镇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8]。
2.2.3 指标权重求解
通过问卷结果和专家打分,在取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和评价分值之后,利用加权求和和多指标综合模型来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表5)。评价模型如下:
S=(∑ni=1Xi)×Ci。(1)
式中:S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总分;Xi为各评价因子权重;Ci为各评价因子得分(即指标值)。根据S得分确定5个评价等级,即得分0~2分为非常不满意,2~4分为不满意,4~6分为一般,6~8分为满意,8~9分为非常满意[14]。
2.3 结果评估
(1)基于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确定5个评定等级,东海水晶小镇的满意度综合得分为5.929分(满分为9分),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层次(表6)。表明东海水晶小镇基本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与创新。
(2)根据使用均值离差法,将指标值16个指标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等级地域特色、历史积淀等6个指标评价值超过6.40分,公众满意度高;第Ⅱ等级客流量、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等3个指标评价值介于5.38~6.40分之间,公众较为满意;第Ⅲ等级产业类型和投融资等7个指标评价值不足或等于5.38分,表明产业类型多元化等是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表7)。
3 连云港市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分析
通过对东海水晶小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水晶小镇第Ⅲ等级产业类型等指标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也反映了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
3.1 产业类型单一,缺乏竞争力
当前连云港市特色小镇的主要依托产业就是旅游产业,产业类型单一,并且面临产业分散严重、景区资源零散问题。尤其是水晶市场和西双湖景区虽然毗邻但二者入口距离很远、东海境内有3个水晶产品销售集散地,都不利于特色小镇建设。(1)空间布局不利于产业集聚,反而导致企业间竞争多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2)产业特色小镇销售路径存在模式单一和产品单一问题。一方面传统门店因电商冲击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而关门歇业情况,国内电商小镇众多,依托电商未能脱颖而出。尽管电商推动了产品销售额上升,但面临融合度不够、后劲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单一产品与电商融合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文创作品缺乏、产业链割裂未解决,相关产业未能形成上下游生态链,使得产业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有限。
3.2 缺乏足够资金,人才引进困难
由于特色小镇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但资金短缺问题始终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瓶颈。(1)小镇后续投资不足。虽然部分小镇比如水晶小镇由颐高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共建,前期效果总体较好,但市场热情已经降温,运营收益未达到预期。(2)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性未能充分激发,多渠道金融融资渠道仍待拓展[19]。此外,人才是制约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部分县(市、区)虽然制定了人才引进方案,但其方案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情况。尤其是县级、地市级两级未有特色小镇紧缺人才政策倾斜,对高层次人才与专业人士吸引力不强,特别是文创人才和创新型电商人才严重缺乏[20]。另一方面,当前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由于待遇低、上升空间小等原因专业人才很难留住[21]。
3.3 配套政策尚不健全,基建有待完善
(1)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建设配套政策尚不健全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另一瓶颈。一方面,特色小镇建设很多政策始终停留在省级、地市级层面,缺乏针对性的配套细则[19];另一方面,政策覆盖面有限,现有政策仅涉及小镇土地利用、人才招引等,且部分政策多年来基本无更新,对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吸引力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等对外来人口落户存在障碍。(2)小镇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首先,小镇整体交通环境需改善,至今连云港东海等县(市、区)还未通高铁,44.45%受访者表示小镇出现过交通拥堵情况。其次,小镇产业集聚区与旅游景区距离问题阻碍了小镇可持续发展。为此,小镇辖区内物流仓储设施建设、红绿灯科学设置、公交站牌维护、15 min社区生活圈打造都仍需持续推进。
3.4 管理合力薄弱,公众参与不足
特色小镇多采取创建制,以政府保障基础设施、市场投资运营为主。连云港虽设有地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县(市、区)成立的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但“政出多门”带来部门之间沟通无效、协调效率低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部门之间横向交流较少,呈现界线不明、职责交叉等特征,阻碍了公共服务供给,严重削弱了小镇管理合力。此外,公众参与充分表达各主体的需求意见和利益要求。但现实中老百姓对特色小镇的定义概念并不了解,仅有27.7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特色小镇,51.85%的受访者表示听过特色小镇但不懂具体含义;而民间投资者和实体店老板因前景不明朗对小镇也大多持观望态度。
4 实现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多个方面,通过对东海水晶小镇的实证研究,明确需改进的第Ⅲ等级指标,分析其具体表现,剖析其可持续发展困境,提出延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4.1 拓宽产业上下游,提升小镇竞争力
(1)推动主导产业链式发展,拓宽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水晶产业及其衍生产业融合,如电商、物流、旅游和文创的融合,努力植入“智慧+”“旅游+”“文化+”新元素;(2)集聚和整合风景区和生态园等旅游资源,以研究中心、博物馆等人文资源以及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资源等优势资源,推动“產-城-人-文”要素融合,提升小镇活力和内源性发展动力;(3)接大企业项目和赛事,通过举办高级别赛事和惠民福利活动来提升影响力;(4)通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同建带动乡村振兴,打造区域地标、城市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来小镇旅游[22]。
4.2 创新融资机制,培育双创人才
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1)要推动地市级、县级财政向特色小镇所属镇、街道倾斜,保障小镇创建有持续资金投入。(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吸纳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3)设立特色小镇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发行企业债券和专项债券等债权融资工具,创新金融产品,降低和分散风险。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一方面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如建设人才公寓、给予专项补贴等;另一方面扩大引进对象范围,引进国外文化创意团队入驻、与高校合作建设“云端人才库”。此外,加大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大师开设培训班和发展传承人,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更为重要的是,完善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改善薪资福利留住人才[19,23]。
4.3 完善政策和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政策机制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保障。(1)根据省级、市级政策文件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覆盖到创业支持、产业补助、人才落户和土地保障等方面,为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2)健全资金持续保障机制、智慧小镇构建机制、小镇居民参与机制等,为小镇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在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要完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一是将技术变革嵌入小镇管理,将购票、餐饮、住宿、出行和个性化等服务建构在网络平台上,基于多元主体自主创造、“多点发散式”网络治理结构以及智慧系统服务居民和游客;二是依托大数据,分析游客喜好,收集游客意见,对游客需求进行科学研判,建设观光旅游、文化展示和体验与游览休憩设施。
4.4 提升小镇创建合力,建立多元共治体系
要充分发挥市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县(市、区)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厘清管理边界,实现多部门联动;在组织层级上,明确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加强部门间横向交流,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行政效率;在平台层级,由政府牵头,汇聚国内外企业家、文创产品设计师和电商达人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引入创客空间、大型企业,有效调动多元主体共建积极性[24-25]。此外,通过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带动公众参与小镇建设。一是推广小镇政社互动、乡贤议事、三社联动创新机制,将政府、社工、社会组织、乡贤与居民参与小镇共建模式制度化,发挥社区基石作用[26];二是将责任分配给各个小镇建设主体,通过各主体间博弈、协商和合作,有效扩大共建主体范围和规模,通过分担风险和降低资金压力,形成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共治和分险共担体系[27]。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连云港市特色小镇为例,通过梳理特色小镇发展历程,将鱼骨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引入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剖析产业发展等6个关键维度,开展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东海水晶小镇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分5.929分,为一般水平,基本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利用均值离差法划分3个等级,第Ⅲ等级产业类型、投融资等7个指标还有所欠缺,形成了阻碍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条件;(3)构建连云港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体系,还应借助拓宽产业上下游、完善融资机制和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多元共治体系等外力推动。
本研究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鱼骨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使影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系统化和数量化,但结果只是一个相对数值得分,并不能代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绝对水平。另一方面,連云港市作为东部临海地区城市,其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能否反映临海地区特色小镇共同特性有待考证。因此,改进研究方法与完善评价体系、拓展研究案例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倪 毅,罗成书.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带动思路与路径研究——以开化桐村镇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8,36(8):122-128.
[2]丁瑶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J]. 环境经济,2018(18):28-30.
[3]卫龙宝,史新杰.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 浙江社会科学,2016(3):28-32.
[4]Bajracharya B N. Promoting small towns for rural development:a view from Nepal[J]. Asia-Pacific Population Journal,1995,10(2):27-50.
[5]Giffinger R,Fertner C,Kramar H,et al. 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EB/OL]. [2020-10-01].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3716484_City-ranking_of_European_medium-sized_cities.
[6]候成哲. 德国旅游小镇的发展举措对中国旅游小镇建设的启示[J]. 城市问题,2018,276(7):28-32.
[7]宋 宏,顾海蔚.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19,44(2):75-80.
[8]董兴林,牛春云. 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1):40-45.
[9]王 玮,黄春晓.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315-319.
[10]陈前虎,司梦祺,潘 兵. 浙江省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模型及应用[J]. 经济地理,2019(11):69-75.
[11]毛丽萍,宋正强. 江苏特色小镇:东海水晶筑梦世界特色小镇创新富民[EB/OL]. (2019-09-19)[2020-10-01]. https://www.sohu.com/a/193228636_749378. shtml.
[12]周 超. 东海“水晶小镇”入列全国特色小镇50强[EB/OL]. (2018-05-28)[2020-10-01]. http://www.ourjiangsu.com/a/20180528/1527500921441.shtml.
[13]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连云港市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EB/OL]. (2017-06-26)[2020-10-01]. https://news.bjx.com.cn/html/20170626/833083.shtml.
[14]阚如良,樊友银,张晓燕. 基于功能满意测度的特色小镇旅游价值评价——以宜昌市龙泉镇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1):103-107.
[15]丁 瑞,雷静雯,文 军. 基于SWOT-AHP分析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战略研究——以广西为例[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4):37-42,50.
[16]谈 甄,储节旺,李丽娟. 基于鱼骨图和AHP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科学,2012,30(9):1361-1365.
[17]郭利军.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35(3):54-59.
[18]张 晓,房 蕊,李海杰. 体育特色小镇SWOT-AHP定量模型建构与开发战略选择——以泰山风景区为例[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1):24-30.
[19]付永虎,胡 晗,刘俊青,等. 连云港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4):85-90.
[20]徐世雨.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对既有文献的综述与展望[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9):32-36.
[21]周美玲,夏 虹. 抚州市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老区建设,2018(24):49-51.
[22]雷 诚,孙萌忆,丁邹洲,等. 产镇融合演化路径及规划策略探讨——江苏省小城镇发展40年[J]. 城市规划学刊,2020(1):93-101.
[23]张月兰,王 芳.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评价与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49-52.
[24]汤铭潭. 小城镇规划相关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5]王景新,支晓娟.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7-26.
[26]陈博文,彭震伟. 供给侧改革下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再探——基于长三角地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实证[J]. 城市规划学刊,2018,241(1):73-82.
[27]王 名,蔡志鸿,王春婷.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2):16-19.